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梅
摘 要:音樂教學,不僅僅是單軌道。孩子們不僅僅是在老師的領唱下“亦步亦趨”,也在自由愜意的氛圍中表演創造;不僅僅是在機械呆滯的前提下被動接受,也是在以生為本的理念下自主選擇;不僅僅是在技能訓練的框框中打轉轉,也是在情感的崇山峻嶺中“細嚼慢咽”。
關鍵詞:表演創造;自主選擇;情感體驗
常常激動于這樣的音樂課堂:孩子們不僅僅是在老師的領唱下“亦步亦趨”,也是在自由愜意的氛圍中表演創造;不僅僅是在機械呆滯的前提下被動接受,也是在以生為本的理念下自主選擇;不僅僅是在技能訓練的框框中打轉轉,也是在情感的崇山峻嶺中“細嚼慢咽”。音樂教學,不僅僅是單軌道。
一、不僅僅是單純領唱,也是表演創造
試想,如果孩子們整堂音樂課都在老師的領唱下“按部就班”地去跟唱,那么,孩子們還努力什么?思索什么?行動什么?那么,孩子們還“千樹萬樹梨花開”嗎?課堂還“天光云影共徘徊”嗎?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探究、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學生在親身參與這些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對音樂的直接經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為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領悟音樂內涵、提高音樂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的確,光有感受欣賞,沒有全身心的動口動手,那么,所謂的提高音樂素養就是一句空話,所謂的音樂素養就是有欠缺的,是脆弱的,是蒼白無力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音樂教學不僅僅是單軌道。對于成長中的小學生來說,音樂課堂所打開的軌道越多,孩子們的思維、情感和精神越能受到多方面的滋養,課堂也因而顯得魅力十足。
例如,在花城版小學四年級音樂《秋天的聯想》的教學中,先學唱歌曲《秋天》,然后老師帶上小樂器及歌詞卡片,帶領學生在校園里觀察秋天的景色:秋高氣爽、樹葉變黃了、風一吹滿地落葉……幫助學生積累創作素材。然后師生圍坐在草地上開始學唱《秋天》,老師以小樂器伴奏或清唱,注意最后兩小節“4 2 1 7 1——”的音準,然后編一編、演一演,采取室內與室外結合的辦法學習和編創歌曲。如此,學生在多軌道的學習狀態中學得輕松,學得有滋有味,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歌曲。
二、不僅僅是被動接受,也是自主選擇
《中庸》里的幾句話:“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币馑际墙逃鸵姑總€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那兒得到充分的發展。但是當孩子們被動地接受時,他一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小學音樂而言,如果從孩子們的童真童趣童心出發,讓他們自主設計或選擇一些趣味性、生成性的音樂活動或情境,說不定孩子們就能在音樂中發現自己,找對自己的“位置”。
例如,花城版五年級音樂《多彩的鄉音》中,在學唱民歌《桔梗謠》《青春舞曲》《在北京的金山上》之后,讓孩子們自主選擇自己熟悉的民歌,以此和課文中的歌曲做對比,比較和發現不同的少數民族民歌的異同,體驗歌舞音樂的特點。
這樣的活動重在自主,重在自我對比,自我反思。在學生自主選擇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一個冷靜的旁觀者,絕不能硬性地強迫學生。有一句話這樣說:“和諧,不是一百個人發出同一種聲音,而是當100個人發出100個不同的聲音時,他們同時彼此尊重?!币魳方虒W就應該讓孩子們充分地自主,充分地選擇。當然教師并非是清閑者,正如標準所指出的:“強調教學過程的學生參與,也應有必要的教師傳授?!苯處煹淖饔迷谟谠O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以便考慮并組織學生在下一段路程中如何“行走”。
三、不僅僅是技能訓練,也是情感體驗
人生在世,需要擦凈心靈,這既是一種自我重塑,也是一種品德純化。如何擦凈心靈?音樂是重要的一環,正如課標所說的:“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毖潘关悹査挂舱f得好:“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焙玫囊魳方處煟瑧摼褪且I孩子們在音樂的殿堂中被“搖動、推動和喚醒”。
仍然以花城版小學音樂《多彩的鄉音》為例,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充分激起學生的情感的“漣漪”之后,再進行歌曲的教唱,必定能讓孩子們“情由心生”,此時的歌唱必能融進情感的因子,不是無病呻吟,而是情真意切。
從教學方式方面來說,音樂素養與人文素養同生共長,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一,可以采取“以聲帶情”法、“欣賞入情”法、“創作動情”法等渠道去感染學生、激勵學生、熏陶學生。
從師生關系方面而言,有私誼,有平等,和諧相處,教師善于拓展交往空間,懂得輪耕換種,為教學引進源源不斷的生命活水。而這不僅僅是音樂課堂,也是所有課堂或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視點。正如一位專家所說的:“無論在哪個行業,決定一個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術,技術到了一定程度,大家都是一樣的,能分出高下的是人的心——愛心、信心和責任心?!?/p>
一個音樂教師,如果不允許自己止步于淺薄,也不允許學生止步于平庸,就應該從心底做出正確的決定:音樂教學,不僅僅是單軌道。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