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裕
【內容摘要】導入是一堂新課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遵循課堂知識導入的原則,講究一定的導入策略,使導入更好地發揮效用,提高學生生物知識學習的有效性。為此,本文將從高中生物課堂導入的原則與策略兩個方面展開研究,希望能為廣大教師的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生物 課堂導入 原則 策略
為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聚攏于課堂之中,使學生能夠以高度集中的學習狀態進入課堂知識學習之中,教師應當在授課伊始進行有效的知識導入,從而創設學習情境,使學生通過知識導入環節做好吸收新知識的準備。從實踐角度看,教師設計的導入環節關系到學生能否對本節課的知識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進而主動地投入到知識學習之中。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注重為學生設計高效的導入環節。
一、課堂知識導入原則
課堂知識導入需要遵循概括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和關聯性原則。
1.概括性原則
此種原則乃是強調知識導入環節只是為保證后續教學質量得以實現的節點之一,并不是教學的全部。因此,教師在設計知識導入環節時,應當充分意識到導入環節對課堂整體教學的輔助地位。通常導入環節的時間應當在三分鐘左右最佳,因此教師必須注重語言的精煉性和概括性,從而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快速的理解。
2.啟發性原則
知識導入的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對本節課教師所要講授的相關知識內容產生興趣,進而激發學生的知識探究主動性,有鑒于此,教師所設計的導入問題應當具備足夠的啟發性,即教師通過合理的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在問題的驅使下產生知識探究興趣,使學生能夠在對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其創新思維得到發展。
3.關聯性原則
教師在設計知識導入環節時,應當注重同教學內容與教材體例編排層面的有效銜接,讓導入的內容在新舊知識之間搭建起銜接的橋梁,促進學生知識的系統化。導入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兩者之間一定具備合情合理的內在聯系,“合情”即合學生之實情,包括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基礎、學習心理等;“合理”則是指導入環節依托教學體例編排以及相關教學內容而加以制定。有鑒于此,教師在設計知識導入環節時,必須考慮到導入環節能夠實現前后知識之間的過渡和銜接。
二、高中生物課程知識導入方法
高中生物課程知識導入需要充分利用生活式導入方法、實驗導入方法和習題導入方法。
1.生活式導入方法
生物知識源自生活,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設計課程知識導入環節時,應當向現實生活進行取材,根據學生的實踐經驗,為其創設同其認知相匹配的問題情境,這樣一來,將使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的學習并非完全是對書本知識的學習,而是可以來自鮮活的現實生活,從而使學生的生物知識學習熱情得以提升,對生物課的學習主動性上升。
例如,在《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課中,先舉出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一些現象,如“無論在菜場或是在家中,新鮮的蔬菜放置一段時間后就會焉了,我們往往把蔬菜放在清水中,白菜又會變得硬挺;原本大大的蘿卜條放在鹽水中后變小了”,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由此導入新課,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2.實驗導入方法
生物課程教學無法離開實驗,生動而直觀的實驗過程易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促使學生有意識地強化對生物知識的學習投入。從實驗的具體類別看,實驗導入方法包括演示實驗、小組實驗以及趣味實驗等多種不同的導入方法。而其中最易于操作的便是教師演示實驗,此種導入方法能夠使學生在觀看教師演示操作的過程中,對相關知識產生一定的認知。
3.習題導入方法
此種導入方法是指生物教師結合此前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習題,學生通過完成習題的過程,實現了對先前掌握的知識的復習及對新掌握知識的鞏固,因此可以說,通過這樣的導入方法,能夠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如筆者在帶領學生學習基因的分離定律之后,要求學生思考不同顏色的豌豆的雜交問題,這樣一來,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了強烈的探求欲,并且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堂知識導入環節是高中生物課程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節點,通過有效的知識導入,能夠使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快速進入課堂聽講狀態,并實現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緊扣學生心弦,激發學生求知動力,使其自覺地學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但任何一種的導入方式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努力去創造一個愉悅、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進而自發地實現對生物知識的主體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