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化來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機構設置,包括學生對創業類課程的興趣問題,專業融合性創新創業教育中專業教師動力不足問題,創新創業工作落實過程中的機制阻力問題,學生缺乏創業知識問題,創業項目創新性較弱問題,各學校缺乏創新創業辦學特色問題。通過對以上問題解決的途徑給出建議:提倡建立創新創業實驗班,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新體系,用活動和制度神話創新創業意識,建議開展系統的創新創業課程,將創新思維融入日常教育,結合各校情況,培育特色創業教育。
[關鍵詞]創新創業;創新創業教育;問題及途徑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把創業和就業結合起來,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已成為國家惠民生助發展的重要舉措。為響應國家號召,全國各高校紛紛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為高校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教育、自主創業實訓平臺,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李克強總理強調,大學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人才智力支撐。一方面,大學生作為一特殊群體,受過高等教育,有專業知識技術為基礎,擁有新思想,代表最先進的流行文化,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國家實施創新創業驅動發展戰略,勢必需要高校積極響應,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支撐平臺。
現如今創新創業教育已經具備頂層設計,國家出臺了大量的文件政策支持各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各地高校及創業服務部門也積極探索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創新創業模式、課程及活動。但在基層具體落實創業教育時總是面臨許多問題,我們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學生創業課程興趣不高
全國各高校紛紛設置創業類課程,包含必修課、選修課等多種形式。然而,學生對于創業課程的熱情卻不像想象的那樣高。據調查現實,大部分學生表示學習創業課程是為了得到相應學分和完成學校規定的要求,并不認為創業課程會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產生多大作用,許多同學認為自己不打算創業就沒有必要學習這門課程,即便有創業意愿,也認為創業無法通過理論性的課程進行傳授,上課表現不積極。
二、專業教師缺乏正確引導,參與積極性不高
現階段各地高校正積極探索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這個過程少不了專業教師的參與。但多數專業教師本身沒有創業的經歷,也沒有經過系統專業的創業教育培訓,自己并不知道如何去創業,很難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創業教育在近幾年快速發展,要想取得所有專業教師的認同還需要一些時間,許多高校還沒有從管理層面統籌規劃,沒有制定具體落實政策及方案,尚無法給專業教師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環境。另外專業教師肩負專業建設、職稱晉升、授課任務等大量工作,很難有足夠的精力投入到專業融合的創業教育研究中。
三、與學生創業有關的管理機制不健全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要求改革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為有意愿有潛質的學生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允許休學創業,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國家頒布的一系列指導意見都是為了保障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有力開展,為學生創業建立制度保障。制度的落實仍需組織機構的保障。就目前來看,很多高校仍然沒有專門的部門負責創新創業工作,而是掛靠在學工、就業、團委等部門。
四、學生創業知識匱乏,尤以財務知識最為嚴重
創業活動是一個綜合性的活動,它集管理學,心理學,營銷學,財務知識等知識于一身,對創業者有著較高的素質要求。有學者曾經研究創業知識中人力資源知識、戰略管理知識、財務管理知識對創業知識影響作用相對較大,其余的市場營銷知識、政策法規知識、工商管理知識、金融保險知識等各種知識對創業知識的影響作用相對較小。各種知識水平越高,相對的創業能力也會越強。但現實是除了管理相關專業的學生在專業課中安排類似的課程外,其他專業的學生較少有機會能夠涉獵到此類課程。
五、學生創業項目仍待進一步創新
雖然在各大創業比賽中學生涌現出很多吸引眼球的精彩創新型創業項目,但是在學校基礎層面,在項目征集的過程中,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中,大多數學生選擇的項目仍是比較傳統的創業項目。很多學生把目光放在咖啡廳、健身房、甜品店、廢舊物資回收等項目上,項目陳舊,科技含量不高,多屬傳統經營項目。在實施過程中較容易被模仿,缺少經營特色,產品差異化不夠明顯。
六、照搬照抄現成模式,不因校制宜,因專業制宜
隨著創新創業教育的不斷深入,許多學校都在嘗試不同模式的創業教育,努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促進活動。很多學校只是照搬照照抄先進模式,奉行拿來主義,并沒有針對自身學校的情況加以內化,沒有因校制宜,缺乏特色。任何良好和先進的模式都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并不是所有院校都適用。
面對以上問題,全國的高校都在積極的探索,試圖尋找一些途徑或方法能夠找到自身的創新創業教育特色,真正起到提高學生創業素質的目的,比如開設創新創業實驗班;比如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新體系;比如活動,制度雙管齊下,激發師生熱情;比如系統開展創業課程;比如培育特色創業教育等等,在全國創新創業的熱潮下,各高校都在積極的迎合改革做出應有的社會承擔,希望通過不同的嘗試和特色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條件環境會變得愈加美好。□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