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偉
摘 要:以提高初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為目的,將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作為突破口,詳細的分析了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創新思維類型。在此基礎上,結合初中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基于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策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思維;思維類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200-01
數學是所有科學技術得以發展和應用的基礎,同時也對提高人的創新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該角度,數學課程的重要功能在于培養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不只是簡單的教會學生相關知識。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習慣的學習方法等,采取合理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這樣,學生不會因為自己學習基礎較差而放棄學習,而會在數學推理、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樂趣,使得學生的創造能力得以提升。
一、培養初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作用
從具體的社會實踐調查與具體的研究跟蹤情況分析,若學生在初中階段形成了良好的創新思維習慣,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則可以使得其自身的學習能力、綜合素質得到充分提高,這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數學課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數學課程在學習過程中也在較大程度上滿足邏輯學的學習方式。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對學生加以引導,盡量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當初中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之后,將這些思維能力應用到數學課程學習當中,又能夠提高學生的課程成績,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還可以推動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積極性,幫助他們認識到課程學習的一些方法。而這些是初中教育工作者需要達到的重要目的之一。基于此,可以認為通過數學教學工作中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具有積極作用。尤其是對一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樹立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這對于初中學生的教育而言極為重要。但是,要意識到,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提高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的,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關注的創新思維類型
1、直覺思維。所謂直覺思維,就是指學生在事物形成過程中就產生而形成的直接理解與辨別,具有較強的直接性和猜測性,還存在一定的不可解釋性。在事物認知過程中,直覺思維占首要地位。對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這一點尤為重要。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的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要大膽假設,猜想,能夠通過吩咐自身的學習經驗來進行思維的聯想、遷移,從而為創新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講授“兩圓相互位置關系”時,教師通過演示多媒體,從而讓學生對位置關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讓學生學習進程更加順利。
2、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就是根據已知的事物發展狀態,進行逆向的探究與分析。在幾何論證與分析過程中,通常需要從已知條件進行推理分析,并進行相應的論證。而針對一些復雜的問題,則需要調動逆向思維,從結論出發,通過分析推理獲得已知條件。例如,初中數學中使用到的反證法,即證偽過程,就是逆向思維的一種有效應用。
3、發散思維
所謂的發散思維,就是根據既有事物進行聯想,獲得其他的認知,即求異。通過發散思維方式,能夠針對一個問題獲得更多解決問題的途徑即方法。與其他的學科方式不同,初中數學在教學和學生自主練習過程中都需要學生從多個角度、層次進行聯系,引導學生進行縱向、橫向的對比,從而引申出更多的問題。實際上,這就屬于一種發散思維的訓練與培養。例如,在證明平面三角形題目時,一般需要借助添加輔助線的方法來完成,而添加不同的輔助線會得到不同的解題方法,這就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三、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創新思維的培養方法
1、以學生為主,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根據上述對創新思維類型的分析,認為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要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和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當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積極參與,成為學生學習的主人,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新知識。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只是一個引導的橘色,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啟發他們分析問題,并最終為學生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進行客觀的評價。只有這樣,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讓所有的學生,不論學習成績好壞,都能夠參與到其中,才能夠為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基礎。
2、營造創新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創新動力。為了提高思維創新能力培養的效果,教師在組織教學課堂的過程中應該以對應的教學目的為標準,設置一個與之契合的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他們能夠自己主動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在學習當中獲得樂趣。基于此,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并結合多媒體技術,吸引學生對學習、對知識的關注。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這種豐富的教學手段來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創新思維,讓他們逐步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原則,以提高學生的主管學習積極性為目的,讓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環節中。
3、寓教于樂,積極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在內容和時間安排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的空間,將課堂學習內容與課外活動有機的幾何起來,積極的鼓勵和引導學生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對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寬度、廣度都有急急急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 婧.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學術研究,2014(3).
[2] 張淑娥.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思考[J].新課程教育研究,2015(22).
[3] 孟小二.淺談在初中數學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教育現代化,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