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祥 周瀛瀛
摘要:非洲是一片富饒原始的地區,有很長的歷史以及自然且原生態的諸多文明,傳統非洲雕塑經過歷史長河時至今日,并沒有消逝而是成為了非洲文化的代表,由以巴盧巴木雕為主,與其它各地木雕一并躋身為世界寶貴文化遺產,足以說明其意義不凡,地位之重。
關鍵詞:非洲;木雕;巴盧巴;形象
總所周知,非洲是人類的發源地(具以有的考古論證的知),自然熱帶非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的藝術傳統。當我們看到黑人民族熱情奔放的舞蹈聽到激昂動人的鼓聲的時候,不由得會想起另一種無聲的藝術——黑非洲雕塑文化。非洲雕刻藝術以他獨特非凡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民眾,成為非洲的代表性名片。例如:巴盧巴木雕,他們的雕像沒有粗糙怪誕的形式和憂郁的內容;隨著各地木雕的發展,逐漸孕育出一個繁茂的非洲,其對后世影響巨大,被西方當代學者歸為原始藝術的范圍,并指出是非洲雕塑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極深的研究價值。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討論并挖掘巴盧巴木雕的起源、發展。
一、巴盧巴木雕的發展歷史
在原始的非洲,由于人們生存條件惡劣,人們寄希望于神明。到后來,社會生活逐步趨于穩定,逐漸人們的審美也相對提高,但對未知的事件仍然充滿恐懼,為適應社會的需求,人們把心理對神的崇敬轉化為一個實體,于是雕刻工匠將大量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木雕方面。同時隨著與歐洲的聯系,木雕也潛移默化的受著影響,不但豐富了雕刻的內容,也推動了雕刻技術水平的發展。
在雕刻材料方面,據資料顯示,非洲在那時有著綠郁蔥蔥的植被覆蓋,木材的種類多種多樣,但外國學者一般并不研究木雕的木材為什么木,所以現在我只能以本地樹種代替,豐富的木材為木頭雕刻提供了充足的物質資源。
在這個木雕發展的黃金時期,眾多的匠人活躍在非洲的大地上,為后人留下了無數正規的藝術瑰寶。巴盧巴木雕以非洲為根基,并逐步吸收外來文化,將宗教、音樂、舞蹈、繪畫和雕塑等文化藝術融為一體。形成了姿態萬千,形式多樣,具有強烈地方色的木雕藝術。
二、巴盧巴木雕的形式范圍
從形式及用途的范圍來講巴盧巴木雕,巴盧巴木雕大致可分為面具和英雄兩個部分,以及日用與崇拜物品。木雕的實用性,木雕神秘感。木雕的夸張有趣得以充分體現。巴庫巴人通常使用的面具有:邦博面具。一種外表鑲有銅葉的大型木盔面具,額頭顯著突出,用豎線把寬大的鼻子同三角形的嘴連接起來,參加會社儀式戴這種面具。馬桑博面具。這種面具有一個藤框,上面覆蓋棕櫚葉,并用縫上去的附屬物如貝殼﹑串珠和皮革塊等作為裝飾。只有鼻﹑嘴和耳朵是木雕的。家長從前佩戴它,用來強迫女眷服從他的領導。現在舞蹈演員佩戴它,在市場上表演節目。謝納-馬盧拉面具。這種面具色彩鮮艷美觀,裝飾富于變化,豐富多彩。眼睛雕成圓錐體形,周圍鏤刻出許多小孔。
他們的雕像沒有粗糙怪誕的形式和憂郁的內容,其特征是:發飾復雜多為十字形或波浪形,頭發與前額分界明顯,兩眼成杏核狀,耳朵小巧,身上雕有文身,表面光亮。女人形象最常見的作品是地神像,而男人形象則以部落英雄為主要對象。每個酋長都有威嚴的雕像。一種稱作“乞婦”的女人像更富于表情。
三、巴盧巴木雕的表現技法
巴盧巴木雕主要以圓雕為主,圓雕作品又稱立體雕,是指非壓縮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塑。圓雕是藝術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圓雕的手法與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寫實性的與裝飾性的,也有具體的與抽象的,戶內與戶外的,架上的與大型城雕,著色的與非著色的等;雕塑內容與題材也是豐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動物,甚至于靜物。例如一個女性木雕雙手舉著盤子,雙腿跪地,一副很虔誠的樣子,這邊是圓雕,更能表現出對神的敬仰。
四、巴盧巴木雕的藝術特色
(一)藝術風格
巴盧巴木雕是非洲木雕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非洲大陸的人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非洲文化。非洲的造型藝術,尤其是雕刻藝術以其簡潔的線條;夸張變化的造型手法;古樸自然的表現形式以及神秘奇異的藝術風格,給我們強烈的震撼,而且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喜愛。可以從中得到很多啟示,現代繪畫巨匠畢加索開創“立體主義”畫派的靈感,就源于非洲大陸幾何形體的雕塑造型。 非洲雕塑種類繁多,但無一例外都是作為一種媒介物而設計的,用以體現或感悟某種超自然的力量。它們在制作上極為精美,無可挑剔,似乎能取悅于神靈。作為藝術品的熱帶非洲雕塑同時具有了節奏感、形象感、藝術家的靈感、神秘感、實用性五個比較突出的藝術特色。
由此可以看出巴盧巴木雕在自己原生的基礎上有了更深的文化內涵,人類早期相通的無疑就是神與生殖,同樣歐洲也有著名的石雕“威倫道夫的維納斯”,一般認為該作品具有類似巫術般的祈求生殖的目的。作品強調體積感和重量感,具有單純化和抽象化的傾向,在雕塑史和人類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造型手法
巴盧巴木雕在造型上大都采用了寫實的表現手法。在人物形象方面,不刻意雕飾五官細節,而隨意于表現人物的精神狀態,造型渾圓敦厚,表情幽默生動、憨拙質樸、并不夸張。整體感覺粗獷而不失精巧,細膩而不失情趣,精致而不失樸素。
雖然巴盧巴木雕中沒有感到古希臘雕刻的那種溫暖柔和靜穆偉大,沒有在雕塑的身上看到“血液在血管里流動”的特點,但是我們卻可以欣賞巴盧巴木雕的造型獨特、激動人心的形象。非洲藝術家們用他們的雙手,使真實的事物完全變形,形成了與原來形態結構大不相同的雕刻形象,顯示出大膽的創造精神、強烈的節奏感以及新穎的構思。炎熱的熱帶氣候很容易毀壞木雕,因此先古木雕根本無法保存下來。但是木雕創作手法源源流長,有著古老的傳統,呈現出神秘迷人的光彩。巴盧巴原始木雕像,與歐洲雕像不同——沒有正常的人體形態,沒有復雜的動作,也沒有多人物的構圖,但卻能給人一種不一樣的美。這種怪誕的雕像造型是非洲原始部落對客觀世界的心理反映,主要是給幽靈制造一個棲身之處。雕刻作品被看作是一種具有魔力的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