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晨
摘 要:課堂文化,就是在智慧型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在教學過程中作用所出現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數學中的課堂文化具有特殊性,有著發展性,動態性以及情境性的特點。本文從數學課堂小學主體性文化的含義特征出發,就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性文化的構建意義進行探索,希望可以對數學的課堂文化建設做貢獻。
關鍵詞:課堂文化;學生主體;文化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16-01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全世界各國都開始對教育方式進行改革,關注點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到對課堂進行關注,提出了“重建課堂文化”的觀點。通過對教學的行為,教學的模式方式以及教學觀進行改革。國外都有著作對數學課堂進行論述,在我國近幾年的時間里,也在逐漸關注課堂文化,有些省市提出了對“卓越課堂”的建設。主要以“彰顯包容,開放以及多元次的課堂文化”。文化的意思是在信息交融的時代,是信息之間作用的滲透,是以精神文明為首的滲透,交融,是保障精神文明的基礎。課堂文化則是老師和學生共同遵守的課堂精神以及教學觀念,都是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共同作用發生的,屬于一種文化形態。
一、小學主體性文化的含義與特征
從學校的教育角度來說,主體性教育指的是老師或者是學生群體對于自己文化意識的自覺性和對待其他老師或者學生群體的文化認可以及尊重。在數學教學的實踐活動上,應該表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文化形態或者是以老師為主體的課堂文化形態。所以小學主體性文化主要是指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產生的課堂規范,價值觀念以及思想觀念的綜合,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它具有綜合性文化。在課堂上,是老師與學生生活的場所,每個課堂都有很多種文化構成,都體現了課程文化,教師文化,制度文化,學生文化等方面的綜合,數學文化也包括這些方面,這些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排斥又會相互認可,它們都是圍繞著培養目標而展開來的活動。
2.它具有情景性文化。數學課堂是發生在教室里的活動,它包含了一定的教學情境以及教學的問題。在教學中,提出問題是數學教學的重點,課堂情境文化產生的前提是學生也就是主體真正進入問題,并且認清這個問題從而解決這個問題。
它具有動態性和靜態相結合的文化。在學校的教育中,教育是傳承文化的重要手段,而數學教學課堂也是傳承數學文化的重要手段。在課程中,老師和學生通過教材的文化因素進行互相作用。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上,既有主觀性也有規范性,分別代表了動態性和靜態性。動態性表現在教師在上課時的教學觀點和內容是決定于老師的主觀能動性的,而靜態性表現在不變的時間,不變的空間,不變的人物和不變的目標。所以小學主體化教學具有動靜結合的特點,但是動態占大部分。
它具有發展性文化。在穩定的課堂文化產生之后,它除了會對主體產生持久性的制約之外,還會對主體產生發展性的因素,在對數學的內容,基本思想,基本的技能都掌握了之后,就會對數學進行不斷地發展,使主體也就是學生,使他們學會使用解決數學問題的方式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這使得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更加有條理化,表達能力更加清晰,養成認真負責的態度,這樣才能加深對數學課堂的知識的理解。
二、目前所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小學教學課堂中,大部分還在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狀態來開展。在還處于小學的學生中,都是三觀沒形成的時期,在數學這個還很陌生的領域更是知道該怎樣去做,所以大家都很聽老師的話,就很容易圈禁在老師的圈子里,逐漸變成了一個靜靜聽課沒有舉一反三的思想的學生,所以這就很容易造成在高年級對數學感到厭惡;還有就是無論是老師家長還是學生都很在意知識,以知識為中心,畢竟現在大家都是以考試的成績來評判高低的,雖然之前新一輪的改革有提出價值觀與情感態度,過程方法以及技能和知識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目標,但是為了迎合這個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還是屬于重視知,輕視識;落后的教育觀點也是一個大難題,雖然新的教育政策有提出教育改革,但是許多的教育工作者還停留在公理化時期,還存在一定的保守和教條規定,從根本上失去了改革的動力。
三、對于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性文化構建和意義
教學課堂除了要把老師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外,更重要的一點還是學生在接受知識時受到的價值觀形成和文化構建的過程。所以對其構建有以下幾點
建立以人為本的課堂觀念。有研究表明,老師在教學時的方法和觀念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觀,所以在現在的教育觀點中,希望可以堅持以學生為本,把學生放在重點的地方,把學生作為主體。
實踐三維的教學模式。在新一輪的改革中,上面也有提到,提出了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只有培養模式創新才能對人才進行創新,在小學課堂中,除了要學生學到的知識外,還要學生掌握好數學的思維,數學的方法,這些比學到的知識更重要。
引導思維式教學。在以前的教學思維上,一般都是記憶性教學,然后再加上一直習題加強記憶,但是現在倡導靈活教學法,把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得到充足發揮,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
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傳統的教學中,因為小學生的觀念還沒成熟,所以在與老師的關系中,一直都是屬于“控制”的關系,學生很容易被老師所牽制,而師生關系又是教育中最基礎的關系,所以師生關系的平等很重要。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習成長發展的重要因素,能夠促進學生愉快學習,提高學業的發展,智力的養成,促進學生全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結束語
在以上的論述中,希望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可以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進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付天貴.論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性文化的建設[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5):33-36.
[2] 孫霞紅.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J].快樂閱讀(下旬刊),2012,(12):100-101.
[3] 張淑珍.探索數學課堂上學生主體性的實現[J].素質教育論壇,2010,(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