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蓬勃發展,如何在網絡時代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促進學生就業是學管教師一直思索的問題。為了解決該類問題,特對網絡時代下的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進行分析,對新的工作方法進行了一定的探討,以期有利于一線教師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高職生;網絡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就業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6)26-0013-02 收稿日期:2016-06-29
作者簡介:姚新宇(1984—),男,內蒙古包頭人,實習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的教學任務。而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屬于青年弱勢群體,這一群體的物質與精神的狀況不僅關系著他們的未來,影響現實社會的穩定狀況,也直接影響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不斷加強高職院校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在鐵道交通類高職院校從事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經??梢栽诖髮W城各個食堂、超市看到學生打工的身影。這些自立自強的大學生不但在課堂上認真學習專業知識,苦練專業技能,還利用課余時間兼職打工,自食其力。作為老師,如何在精神和物質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幫助他們既能充實地度過大學生活,又能在畢業后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是筆者不斷思考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貧困學生產生的社會原因
社會時代的宏觀因素和家庭個體的微觀因素造成了高職院校貧困學生這一群體的出現,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
我國不同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東部沿海地區與西部內陸地區、城鎮與農村之間人均收入差別較大。目前高職院校貧困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以及城鎮失業階層,家庭經濟基礎較差導致學生在中學階段獲得的教育資源較差,從而導致他們高考成績不理想。
2.弱勢家庭
很多高職院校貧困生來自弱勢家庭,父母大多是農村貧苦農民、城市失業階層,父母離異、殘疾、因病致貧的情況很多。他們往往無力負擔子女大學學費和生活費,這部分大學生只能通過助學貸款和兼職工作來完成自己的大學學業。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的加劇,產業結構模式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過渡,出現了一批中年失業人群,使得社會弱勢家庭比例有所上升。
3.天災人禍
高職院校貧困生往往來自偏遠農村,北方偏僻農村易出現干旱少雨的惡劣氣候,南方偏僻農村易出現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薄弱的家庭經濟狀況使得他們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很差。來自城鎮失業階層的學生,父母在城市往往沒有固定工作,居無定所,這使得他們離各種意外和危險較近,經常會發生煤氣中毒、遭遇盜竊等惡性傷害事件。
4.收入差距擴大
據2015年最新統計顯示,金融業、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央企國企等壟斷性行業的人均年收入在六萬元左右,而城鎮私營企業員工、農林牧副漁等行業從業人員人均年收入在三萬元左右。 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基尼系數是國際上通用的測量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統計指標,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 0.4以上的表示貧富差距較大,而我國目前正處于這一水平。伴隨著近些年物價水平的不斷上漲,收入較低的家庭的恩格爾系數也較大,加之近年來高校學費的增長,都導致高校貧困學生數量不斷增多。
二、 高職院校貧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高職院校貧困學生自幼的成長軌跡、家庭狀況和自身發展的需求不同于家庭經濟情況良好的大學生。這些群體性的差異導致了學管教師在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候需要細致地把握他們的個性特征,因勢利導,以便工作的順利開展。對高職院校貧困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需要注重如下特征:
1.對象的特殊性
與普通大學生相比,這些貧困大學生通常存在一些共性的心理問題,如自卑、怯于人際交往等,同時在經濟上捉襟見肘。而現實生活的壓力造成了他們沉重的思想負擔,使他們更容易出現各種身心問題。
2.內容的針對性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與所有同齡人一樣有著交往需求、尊重需求及其自我實現需求等多種需求。在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針對其特殊情況來改進和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方法的靈活性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給予他們關懷的過程中,要關注他們的切身感受,切合其自身實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施了國家已有的各種幫扶政策后,作為老師,要積極與用人單位溝通,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可靠安全的大學生兼職崗位,使他們能夠自食其力。
三、 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促進就業的新途徑
1.利用網絡平臺加強經濟幫扶的物質基礎
