商琪
摘要: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普遍薄弱,大致表現在企業管理層嚴重缺乏內部控制意識;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難以勝任內部控制要求;控制成本費用的力度不夠,財務信息及其質量嚴重失真,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企業經濟效益影響著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發揮;不能廣泛地建立企業的監督機制。對此,應建立職責明確的組織結構;建立和完善企業風險評估系統;強化內部審計等對策。
關鍵詞:內部控制制度;問題;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F2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6)08-0117-02
一、引言
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有關的組織對經濟活動和財務活動進行管理時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手段,是現代企業、事業單位和組織有效管理制度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所謂內部控制制度就是一個企業為了實現經營目標,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防止、發現、糾正錯誤和舞弊,保證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和制度。內部控制制度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企業應該從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去加強內部控制,建立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的目標是確保單位經營活動的高效性、資產的安全性、經濟信息和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企業單位制定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證企業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轉,保證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與有效運用,提高經濟核算的正確性與可靠性,可以為審計工作打好基礎。
二、企業實行內部控制的意義
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及效果性,而在單位內部采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續和措施的總稱。
內部控制的功能和意義:一是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貫徹,能夠促進公司各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減少相互之間的矛盾,有利于提高管理的透明度,樹立企業的形象。二是能夠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預防和發現錯誤與弊端,提高企業的健康程度,實現發展的目標。三是完善內控制度可以高效處理會計資料在傳遞過程中相互脫節的問題,有利于保護企業的資產完整性,并且不斷提升工作效率,從而保障企業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四是企業可以通過內部控制,及時發現經營管理出現的問題,并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隨著企業運營的過程和外界環境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從而促進各項經濟決策和規章制度能有效地為企業服務。
三、我國企業內部控制主要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和現代企業的發展,內部控制在我國的重視程度日益上升,我國內部控制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國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理論經驗和實踐經驗較為貧乏,在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和缺陷,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目前我國內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內部控制環境基礎薄弱
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人員較少,企業法人結構不完善,企業內部沒有建立預算、執行、監督三權分立,互相制約的機制,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統一,經營者決策一切經營管理活動,我國一些企業的經營者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嚴重不足,以為內部控制束縛了自己的權力,忽視內部控制的實質性建設,有些企業的領導者甚至錯誤地把強化內部控制與發展和效益對立起來。另外,由于集權和分權的管理程度難以把握,或者集權過重,或者分權不細,在關鍵點的控制上沒有形成有效的制度。
(二)內部控制的監督缺乏有效的機制保障
我國大多數企業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內部審計在本單位的主要領導者的直接領導下進行,審計工作缺乏客觀性和獨立性,內部控制的監督流于形式。這樣也客觀的造成了內部審計為本單位利益服務的依附性,工作質量直接受單位領導制約,而且,企業很多內部審計工作僅限于會計活動的復核上,而在評估企業內部控制情況實施方面,并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三)企業會計人員的能力不足
若想執行好內部控制的程序和措施,需要行使職權的人在各方面能力上達到實施內控的基本要求。近幾年來,由于會計人員的隊伍迅速壯大,會計人員的基本素質參差不齊。
(四)控制活動不合理
