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書蘭
摘 要:義務教育初級階段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獲得在未來社會生活和學習中必要的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讓學生認識數學了解數學,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培養數學認知情感,體會數學對社會生活和學習的存在價值,進一步培養學生探索求知的精神。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對數學學習的感情培養不深,與實際生活脫離,將數學學科應試化。就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針對問題進一步探索教師教學效率提高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景教學;信息化;系統化
一、課堂教學問題探析
1.學生脫離實際死記硬背
小學生處于知識初識階段,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都需要教師引導和培養,由于現階段每個班容量逐漸擴大,教師很難針對每個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學習認知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只會死記硬背,不會通過以往學過的知識聯系結合現有知識進行擴展記憶。小學數學低年級階段的確需要學生背很多東西,這也是適合小學生年齡的,但是在記憶過程中忽視技巧性記憶,導致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吃力,長期死記硬背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抵觸心理。
2.教學模式傳統,創新有偏差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偏重任務和知識的落實,忽視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情感的培養。不僅是社會大部分人,就是數學教師也很難將數學看成是一門人文學科,從數學學習過程中找到情感的奠基,數學其實在深入了解后也是富有趣味性的。小學生剛開始接觸數學,教師有必要在事物的起步階段就奠定良好基礎,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至關重要,但是目前情況不盡如人意,大部分數學教學課程設置依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授課學生聽,互動性不強,即使教師布置任務下去,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也不高,并且現階段很多教師為了讓學生學習,對家長也進行“捆綁”式結合,布置很多需要家長配合完成的作業,這種方式有利有弊,目的出于讓家長督促學生學習,但是實際上效果不明顯,比如讓家長給學生出題、出卷子,很多家長首先沒有時間,其次并非專業,也不了解進度很難將卷子和題出好,這種創新偏離了初始目的,并且效果也不顯著。
3.學生知識點混亂,條例不清晰
小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差,對所學知識很難通過自己的歸納系統化,但這一階段又是對數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的必要階段,這種矛盾導致學生和教師在課堂知識的學習和傳授上產生障礙,教師沒有輔助學生將知識系統化串聯在一起,學生在接下來新知識的學習上就產生了吃力感。知識在學生腦子里都是零碎的拼圖,教師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拼出一個清晰的圖形,然而這一方面在很多數學教學中被教師忽略。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探究
1.生活式情景教學
小學生對知識的了解還不全面,對數學的應用和認知不清楚,不明白如何將數學和實際生活融合起來。需要在這方面進行引導,將數學教學生活化,把數學中的公式和模型融入實際生活,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升華教學內容。這方面的教學,教師可以嘗試情景教學培養學生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同時服務于生活,數學和生活是相關聯的。在數學計算題和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計算和應用題所涉及的搬到課堂讓學生表演出來,比如將課堂模擬成菜市場,應用題是買菜之類的,就可以讓學生親身經歷通過買菜進行數學公式的計算。這種形式將數學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增強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也調動了學生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有成就感。
2.靈活利用多媒體與傳統板書教學
多媒體有利有弊,很多教師反映多媒體教學導致課堂筆記變少,學生手變懶,不愛動筆。教師應當將擴展性內容進行多媒體的教學操作,針對重點公式等需要學生記憶背誦的東西依舊采取板書形式,將傳統與新興模式相結合,相輔相成。比如,遇到作圖或者圖形變換等問題,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可動性將圖形準確呈現給學生,避免板書作圖帶來的誤差。再比如,教師若想加深教學難度,講解有關奧數問題追擊問題時,教師可以制作動態追擊圖,讓學生清晰地觀察每個時段的變化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運動問題。
3.系統化地梳理課堂教學
教師應當在課堂教課之前和一堂課結束后對上節課和本節課的所學知識點進行概括總結,并且在特定章節講完后對章節進行總結,不僅是要求總結,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還應當教會學生如何自己使用總結本,引導學生自己逐漸學會總結。教師在總結時板書十分重要,教師應當做好板書,并且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板書格式做筆記,這種硬性要求目的是讓學生培養總結的筆記習慣,在日后學生希望自己總結時可以靈活運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師總結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嘗試讓學生先自己總結之后讓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的形式,調動學生探索精神,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將培養目標與自己課堂教學相融合,讓學習數學成為學生的樂趣,讓數學融入學生生活,讓學生能夠采用數學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應當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方式,做到結合學生、結合當代、結合實際進行教學教案設計。給學生一個新的課堂授課模式,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張桂芳,宋乃慶.數學課程中的算法知識“集中顯性教學”與“分散隱性滲透”相結合[J].數學教育學報,2013(2).
[2]黃興豐,龐雅麗,李士锜.數學課堂教師教學行為的繼承和發展:3節錄像課的比較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09(6).
[3]趙冬臣.杜郎口中學的課堂話語特征及其啟示:以一節數學新授課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1(1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