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強
[摘 要] 科學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在課堂上,如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如何轉變角色,在大力提倡“學會學習”的今天,無疑成了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
[關鍵詞] 學會學習 科學課程 應用策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助理總干事納伊曼:“學會學習”的概念意味著受過教育的人將會知道從哪兒能很快地和準確的找到他所不知道的東西。我國的陳俊珂教授指出:學會學習的本質是學會不斷突出問題進而學會不斷解決問題。那么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該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呢?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得出了如下幾點粗淺的想法:
一、 信任,給孩子飛翔的藍天
既然要讓學生能夠自主發現和解決問題,首先我們要做的是給孩子創設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相信他們能夠自己學習。無論作為教師還是家長,我們首先要信任孩子,相信他們可以做,相信他們能做到。如果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信任,那么課堂上將成為教師的“一言堂”,我們總希望將自己所知的“傾囊相贈”,奈何學生不想接受。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們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的想法得以在課堂上揮灑得淋漓盡致。信任不僅是體現在教師的理念轉變上,同時更應將理念的轉變落實于行動中,例如教學語言的應用,小小的鼓勵或許能給孩子帶來再嘗試一次的勇氣,輕輕地點頭或許能幫“迷路”的孩子豁然開朗。信任,不是口頭上的一句空話,當我們看到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有了分歧,在實驗時出了小差錯,不要急著告訴孩子正確答案,不妨讓他們走一點彎路,相信他們會通過小組的努力找到新的突破口。古語云:“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作為教師的我們給學生的不僅僅只是科學知識,我們應該交給他們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讓他們自由地在科學的藍天上搏擊長空。
二、尊重,給孩子遨游的勇氣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對教師說過的一句名言。如果用我們的話來正面解釋,那就是當教師的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而應尊重學生,發揚民主作風,以平等的態度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要求學生,否則教師的一切要求都會最終落空,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如不把尊重放在第一位,而是一味指責批評,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和權利,那就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甚至影響他們一生的發展。因此,要想成功的教育學生,必須學會尊重他們。在課堂上我們也應該將尊重學生放在首位,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不是我們流水線上的產品。我們尊重學生不僅是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尊重是人與人交往的前提,更是教學的前提。想讓學生學會學習,請首先學會尊重你的學生,讓孩子在科學的海洋中盡情遨游。
三、 引領,給孩子成長的機會
學會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視教師的指導。應該特別強調教師適時的、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指導,以追求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包括增進對世界的認識和學生探究素質的不斷提升,從而使學生的探究實踐得到不斷提高和完善。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介入得過早,以致阻礙了學生本可以自主發現的機會,有時則介入過晚以致讓學生過久地處于無助狀態甚至陷入危險之中。教師的指導常常根本不必要、不應該,以致剝奪了學生嘗試-錯誤和從教訓中學習的機會;有時指導又不夠充分,以致學生感到手足無措。適時的引領猶如給學生一盞指明方向的航燈,讓孩子在自主學習的海洋中有了前行的目標,學會學習并不是讓學生閉門造車,而是讓他們在自主、寬松的環境中學會學習,在老師、同伴的引領、幫助下學會學習,讓我們給學生創造一個學習的環境,給每個學生一次成長的機會。
四、 評價,給孩子成功的喜悅
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提出: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這就決定了小學科學課程的主要評價類型是形成性評價,所謂形成性評價,指的是我們在評價時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而非只是學習結果。
我們當今所大力提倡學會學習,筆者認為學會了學習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培養學生有良好的自我評價能力,能對自己及同伴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的表現做出理性的評判,并能將這種評判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中,讓自己的科學探究不斷完善。如何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實踐:
1.自評
每個學生都會在小組合作中有自己的閃光點,老師一節課上往往很難面面具到,關注每一個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讓學生學會自己評價自己,為自己今天在課上的表現打分。
2.互評
互評建立在學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由小組成員對組中每一位成員進行全方位的評價,此時教師也可適當參與。互評的目的主要在與讓學生不僅能明確自己的學習現狀,同時還能客觀地評價同伴的學習,有助于養成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同時小組互評能更公平、有效地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行公正的評價,使每個學生更明確自己的學習現狀。
3.評老師
歷來在我們的教學中,教學評價的對象都是學生,而在筆者看來,正所謂“教學相長”,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對老師的評價中,不僅能夠讓教師在課后及時了解本課學生的反饋,更能給學生創造一個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在評價老師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對本節課的一個回顧,只有當學生在課上有了思考,才有在課后對老師的評價。這樣的評價能讓教師真正轉化成學生學習的引領者、組織者和親密的伙伴,在切實的行動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平和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
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學習品質的培養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但只要堅定信念充分相信學生,按學生的發展規律進行教學,培養出高度文化素養,高尚道德情操、有創造性,會獨立學習的學生是完全可能的,教學應該永遠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讓我們在教學中放一放手,成就學生明天的精彩。
參考文獻:
[1] 科學 (3-6年級)課程標準研制組.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 (3-6年級)課程標準 (實驗稿)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張洪鳴.引領孩子們親歷科學[M].杭州市: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