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悅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交際活動的廣泛、活躍、頻繁,口語交際能力成為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要求。"口語交際"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一個重要而嶄新的課型。為此,本文針對農村學??谡Z交際教學現狀,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116-01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的目標:"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但實際教學中,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農村小學的語文口語交際課基本上就成了教師的"一言堂",有的甚至被忽略。這完全與新課程標準相悖。
1.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教學現狀分析
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的現狀如何呢?多年的教學,我通過與眾多師生的接觸,了解到絕大部分的學生在口語交際上存在或這或那、或多或少的缺陷,主要表現為:
1.1不會說。一部分小學生說話經常出現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詞不達意、顛三倒四的現象。還有些學生說話抓不住重點,離題萬里,回答課堂提問東拉西扯,漫無邊際。
1.2不敢說。緊張心理隨著年齡增長,一部分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會表現出緊張、拘束的情緒,怕答得不好被人笑話。還有一些學生,他們成績較好,但性格內向,從不多言,不愿舉手,不愿過多顯示自己,競爭心理不強。
1.3知識缺乏。農村小學生課文閱讀量很少,知識積累有限,所以開展口語交際時無話說,說不好。
2.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運行策略
2.1根據實際,創設生動的口語交際情境。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所以,為學生巧妙創設情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口語交際的訓練中去,積極地觀察、思考、想象。這樣,課堂才會生動有趣。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通過實物創設、學生表演創設等。要根據內容和學生的特點而恰當地加以選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激發興趣的作用,增強口語交際課的實效性。
2.2在語文教學各個環節重視口語交際。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應貫穿語文學習的全過程,作為教師不僅要重視口語交際課上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還要有意識的在語文教學的各環節中去培養,并且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運用。我們的教師曾精心準備口語交際課,但非口語交際課預設交際環節的就少了,致使出現為上口語交際課而上口語交際課,這樣逐日就喪失了諸多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鮮活素材和良好契機。
2.3從生活情境中激發口語交際的興趣。豐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題材,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進行口語訓練。從生活中選準進入課堂主題的切入點,使學生很快能被教師的切入點所吸引,并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如果在上課的起初學生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了,他們能夠很快地進入課堂的角色之中,那么這堂口語交際課可算得上成功了一半。
2.4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口語交際平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為學生搜集材料提供切實可行的途徑,了解學生在準備過程中搜集了哪些材料,并為學生提供言語實踐的形式。譬如:二(上)語文教材"保護有益的小動物"的口語交際訓練時,老師應課前指導學生搜集"有益小動物"的圖文資料;活動方式包括詢問、閱讀、收看影視、網上查詢等;然后以記憶、剪貼、繪畫、抄寫等形式,將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好,準備在班上交流。
2.5注重聽說讀寫多方面、全方位訓練。讀書是語言表達的基礎,要想讓學生有話可說,就必須讓他在大腦中儲存一定容量的信息,所以,讀書是學生獲取信息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對各種書籍的涉獵可以幫助學生豐富他們的知識和閱歷,讓他們明辨是非,增加語言知識,增強語感,從而提高他們在書面和口頭上的表達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模仿能力極強,聽也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平時讓學生多聽正規的課文等材料的朗讀,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語言習慣,對他們增強語感是十分有好處的。寫作雖然不是直接由口中說出的語言,但它確實是學生內心真實世界的反應。寫作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他們形成說的基礎,只有不斷地訓練學生寫作的能力,才能讓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和比較深厚的語言功底,為他們的正確表達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最后是口語的表達,在經過聽、讀、寫等一系列的訓練之后,學生在思維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此時可以訓練他們說的能力了。但是我認為,學生此時也許最需要的是老師的鼓勵和認可,他們需要的是展現自己的勇氣。作為老師,此時需要的一定不是對學生的打擊和諷刺,而是最大的鼓勵。不管學生的表現是否使你滿意,你都要給他們贊美,給他們繼續向上的動力!
2.6指導學生觀察生活,開掘口語交際的源泉。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語交際才能入門,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也才有希望。在農村生活的孩子,父母雖然愛他們,但是卻不知道如何用語言表達對他們的愛,他們只知道用自己的行動表達自己的感情。因為他們的父母的不善于表達感情,他們也已經漸漸學會了把真情實感隱藏在心底,特別是在他們的父母面前,他們羞于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但是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卻有許多豐富多彩的事物,這就要求老師要做一個有心人,隨時捕捉時機,抓住學生感受最深的,感覺最親切的事物,拓寬學生的口語交際空間,豐富學生口語交際的內容,提高學生在不同場合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只有教師準確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創造寬松、愉悅的交際環境,才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更好地激起他們交際的欲望。交際能力的訓練應是長效的,應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應滲透學生的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生活環節,讓新一代的公民都具備能說會道、能言善辯,有如"滔滔江水"的口語交際能力,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需求。
參考文獻:
[1]遲愛麗等.低年級口語訓練的策略與形式.小學語文教學,2012.10
[2]閆曉英.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訓練策略.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