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哇卓瑪
摘 要:對改革開放30年來青海藏區藏漢雙語教育現狀進行縱向和橫向分析,就存在的問題提出初步建議,旨在促進藏區藏漢雙語教育更加健康快速地發展。
關鍵詞:青海藏區;藏漢雙語教育現狀;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74-01
20世紀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極大地推動了藏族教育,藏漢雙語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踐證明:藏漢雙語教育,不僅是藏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經濟發展、文化建設和民族教育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藏漢雙語教育現狀分析
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由海北、海南、海西、黃南、果洛、玉樹共六個藏族自治州以及海東地區和西寧市(省會)構成。據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全省總人口為5181560人,其中少數民族2358255人,占45.51%;藏族1134236人、占總人口的21.89%;占少數民族的48.1%,居首位。藏族的生產方式主要以畜牧業為主,也有半農半牧。上述自治州的藏族日常用語95%以上為藏語(母語),其中部分中年人和青少年在工作和教學中使用藏漢雙語,但也有地域差異。海東地區的六個縣和西寧市的兩個縣(最低海拔為2125m)都有藏族鄉,大部分為農業區,也有少量的半農半牧區。其中,化隆循化兩縣所有藏族鄉的藏族,日常用語為藏語,少數人使用雙語。海東地區的樂都、平安、互助縣和西寧市的湟源、湟中、大通、民和等縣的大多數藏族使用漢語。轉用漢語和藏語瀕危的現象早已顯現。西寧市現有藏族近2萬人,日常用語主要為藏語和雙語。現有藏族在校生大約有30720人,以藏語為母語的學生約在1萬人以上。總之,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價值觀的轉變、人口流動的增加、不同民族間交往的頻繁等打破了區域的封閉性,語言的使用也隨之發生著變化,語言兼用和語言轉用已是一種普遍現象。因此,隨著國際一體化的進程,少數民族使用語言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二、藏區藏漢雙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1、藏漢雙語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藏漢雙語教育的體制還不夠健全。
(2)部分牧區學校在藏漢雙語教學中不尊重當地的藏語言環境,實施“二類模式”教學,并執行普通學校的教學計劃,其結果直接導致教學效果更差。說明了這種做法不但不現實而且缺乏科學性并具有主觀性和隨意性。
(3)由于歷史等原因,藏漢雙語師資素質普遍偏低,這是影響提高雙語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
(4)肩負培養雙語師資重任的民族師范院校,教學資源欠缺,教學設備相對陳舊落后,這直接影響著藏漢雙語教育的發展進程和雙語學生的發展空間。
2、對藏漢雙語教育的探討和思考
(1)在雙語教育中必須處理好藏語(母語)和漢語(第二語言)的關系
在實施藏漢雙語教育中一定要從當地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一定要正確處理好藏漢兩種語言的關系。
(2)確定藏漢雙語教學模式必須要考慮多種因素,更要從藏區的實際出發
我們在長期的藏漢雙語教育實踐中體會到:雙語教育絕不能搞“一刀切”。一般而言,除漢語環境較好的城鎮外,牧區、農村、鄉和縣城的民族中小學,應堅持以“藏語文為主的雙語教學”模式,即“一類模式”。在青海藏區雙語教育中適合這種模式的主要依據:首先,符合國家規定的一系列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方針政策;其次,符合藏族居住區域特點、藏語使用人口、藏語言文字功能、藏文科技發展等客觀實際和民族教育發展規律;再次,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第四,符合藏族教育的客觀實踐等。
(3)正確認識藏族傳統文化在藏漢雙語教育中的作用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語言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而雙語現象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藏族教育如果完全實行封閉的本民族母語的單語制教學,就很難適應當今世界和社會的大發展,很難適應西部大開發藏區大發展的需要(因為語言是各民族之間溝通的橋梁)。從長遠來講,也不利于藏族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因此,藏族教育不僅要繼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還要堅持并加強藏漢雙語教學工作,而且在雙語教學的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問題就必須引起認真地思考和研究。其目的在于藏族教育努力做到“魚和熊掌”兼得,培養千千萬萬個藏漢兼通乃至精通,還懂外語的“三語兼通”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雙語人才,從而提高藏族的整體素質。為此,筆者有以下思考和建議
3、建議
我國著名少數民族語言學家戴慶廈教授指出“一種民族語言、文字能否進入學校教育體制、進入到哪個階段的教育體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該語言文字的社會功能,因為學校教育是民族文化傳承、民族人才培養最正規、最有效的手段。而作為民族特征之一,民族文化載體的民族語言,又是本民族人民日常生產、生活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民族文字是本民族語言和本民族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本民族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普及教育最有效的工具,也是繼承、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這樣精彩的闡述。鑒于上述,提出如下建議:
(1)進一步完善藏族現有的教育體制是滿足藏區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藏族教育的艱巨性、復雜性和特殊性等特點,以及更好更多地培養適應藏區社會發展的各類高素質藏漢雙語建設人才,必須要進一步完善藏族教育的現有體制。
(2)選擇合適的藏漢雙語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前已述及,在實施藏漢雙語教育中選擇或確定雙語教學模式要考慮諸多因素,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民族教育規律,從藏區語言環境的實際出發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為此,根據藏族教育的特點,不同地區的學校應采取不同的方式。
綜上所述,藏區實施藏漢雙語教育,應因地而宜、因材施教、人性化教育,尊重個性發展;要尊重客觀實際、要遵循國家的民族語文政策、遵循民族教育規律,只有這樣才能為更高一級學府輸送合格的雙語學生,培養更多具備高科技素質的人才,為藏區的建設積蓄后備力量,全面推動藏區的藏漢雙語教育健康、持續、快速、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