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湘君
摘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了很大的比重,而實際的閱讀教學效率一直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師生在教與學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因此,我們提倡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進行相應的探索改革,如更新教學觀念、擴大閱讀詞匯量、加強閱讀技巧訓練、積累英語背景文化知識,這樣才能提高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H31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139-02
當今社會,英語已成為一門世界通用語言。同時,全球一體化的縱深發展使得英語這門語言在世界各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地位越來越舉足輕重?,F在我國的外語教育界非常關注大學英語教學,并將大學英語列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英語閱讀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各種閱讀策略與技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欣賞水平和閱讀分析能力。
一、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求學生聽說讀寫譯,其中就包括閱讀這項基礎技能,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了很大的比重?!洞髮W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也明確地指出: “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讀、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進行交流?!盵1]就該教學大綱,我們很容易地比較出閱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分量。學生要培養聽、說、寫、譯等一系列語言技能,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既有利于學生提高英語能力,也有利于教師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另外,在社會各級各類英語水平測試中,閱讀理解通常都占有極高的分數,由此也可見其重要性。而且,英語閱讀熟練程度高,能夠增強學生的語感、擴大其詞匯量,甚至對學生提高寫作應用水平、認識和了解自身和世界等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因而,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應提高認識,致力于改進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運用各種閱讀策略和技巧進行大量閱讀和思考,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并使學習效率得到很大的改觀。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幫助學生掌握獨立自主閱讀,批判性地進行閱讀理解,有效地提高英語的整體應用水平,以適應將來進入社會后的工作和滿足國際化的交流溝通需要。
二、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情況剖析
大學生整體的英語學習能力和閱讀教學的效率有很大的關系,然而一直以來,我國大部分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情況卻是令人堪憂。經過對我校大一大二學生長期跟綜調查,走訪,我們發現,大部分師生對目前的閱讀教學不甚滿意。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教學觀念(teaching concept)不更新
有相當一部分大學英語教師的閱讀教學仍然是以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為主,教學目標不是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而是對生詞、知識點、句子結構等的分析,從而導致閱讀課偏離了根本——閱讀?;诖?,學生在閱讀中只注重語法結構、知識點細節,而忽略了對閱讀語篇的整體把握,缺篩選、分析、理解與歸納文章信息的能力,嚴重阻礙閱讀水平的提高。另外,在閱讀技巧的講解與傳授方面,教學形式單一,同樣以“填鴨式”為主,師生交流互動極少,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當然不會注重閱讀技巧的運用,閱讀能力無法提高。
(二)閱讀詞匯量(reading vocabulary)小
據調查,大部分學生反映,詞匯量是影響其閱讀的主要阻障??陀^而言,相比中學,大學英語要求學生掌握的單詞數要多得多,特別是各種情景的同義詞的使用對準確理解單詞提出更高要求。主觀方面,由于生詞太多,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受到了較大的打擊,畏難厭學情緒滋生較快。再者,學生還沒有形成在閱讀中收集積累新的詞匯的習慣,往往是做完閱讀理解題后,便不再回頭去理會生詞。這樣,學生的閱讀速度變慢,閱讀效率低下,逐漸地閱讀效果也會大打折扣。[2]
(三)閱讀技巧(reading skill)缺乏
閱讀技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閱讀習慣,二是做題技巧。有的學生一拿到材料,不看題目,不找主題句,就通讀一遍,再做題目,這種漫無目的的閱讀結果就是,做題時已記不清自己到底看到了些什么內容,只能重新跳讀尋找重要信息;有的同學則喜歡在閱讀時讀出聲、逐字閱讀、頻繁回視等,這樣嚴重影響閱讀和解題的速度;還有一些同學閱讀時則喜歡“譯讀”,即將閱讀內容直接翻譯成漢語后再去理解,遇到生詞就停下來查字典,一看到長難句子就花費很長時間去推敲結構糾結漢語意思,慢慢的養成閱讀壞習慣。結果導致閱讀速度緩慢、效率不高,加上有的同學做題技巧缺乏,如不會根據上下文(context)猜測生詞意義,不會在篇章或段落前后尋找主題句(topic sentence)等,不會劃分長難句的主干(main clause)等,往往閱讀理解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四)背景知識(background knowledge)儲蓄不足
文化背景知識對于理解材料有很大幫助,因此,學生除掌握大量的詞匯和閱讀技巧之外,還應該在廣泛閱讀的同時注意留意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知識。大部分教師也不是很重視文化背景知識輸入,課堂上大多重視的是詞、句等語言點的分析,較少補充和挖掘與英美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觀念、宗教習俗等方面的相關背景文化知識,學生沒有輸入就沒有相應的輸出,從而影響閱讀理解的準確性。
三、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對策分析
針對當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擬提出以下對策:
