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新美


【摘 要】學習動力與學生的學習效率息息相關。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通過運用一定的教學模式,激發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促進由教向學的轉化,對實現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主體性教學模式;高職學生;學習動力
學習動力與學生的學習效率息息相關,學習動力不足,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效果,對其學業乃至今后的就業、成長影響重大,因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目前,高職院校學習動力不足是一個普遍現象,通過調查和觀察,主要表現在大多數學生不愿意上課,經常遲到,有些同學去上課,就是讓老師點個名,身體稍微不適,就要請假休息;在課堂上表現為積極性不高,無精打采,顯得很疲憊,玩手機、打瞌睡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同學貌似認真聽講了,實際很多時候,什么也沒有聽進去;課后去圖書館、自習室的寥寥無幾,相反打游戲、逛街、網絡社交的比比皆是。教學環節是學生教育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學校的教學是影響學生學習動力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本文擬從課堂教學及管理入手,運用主體性教學模式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驗快樂和自信,促進由教向學的轉化,實現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
1 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內涵及其對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作用
主體性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師生互動,完成教學目標。[1]主體性教學模式能夠促進高職院校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于師生互動式,有利于學生樹立主體性理念,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凸顯高職院校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主動進行實踐。運用主體性教學模式,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獨立解決問題,提高學習興趣,由外在推力轉化為內部動力。
1.1 倡導學生自主學習
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公共課,不被學生所重視,學生的學習具有被動性,然而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熱情、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培養和引導非常重要。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參與課堂中,促使學生自主思維、獨立思維,自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運用情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達到學習效果。
1.2 促進學生自主創新
主體性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學生領會所學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提升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分解成合適的專題,引導學生在上課前做好材料的搜集工作,主動閱讀教材,搜集文字、圖片、視頻,在課堂上學生就可以把握上課的主動權,利用課外的充分準備的知識,靈活展現于課堂,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知識和觀點,實現自主創新,相互提問,相互爭論、相互辯論,不斷創新,并從中獲得成功體驗。
1.3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實踐
主體性教學模式目標是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高職學生就業方向主要在企業,很多學生將來的崗位主要跟設備和機器打交道,因此實際操作的能力很重要。引導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理論學習轉向實踐,養成積極實踐、主動探索的良好習慣,在實踐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抗壓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
2 構建主體性教學模式激發高職生學習動力
在教育教學要只有重視學生主體的研究,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確立主體性教學模式,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為了進一步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路徑:
2.1 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基礎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高職學生主體意識已逐步增強,基本具備了自主探究的基礎和能力。教師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樹立教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并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引導其興趣,指導其方法,主導其方向,使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樂,學會學習,良性發展,在自主輕松愉快中完成學習任務。
2.2 內容的選取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重點
選擇具有科學性強和價值性高的教學內容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重點。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精心篩選教學內容,內容難度層層遞進,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比如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該緊密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緊密聯系學生關心的問題,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教材的選擇必須有科學性和價值性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提高學生的認同感。高職教學內容的選擇還要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讓學生認識到在將來的工作中,學有所用,如果學生主觀上認為學了也沒用,他們就會消極對待,缺乏學習動力。
2.3 教學方法的選取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選取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關鍵。同樣的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后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將競賽納入課堂教學。競賽模式最能激勵學生釋放最大潛能,結合單元基礎知識,階段性的分小組競賽。[2]通過此種方式,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比出學生成績,更比出學生的學習動力。
2.4 滲透思想教育,助推高職學生的學習動力
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因素很多,根據調查發現,很多高職學生認為自己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習慣較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在學生學習方法、將來就業、甚至心理健康等方面,給予學生適當的人文關懷,讓學生感受到老師關愛的溫暖,讓學生對老師完全的信任,“親其師,信其道”,才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的學習。“兩課”的教學更要發揮其主陣地的作用。通過改革“兩課”教學內容的時效性,把中國近現代史的實例與當前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生活密切結合,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相結合,與學生的人生規劃相結合,真正讓先進的、科學的政治理論融進學生的頭腦,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3]
2.5 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尊重高職院校學生人格是現代高等教育和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的必然要求,努力創造良好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激發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成長的主動性,實現高職院校學生全面發展。當前高職院校教師要積極探索和研究當代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學規律,尊重學生的個性,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鼓勵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方法更加豐富多彩,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教師自身要積極學習和鍛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雙師型”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持續提高教學水平,服務學生,服務社會。
2.6 突出實踐教學,引起高職學生學習興趣
高職院校強度服務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注重實用性。突出和生產實際的聯系,增加技能實訓課程的比重,提高實踐教學的知識、技術含量,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4]。高職學生相比較理論學習而言,更樂于動手,善于動手,從課堂反饋情況來看,學生上實踐課熱情更高,幾乎每一個學生都能認真對待自己的實驗,甚至有學生表示從實踐課上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實驗實訓課,更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力,主動探究,積極思考。
【參考文獻】
[1]陳勝利.主體性參與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7,10:133-134.
[2]王靈芝.回對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問題的思考[J],河北企業,2014(4).
[3]查俊峰.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及其對策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09(3).
[4]張文艷.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青春歲月,2013,7.
[責任編輯:李書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