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雅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在高職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效整合, 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由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轉變為“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本文將結合《職業英語》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對《職業英語》信息化教學課程在高職院校中的實踐影響因素和對策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信息化課改;職業英語;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的融合對于教學過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義,它的關鍵就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與學習理論的指導下,運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創建新型的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主導——主體”教學結構,從而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職業英語》信息化教學課改的實施,就是要根據信息化教學與的性質、特點與《職業英語》的教學目標,對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整合、改革教學組織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變革和改革學習評價方式。
1 《職業英語》的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職業發展能力和綜合人文素養;
2)培養學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和學習需求分析與確立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和自我學習能力。增加課堂的交互性和學生的參與度。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以及啟發性;
4)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英語語言作用的了解,增加他們對英語的興趣;
5)利用網絡嘗試分層教學。
2 教學資源整合
目前,《大學英語二》的初步設計包含五個模塊:“綜合語言知識與應用”“考試訓練”“口語能力”“英語視角”、“作業與提問”這五個模塊共包含我院E教學平臺中“基礎資源”平臺上的八個單元和一個“作業與提問”平臺。
“綜合語言知識與應用”模塊以《職業核心英語》教材為主線,引導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綜合性學習。其中的教學素材既有預設性教學資源,又有生成性教學資源,素材型式是多模態的,既有文本資源,又有PPT形式的課件,也有教師對教材空白的補充的文學作品、廣告作品、音頻和視頻資料。還包含作業中學生添加的相關音頻與課件。 其中包含《職業核心英語》單元,主要是課堂內容的延伸,主要讓學生能在課后進行復習和練習題答案的比對。還包括《英語演講》單元,這是為對英語有較強興趣并且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同學準備的。在這一單元里,他們能看到100個歷史上有名的英文演講講稿或英文演講錄音以及TED中有趣的演講視頻及講義。
“考試訓練”模塊旨在幫助學生獲得考試證書,作為自己學習成效的驗證與總結。其中的素材多為傳統的講義、考試文本和聽力資料,但要求學生提供大量的形成性素材,即要求他們針對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模擬試題加以完成,找出自己的不足,進行深入學習,無法解決的疑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同學交流或在“作業與提問”模塊提出疑問,等待解答。其中包含有《大學英語三級》單元,其中包括高職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和大學英語應用能力考試B的模擬練習和真題級以及一些講義。為依然需要通過三級的同學提供學習資料。《大學英語四級》單元其中有分了閱讀、翻譯、詞匯、寫作和模擬題幾個部分,提供了大量的講義和試題,幫助有需要的學生通過考試。《專升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進行應試訓練,里面有大量習題。
“口語能力”模塊旨提供學生經典英語口語課程,提供操練任務的范本。其中的素材主要是《走遍美國》經典的英語教學視頻,語言簡單、準確,但是略顯拘謹,不太自然。然而不失為英語口語學習的好資源。學生可以選擇性學習,并在完成課堂任務的過程中,選擇相應單元深入學習與模仿。
“英語視角”模塊旨在通過最前沿的課程與研究視頻,向學生展示英語視角下的世界,引導學生對同一事物進行多維度多視角的解讀。其中包含《用英語看中國》.《語言這個玩意》兩個單元。 《用英語看中國》這一單元中擬上傳英美等英語國家對中國的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介紹的視頻和大學課程,比如哈佛大學的《哈佛大學話中國》和BBC的《認識中國》以及TED演講中關于中國的介紹。是學生了解到底如何用英語談論中國,介紹中國,在其他國家人眼中,中國又是個什么樣子?他們怎么看待我們的文化?這樣的視角也可以幫助我們再度審視我們的國度,我們的文化,從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自己,理解生活。《語言這個玩意》單元擬上傳BBC的《The Adventure of English Language》以及《十分鐘英語史》等廣受歡迎的網絡課程,從而使學生通過對英語的進一步理解,能了解語言本身的特點,幫助他們更好理解英語語言。同時也可以增大語言的輸入。這一方面的輸入將更學術化,從而為他們以后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
“作業與提問”模塊旨在為建立英語學習的形成檔案。他們在這里上傳他們完成的各項課堂任務,提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疑問,每一個上傳都能及時得到老師或同學的回應,把學習互動拓展到課堂之外。這里的教學資源多為生成性教學資源,有學生朗誦錄音,也有課堂任務的PPT展示,還有口語任務的視頻等。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可以通過圖片、文字、音頻和視頻的形式上傳,等待解答。
3 課程實施方案即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改革
本課程分課堂教學和E教學平臺自主學習兩大部分。在課堂教學部分,主要以《職業核心英語》為主,教師利用E教學平臺就單元主題創設情境,布置任務,課中包含任務講解、任務演示、知識分析、情境模擬和展示評價以及答題解惑幾個環節。課后教師要求各小組根據其他小組和教師的建議,再進一步修改完善其PPT,學生上傳修改后的任務成果。這是一個教學和學習反思的過程,通過反思,幫助學生拓寬思路、加深理解、完善思維。把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 轉變為聽說為主、課堂綜合運用的主動式學習模式,督促學生完成各種形式的語言操練任務,內化課堂上的語言習得。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平臺上的不同資源,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完成學習任務。
4 評價方式改革
《職業英語》采用唐淑敏提出的嵌入式形成型評價,注重節點性學習績效檢驗,加強自我反思性評價。關注學生在任務完成中的參與度,在小組任務完成中的貢獻,討論中的參與度等,這些在E 教學平臺中可以形成電子檔案;同時,學習績效的檢驗主要在于每一次學習任務的完成度、質量和效果,把積累性成果,如PPT展示、背誦音頻、表演視頻等作為考核依據,綜合判斷學生的學習質量。反思性評價注重監控學生的學習行為,主要看任務的修改過程,E教學平臺的學習軌跡等。考核方式鼓勵學生注重平時的學習過程,堅持增加平時的語言輸入與應用。
5 結語
《職業英語》的課程特點和信息化教學的性質以及學生的英語學習的特點決定了對高職英語實施教改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課程建設初期有不少困難,特別是開發者對網絡教學平臺的運用上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主要集中在辦公電腦軟件需升級更新、平臺課上傳資源格式有限、學生對平臺運用不熟幾個方面。但困難并不阻礙開發者對這門課的信心和決心。
參考文獻
[1]余艷,王忠華.易鵬教育信息環境下的網絡教學資源建設[J].教育技術導刊,2006, (8):19.
[2]冀國強 陳國強 邱召法.淺談高職院校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