(一)更新教學觀念(update the teaching concept)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反映學生英語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要提高學生閱讀水平,首先教師和學生雙方都要改變自身對于閱讀的觀念。就教師而言,應該放棄傳統的“一言堂”的閱讀教學模式,改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核心的模式——如任務型教學模式(Task-based teaching),即教師、教材、教學方法都應服務于學生的“學”。教師通過精心設計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的各項任務,充分發揮學生在閱讀課上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學習,在合作中完成各項任務。這樣才可能調動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使課堂真正“活”起來,教師才能做到授人以“漁”,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當然,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職業要求,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扎實的基本功和寬廣的文化素養,還要具備較強的駕馭課堂和英語語言的能力。
(二)擴大學生詞匯量(enlarge the vocabulary)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敲門磚”,當然也是閱讀的基本要求,更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必由之路。學生英語詞匯量的大小和文章理解的準確度有很大的關系。大學英語的語言材料十分豐富,生詞量也較中學有較大提高,中學階段的記憶法方式在大學階段再來使用已經不太適應,大量的閱讀需要學生大量的詞匯儲備。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給學生介紹詞匯學習方法和單詞記憶方法,如構詞法(word formation)、聯想法(association)、比較法(comparison)、歸納法(induction)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效率。提高詞匯量,提高閱讀準確度的另一個方法,是積累一定的近義詞(synonym)和反義詞(antonym),因為大部分情況下,閱讀理解題目中往往出現與原文句子的相近或相反意義的選項,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同義或反義詞匯的積累,在閱讀理解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偏差和疑惑。另外,通過擴大閱讀量也是鞏固詞匯量的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它能提高生詞的復現率,學生在不斷的猜詞練習中,強化了新詞的意義,為閱讀理解打好扎實的基礎。[3]
(三)加強閱讀技巧訓練(practice the reading skill)
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技巧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多給學生傳授一些有效的閱讀技巧并提供大量針對性的閱讀訓練,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效率。這些技巧主要包括:
(1)要培養略讀(scanning)、尋讀(skimming)的閱讀技巧,又稱掃讀,其作為一種非常實用的閱讀技巧,普遍應用于各種閱讀。略讀首先要求學生快速地從頭到尾掃讀閱讀材料,在閱讀過程中可直接跳過某些細節,略過生詞及難懂的長難句,將重點放在閱讀材料整體及各段落的開頭和結尾,掌握文章的大概內容,提高閱讀速度。而尋讀又稱查讀,即在掌握文章大意(即略讀)后,根據要求,迅速查找與某一細節,如某一事件、觀點或某單詞有關的信息,如時間、地點、原因、結果、數字等,尋找解題的可靠依據。[4]
(2)是通過語境分析和語義關系(semantic relation)判定來猜詞意。學生可運用標點符號(punctuation marks )(如冒號、括號、破折號等)、信號詞(signal words)、詞匯或短語同義(synonym)或反義(antonym)關系等方法來猜測詞義,也可運用類比關系(analogy)、比較&對比關系(comparison & contrast)、邏輯推理(logical deduction)、因果關系(cause & effect)等為線索等方法來推測詞義。
(3)還要學會理清長難句的句子主干(main clause),來掌握句子表達的主要意思(main idea)。
無論是哪一種閱讀技巧,教師都應有意識地有計劃地幫助學生進行不斷的實踐,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一種下意識,從而將其轉化為一種內在的閱讀動力,才能真正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4)積累英語背景文化知識(accumulate the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knowledge)。閱讀教學不應只關注知識點的講解和運用,還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相關英語背景文化知識,指導學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英語語篇層次,有效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一個方面是因為語言是工具又是鏡子,既是文化的載體又直觀地反映了文化,因此英語學習與背景知識關系緊密;另一方面在于閱讀理解本身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它涉及到對閱讀材料文字和背景知識的處理過程,同時學生已有的百科知識(ensyclopedic knowledge)在進行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影響很大。因此,在大學英語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輸入相關的英語語言文化等背景知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并改進教學手段,如播放一些有關西方國家的記錄片,電影片段,或者給學生推薦一定量的課外書目進行閱讀。學生在了解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多種形式的背景文化知識的同時,逐漸熟悉英語國家特定的語言環境及價值觀等,加大了英語背景知識的儲備量,幫助他們更好更深地認識英語語言社會。
四、結語
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促使大學英語教學不斷改革。而閱讀教學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必須符合進代的進步和學生英語應用的要求。閱讀教學中應該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幫助他們不斷練習掌握各種閱讀技能,同時教師要傳授各種方法幫助學生增加詞匯量,擴大閱讀量,積累各種文化知識,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與效率,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胥文玲,胡榕.提高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成效的對策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3]穆海博.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08.
[4]鄭雪.論元認知策略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9,06.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