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艷
【摘 要】情境教學法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是適合學生認識與接受能力的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而且在有趣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大大增強,思維非常活躍,學生們都感覺到課堂學習效果很好。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語文教學;作用;策略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目標創設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情境,情境教學法具有形象化與生動化的場景,是新課程理念中的重要方法。如何創設情境,這是許多老師熱心探討的問題。筆者談一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方法。
一、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教師情境設計的目的就是要讓其為學生掌握教學內容而服務的。情境教學法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是適合學生認識與接受能力的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而且在有趣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大大增強,思維非常活躍,學生們都感覺到課堂學習效果很好。
傳統教學中的死氣沉悶之感蕩然無存,老師死板的說教被有趣的情境所代替,學生們感覺學得愉快,教師感覺教得輕松,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二、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的策略
(一)聯系生活展現情境
生活是文章創作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時彼地的生活在作家頭腦里反映的產物。以文章為例子,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
(二)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如在教學《翠鳥》時,可出示翠鳥的圖畫,由于畫的傳神,配合文字,學生馬上了解到翠鳥的外部特征及翠鳥的機靈。
(三)借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由感情地講述,便于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如在說明文教學中,圖畫、雕塑、模型、工藝品等美術作品,能使學生更好地認清事物、說明順序等,從而感受事物,優化教學效果。
(四)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多媒體能突破時空的限制,能構建出豐富多彩的畫面,能以動聽的音樂打動學生的聽覺,能以動態的情景開拓學生的視覺,能將遙遠的情景逼真的展示出來。能把深奧的理論化為通俗易懂的知識、學生在豐富的色彩的情境中會更有興趣地投入到語文教學之中,在身臨其境中對語文課會更深入地理解。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如筆者在進行《長城》這節課的教學中,筆者以《萬里長城永不倒》這支歌為開頭,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后,及時播放有關長的視頻《長城風光》,它那開闊的畫面,優美的旋律,奇異的風光引起了學生極大的探索的興趣。
(五)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象的一門藝術。音樂通過對樂音有組織的安排構成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同時,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如我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燕子》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美麗的春光、盎然的生機,我選擇了樂曲《苗嶺的早晨》。聽著清新舒緩、明麗歡快的樂曲,有的學生悄然動容,有的學生寂然遐思,有的學生神采飛揚,我不禁感嘆音樂的無窮魅力,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如讓學生表演《驚弓之鳥》,更贏得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勤于思考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活躍在課堂上。這樣生動的形式,使學生特別的興奮,他們既可以聽到又可以看到,且具有戲劇情味,學生熱情高漲,印象深刻,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三、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時要注意的問題
(一)情境設計要注重題材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情景創設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情境設計上要注重題材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創設情境的素材要有代表性與廣泛性,富有新奇性。此外,創設情境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與認知規律,要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系,要有科學性。
(二)創設情境要最大限度給學生表現的機會
新課改倡導,當代教學要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提供給學生表現機會,要尊重學生,要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取得成功的喜悅。要因材施教。提供給學生表現機會,也增強了他學好語文的信心和勇氣。也讓他感到老師的可親可敬,使師生關系更融洽,使學生由衷的喜歡老師,熱愛這門學科。
總之,激勵和喚醒學生的心靈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情境教學法打破了傳統的死板的教學方法,能使課堂氣氛愉悅,而愉悅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的思維活躍,學習效率提高。在語文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探索新知。教師要運用新課改理念,為學生創設有趣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何超.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4):166-166
[2]付瑞云.淺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人間,2015(34):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