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冉
摘 要: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不同的學者對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問題的研究都有著自己的解讀方式。任何一種學術理論的探索和研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具有爭議性的問題,而對于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的研究中我們會發現這種情況尤為顯著。本文探討一種對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構成框架和邏輯結構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礎上對其意識形態理論的正確區別和理性對待。
關鍵詞:阿爾都塞 ;意識形態;邏輯結構
眾所周知,阿爾都塞是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他也被形象的稱為馬克思主義的守夜人,因此在探討有關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的問題時,阿爾都塞始終是其中一個不可繞過的主題。對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進行深入的探究,將有助于我們更深層次的理解他關于意識形態構架的邏輯基礎,區分他與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的不同之處,對其意識形態理論的價值有更加準確的定位。
1 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支撐背景
根據阿爾都塞本人的說法,他的意識形態理論直接承接于馬克思。英國馬克思主義者雷蒙德·威廉斯在他的《馬克思主義與文學》一書中指出,意識形態的概念在馬克思那里介于這樣的兩種意思之間,一“一種某個階級特有的信仰系統”;二“一種可能與真實的或科學的知識相矛盾的幻象信仰系統,即偽思想和偽意識。”1這種說法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對意識形態一般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等理論中阿爾都塞顯然要比馬克思走的更遠。阿爾都塞在《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研究筆記)》一文中曾寫到:“據我所知,我現在走的路以前只有葛蘭西一人有所涉足。他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觀念,認為國家不能被歸結為鎮壓性國家機器,按他的說法,還應包括若干由‘市民社會產生的機構。……令人遺憾的是,葛蘭西沒能系統討論這些機構。”2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阿爾都塞的關于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理論與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的理論是有著一定聯系的,而此后阿爾都塞進一步將拉康的心理學理論中關于人的“心理自動”現象的研究融合到葛蘭西文化霸權理論中,以其特有的視角構建了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理論。
2 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的結構體系
1、作為國家機器的意識形態
第一,“強制性的國家機器”的屬性是單數,軍隊、警察、法庭等機構在形式上是復數,但在本質上卻是受政府的統一指揮,多樣性的外觀,單一性的本質;“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以復數的形式呈現出來,“即使我們假定存在著一個由復數形式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組成的統一體,這個統一體也不是直接可見的。”第二、“強制性國家機器”屬于“公共領域”,它存在于人的潛意識之中,人們意識到它的存在且服從于它的權威性;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它們絕大多數是從屬于“私人領域”的,因為在西方國家中,教會、政黨、工會、學校等都具有私人性質;所以阿爾都塞的結論就是:私人機構完全能作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很好的“發揮作用”。第三,“強制性的國家機器”主要通過“暴力”和“強制性的約束力”發生作用,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則通過人們內在價值的趨同性發生作用。
2、作為人的本質的意識形態
不論處于何種社會環境下的人們,他們所依照環境產生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從深層角度來看都是當下的意識形態作用所產生的結果。阿爾都塞認為每一種意識形態機器的確立都表明相應的意識形態的實現。阿爾都塞認為意識形態把個人作為“臣民”加以“質詢”,阿爾都塞依據個體的意識在實踐中呈現出來主體與臣民的雙重角色提出雙重鏡像結構理論,此理論將主體與臣民之間的關系歸納為四個層次:1、個體作為臣民被加以質詢;2、個體和作為臣民詢喚的個體都屬于這個主體;3、臣民和主體之間能相互識別,不同的臣民之間也可以相互識別,主體可以達到最終的自我識別;4、絕對保證一切事實如此,也絕對保證臣民在識別自己是在誰的條件下變得循規蹈矩。
3、作為不變形式的意識形態
阿爾都塞認為不管歷史如何變遷,意識形態的總體結構和功能是不會改變的。馬克思從意識形態的內容上來解釋這個命題,因為人們的實際生活和改造世界的活動都是在不停變化的,所以在內容上是沒有歷史的;阿爾都塞則強調無論歷史過程是怎么變化,意識形態的總體功能是不變的,是不變的也就是沒歷史的。
4、作為世界本身的意識形態
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的整個邏輯:首先它是一套有關理論的觀念復合體,它不是純思辨的,需要論證和干預,因此它具有實踐性是首要的;其次,意識形態干預現實的過程中離不開必要的物質載體,在這個意義上阿爾都塞提出了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概念;最后問題的關鍵就落到了意識形態何以藉由主體實現自身的問題:將個體當作屬民進行傳喚,使之成為主體,并指派其一個得以安身立命的位置。阿爾都塞將馬克思所說的人們在自己的意識形態中確認自己在世界和歷史中的地位闡發為一種方式,一種人類體驗自身與生存條件之間關系的方式。
3 對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的區分及意義
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可以劃分為意識形態一般、具體歷史形式的意識形態、意識形式國家機器,而具體的歷史形式的意識形態包括:實踐意識和理論意識。受到拉康和弗洛伊德的影響,意識形態一般作為一種結構和功能,是沒有歷史的永恒存在,它填補了主體的空白,使把人看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動物成為可能。我們可以在兩個層次上來理解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首先是作為一種物質性存在的意識形態,不論在人類發展的任何歷史時期,它都可以實踐和理論兩種意識形態的方式出現;其次是他的意識形態理論中的核心部分即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這是實踐意識和理論意識在國家的階級統治中發揮作用的有效機制,而阿爾都塞在拉康的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所提出的“詢喚理論”,則是將意識形態一般和具體歷史形式的意識形態發生關聯的關鍵之處,保證了作為社會結構的意識形態一般的永恒存在。
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的不同層次,來源于不同理論之間的交聯和創造性的整合,如果在研究中不認真對這一范疇進行不同層次的考察,籠統言之,將對于很多問題的考察產生阻礙而誤入歧途。而結合我國實際,他的“意識形態無歷史”命題揭示了意識形態的永恒性,直接駁斥了西方學者的“意識形態終結論”的看法,并敦促我們時刻對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滲透保持清醒,在意識形態的斗爭中,堅決捍衛馬克思主義的正統地位。
注釋
1.徐賁著:《走向后現代與后殖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99頁。
2.阿爾都塞:《哲學與政治:阿爾都塞讀本》,陳越編譯,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34頁,腳注。
參考文獻
[1]王鳳才. 文化霸權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葛蘭西與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辨析[J].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7,03:34-42.
[2]俞吾金. 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新探[J]. 江西社會科學,2004,03:26-31.
[3]張一兵. 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與拉康[J]. 學習與探索,2002,04:1-5.
[4]仰海峰. 表象體系、主體幻覺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職能——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探析[J]. 理論探討,2010,01:40-44.
[5]張秀琴. 馬克思與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比較研究[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118-123.
[6]金瑤梅. 論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的演變及其對當代思潮的影響[J]. 山東社會科學,2012,01:19-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