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珣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信息化的到來,對小學生的數感要求越來越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解釋生活中的現實問題,還有助于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合作教學是現在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模式之一,那么如何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數感就成為小學數學教師密切關注的焦點問題。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合作;數感
正如音樂有“樂感”,美術有“美感”,語文有“語感”一樣,數學也有“數感”。數感是學生基本的數學素養,也是幫助學生運用靈活的方法做出數學判斷,并能夠為解決復雜的問題做出有用的策略的能力。因此,學生要想真正地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就應該具備良好的數感。要培養學生的數感,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使學生在不斷地學習與體驗中獲得數感,發展數感。
一、在生活經驗中啟蒙數感
數學與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其來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由于小學生的閱歷低,要啟蒙他們的數感,就要從他們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將所學的數學概念與日常生活中的熟悉事物建立某種聯系,進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我覺得我們在教學時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數感。恰當的教學情境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起來,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更容易發散思維,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學習,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比如,在學習認識大數時,我就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用圖片與數字展示出來,告訴學生我國的土地面積,我校的師生人數等。學生在視覺的體驗與感受中能慢慢對數有直觀的感覺,從而有效地啟蒙了學生的數感。
另一方面,教師還要聯系生活實際,在生活實例中啟蒙學生的數感。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使得小學生很難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與本質,這就需要教師將課堂教學的內容與日常生活相聯系,將數學知識延伸到課外教學,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比如,在教學克、千克的認識時,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尋找并掂量1克與1千克的物體,再讓學生分享交流哪些物品能夠以克、千克為單位,像一元硬幣大約重6克,一袋牛奶大約重500克等。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學得興趣盎然,通過這樣真實的體驗與感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積累了數感。
二、在實踐活動中培養數感
數學知識的理論性很強,學生學習起來會覺得深奧單調,因此,讓學生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學習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感是明智之選。教師為學生提供參與數學實踐的平臺,將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讓他們在合作中進行數學學習,在體驗中收獲知識與技能,進而培養數感。
首先,構建合作學習的活動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應數學。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也是新課標教學要求的一個主要目標之一,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能夠使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活動,不僅是知識的形成,更是經驗的不斷內化、提升的過程。由于小學生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充分參與,發散思維。
其次,組織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增強數感。愛玩幾乎是小學生的天性,而數學知識的科學性往往會使得小學生在學習時感到乏味枯燥,甚至會使他們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因此,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之中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學生的思維也會變得異常活躍靈敏,從而有助于激發他們應用數學的意識。比如,在教學加減法時,我就組織學生玩了一個“找朋友”的游戲,每位學生身上都貼上了一個數學算式,全班同學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當我喊“找”時,學生就開始朝著與自己得數相同的同學走去,若是最后沒有找到得數相同的,則游戲失敗。學生在游戲中都十分活躍,興趣盎然,課堂的氣氛十分熱烈。這樣的游戲教學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運算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數感,還在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反應能力,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最后,開放教學空間,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悟數學的魅力。小學生是活潑好動的群體,長期長時間的課堂教學難免會讓他們覺得無趣,那么教師就可以開放教學空間,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
數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要培養小學生的數感,就要求教師在以合作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下,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不斷開發教材的資源,創造性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知、發現并探索數學知識,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數感,為學生之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鄭錫瑜,趙玉玲.小學生數感培養策略淺談[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