當代是信息網絡的時代,人們生活方方面面離不開網絡,商家利用網絡聚集人氣,吸引客源,求職者利用網絡謀求工作,而大學校園里獨具的人口優勢,成為商家瞄準的商機。作為學管教師,可以將兩者的需求聯系起來,建立一個校園范圍內的網絡平臺,該平臺既有電腦網頁版,又有手機客戶端,可以同時支持電腦、手機等多種網絡終端在線瀏覽。該網絡平臺可分為校園兼職板塊、校園招聘板塊、社會愛心人士交流板塊、媒體互動板塊。商家可以在平臺上發布招聘信息,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尋找兼職。同時要讓學生在兼職的過程中保護自己作為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獲得可靠的勞動收入,維護勞動尊嚴,同時使商家獲得穩定的勞動力結構,從而取得持續的收益,以便為需要勤工儉學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兼職機會,并且在該網絡平臺上與地級市媒體、省級媒體形成良性互動,將部分家庭經濟困難但是成績優異又勤工儉學的學生的事跡進行推廣,弘揚社會正能量,也能為想要資助他們的社會人士提供一個可信的平臺。同時也為承擔鐵路院校學生就業的各個鐵路局開通一條新的了解青年大學生的路徑,讓用人單位對這些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年輕人有一個積極客觀的評價,既有利于學生就業,又有利于提升院校社會聲譽。這一網絡平臺可以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精髓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利用網絡平臺這種媒介,感受生活中的社會正氣,能夠真正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
2.強化專業化的工作方法
作為學管教師,在掌握國家各項貧困生幫扶的經濟政策的基礎上,還要將政策真正落在實處,在各項獎項的評比過程中,既要看中學生的文化成績,也要注重道德情操所占的比重。在校園網絡平臺的運用管理上,首先要把好商家及用人單位的關卡,嚴格審核用人單位的資質,為學生的兼職盡可能地創造好的工作環境,也要盡可能確保學生在勞動中不受到勞動傷害。嚴格按照勞動法監管商家的用人行為。在商家的勞動報酬的支付上,一定要按照勞動者保護法,使學生薪酬不低于國家規定的最低薪酬。在與校外想要資助貧困大學生的社會人士的溝通上,一定要認真、熱情、耐心,讓他們充分了解自己所要資助的對象,合理了解自己資助的款項的流向,確保每一筆款項都使用合理,并且要積極建立受助者與幫扶者之間的情感溝通渠道,讓學生心懷感恩之心,喝水不忘打井人,讓社會正能量不斷傳遞。
在對貧困大學生的管理上,一定要分類建檔,細化每個同學的信息,建立一個高效完整的信息資源庫。在運用網絡平臺與各個鐵路局的聯絡上,一定要向他們展示家庭貧困的大學生的積極進取的一面,讓用人單位更多地了解學生,進一步促進就業。
3.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我完善能力
作為老師,一方面要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在學生大一報道時就要通過填寫紙質資料,與父母溝通等形式了解貧困學生的家庭情況,并存放歸檔。另一方面,要與貧困學生溝通談心。從學生的自身狀況和現實需求的角度出發,著手于其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利用多種資源,有目的性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使高職生在大學階段不但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訓練出熟練的操作技能,同時樹立自尊、自強、自立的健全品格,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充實地度過大學時光,為以后成為一名合格的技術工人做好準備。
對高職院校貧困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引導其認識自己,真實地面對現實,能夠接受不同經濟狀況學生之間的差異,不怨天尤人。同時也要明白自身的優勢與短板,正確定位,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在精神上做一個獨立的人,能夠積極地改善自己所處的生活、學習環境,正確地面對生活的壓力和挫折,調節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就業目標,從內心接受自己,學會為自己和他人負責,從而實現自我人格的完善與學業事業的發展。并且在學生、商家和社會愛心人士的溝通過程當中,讓學生能夠更多地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適應不同的社會角色,這種情商上的鍛煉與提高,一定會讓他們終身受益。
4.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是對人的價值、尊嚴、人格的尊重,對人的思想自由、精神解放、自由選擇與發展的鼓勵。人文關懷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關注個體的生命歷程,反映出符合現代社會的價值理念與個性取向。在處理貧困生國家經濟幫扶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受助者的心態,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在與網絡平臺的商家溝通聯絡時候,要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注重營造尊重勞動者的工作氛圍,切勿出現經濟詐騙與欺辱學生的惡性事件。在與地級、省級媒體的溝通時,在宣傳優秀學生事跡的同時也要注重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防止因為個人隱私的泄露對學生個人生活造成困擾,更要防止“人肉搜索”等網絡暴力的產生。在與各大鐵路局進行就業選擇的時候,也要讓學生不卑不亢、自信昂揚,展現出當代大學生的風采。
四、結語
綜上,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產生原因的分析,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的分析,以及利用網絡平臺來改善經濟狀況,同時對促進他們就業的途徑進行了探索,以期為工作在學生管理一線的教師帶來啟發。
參考文獻:
陳赤華.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探析.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李向軍.人文關懷視閾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1).
陳成文,劉劍玲.當前弱勢青年的心態與精神支持網.陜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