控制活動是指管理層為了有效地貫徹和實施指令而進行的一系列有效的程序。雖然,我國大部分企業都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其控制的內容和設計卻不盡合理。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相當混亂,業務交叉頻繁,機構設置冗雜,容易形成多頭領導,會計人員兼職過多,職責不明確。很多企業沒有建立內部審計工作,已建立的也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內審工作難以受到企業的重視。大部分企業將內部控制制度寫在紙上,貼在墻上,而不去真正的執行,使內部控制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五)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集于一身
中國目前中小企業組織機構不健全,一些甚至是家族企業,這就造就了企業管理者將經營權和所有權集于一身,實際上就是企業主自己管理自己的企業。不聘任職業經理人經營,這樣會造成企業權責不明,企業主一人說了算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內控是很難實施的。根據調查不難發現并不是所有業主的業務能力都很強,實際上是高低不均的,存在偶然性,這樣就會給企業的經營帶來很大的風險。
(六)企業文化的缺失
中國大多數企業文化建設缺失,使得企業生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缺乏內在驅動力,中小企業文化缺失。第一,企業文化建設重視力度不夠,多數企業沒有真正理解企業文化的本質,只是從口頭上理解企業文化,企業經營者不介入、不重視,企業文化形同虛設。第二,家族式管理的企業文化,制約了企業的競爭,企業的管理權高度集中在家族核心成員手中,企業用人裙帶關系嚴重,在管理決策上,家族成員憑經驗說了算,獨裁式管理,嚴重打擊了族外人的工作積極性及對企業經營狀況的關注,使得企業的管理水平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第三,重短期利益,輕長遠考慮。有的小企業甚至奉行“金錢至上”“重利輕義”的經營理念,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第四,缺乏創新意識,很多中小企業的企業文化以模仿其他企業為主,很少結合自己的特色創新,不能體現組織共同的價值觀和精神理念,難以培養忠實的消費者,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
四、企業內部控制的相關對策
(一)建立職責明確的組織結構
一個企業的組織結構的功能,在于提供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的框架。企業組織結構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業績和內控效果。要充分注意各部門之間的有效劃分,本著權、責、利相結合的原則,明確規定各機構的職能權限,根據各機構的職能分配權利,布置任務。
(二)建立和完善企業風險評估系統
風險影響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會影響企業在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實力以及在市場上的名譽和形象。只有企業意識到風險,才會進行風險評估,才會主動規避或者采取措施降低風險。風險評估的程序主要包括詢問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及其相關人員、實施分析程序和檢查和觀察。企業之所以要實施控制,是因為風險的存在。企業應該建立預警機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財務和經營風險,使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健康地發展。企業應該建立有效的中長期財務結構體系,抑制財務風險的發生。
(三)強化內部審計
企業應該建立審計部,負責企業所有的內部審計工作。應該按照審計法的規定,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規章制度,并據此開展獨立可觀的內審工作。企業還應該要求各部門實施內部控制報告制度。報告的內容包括:1.內部控制制度的責任。2.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3內部控制薄弱環節的分析。4.對改善內部控制的建議。
(四)提高員工素質
從根本上說,內部控制能否真正地發揮效益,取決于員工的意識和態度,員工的素質得不到提升,企業的戰略目標也很難實現。企業應該制定人力資源政策,制定適合企業戰略發展的獎懲機制。良好的獎懲機制對培養企業員工,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高效地實施內控政策有很大程度的幫助。同時還應該引入競爭機制,給員工施加適當的壓力,促進員工積極向上發展。還應該加強企業文化的建立,建立學習型組織,讓內部控制真正地融入企業文化,融人每個員工的價值觀、人生觀。這樣可以為員工的素質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也可以加強企業的凝聚力。
(五)加強企業內部信息的溝通和監督
企業內部各個層次,企業與客戶、供應商、監管都在相互之間傳遞著信息,針對企業的內部和外部信息,企業應該進行有效地篩選、分類、歸結、分析,各個部門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商議,并對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進行相互監督。
(六)加強社會監管
企業發布的社會信息對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社會公眾,會計師事務所,國家機關,政府機關都應該做好良好的監督工作。一方面,要鼓勵社會公眾參與監督,一旦有了這些社會公眾的大力參與,企業就始終承受在這種約束力下,從而增強了企業內部控制水平。另一方面,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審計對企業也是一種很好的約束。內部控制測試對于注冊會計師而言是可以選擇性操作的,如果注冊會計師不信賴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可以不對被審單位的內控進行測試,直接進行實質性程序。本著對被審計單位負責的態度,應修訂我國獨立審計準則,注冊會計師應對被審單位的內控進行測試,發揮社會監管的作用。
(七)建立開放、規范、公平的產業競爭環境
開放、規范、公平的產業競爭環境可以促使企業規范管理,靠管理來贏得市場,從而狠抓企業內部建設,而封閉、混亂、惡意競爭的市場,只會促使企業整天想著如何采用不正當的手段去謀求市場利益,最終會使市場更加混亂,這時企業絕不會把精力、財力再放到經營管理上,因為即使那樣企業也得不到任何好處。
五、結語
對企業而言,內部控制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業實現經營目標的重要保證,內部控制對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業在實施內控的過程中,要將內控滲透到生產經營的各個地方,并將各項控制落實到實處,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