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雙
摘 要:孩童們天生就喜歡玩,這是沒辦法約束的天性。教師可以把游戲引入學習當中去,利用孩子玩游戲的機會,對其寓教于樂。
關鍵詞:游戲;寓教于樂;人文
孩子天生愛玩,小學生處在孩童階段,不免會對游戲產生較大的興趣。但是游戲并不是一無是處,教師可以順應小學生的天性,營造富有趣味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枯燥的課堂環境往往會導致小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因此就導致小學生的課堂效率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小學的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養成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利用孩子的天性,將孩子的教學中引入游戲的元素,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當中,提高興趣,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夠使學生在一種愉悅的、輕松的環境中學習知識。
一、認識游戲化教學
游戲化教學不是簡單地把知識變成游戲,并且游戲的種類選擇也不是隨便制訂的。之所以在課堂當中,游戲化教學不能夠很好地實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教師不能夠把游戲和知識很好地結合起來,沒有有效地利用起來。游戲化教學是利用游戲的形式傳播知識,游戲并不是教學的重點,而只是一種載體。很多游戲化教學的失敗是因為教師沒有找到知識與游戲的平衡點,過分地強調了游戲這種形式的存在。結果導致游戲脫離了學習,學生只注重游戲的有趣性,反而忽視了學習的重要性,影響了學習效率。所以,認識游戲化教學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游戲化教學在于利用游戲形式承載知識內容,寓教于樂。
二、知識結合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的學習為學生的交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不僅在于對學生字詞的積累,還培養了學生一定的語感。但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比較枯燥,容易造成學生對知識的反感,學生對于傳統的記憶和背誦這種機械的、被動的學習缺乏很大的興趣。如果能夠把學生的游戲天性運用起來,比如,把字詞的學習和積累采用猜字謎、猜詞迷或者你畫我猜,你表演我來猜的形式,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人文與生活的結合,寓教于樂
語文的學習是離不開生活的,需要從生活中來尋找語文學習的素材,同樣也需要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教師應該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把生活當作背景,從現實的生活當中提取出生動的素材,然后變成真實活潑的教學素材。這樣才能夠使教學內容不刻板,具有生活的氣息就會變得更加有趣味性。活的素材、活的世界、活的變化,生活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書。這樣才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夠充分地體現學生的游戲化教學有效性。
四、改變教學結構,深化游戲化課堂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不是老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老師應該采取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創設游戲活動的結構。老師在創造游戲課堂的時候應該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然后把課堂的主動參與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當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游戲化教學的模式能夠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迎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提高教學效率。
游戲化教學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游戲化教學使學生在交際和自我表達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小學生的成長階段,小學生能夠通過游戲更加貼近生活,還能夠通過游戲的體驗在游戲中成長、提高和培養人格。
2.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全面發展
現在的學生成長環境復雜,諸多的因素都在影響學生的成長和人格的培養。學習的壓力和學生之間的競爭容易造成學生之間的緊張感和對知識的恐懼感。但是游戲化學習能夠通過一種輕松的氛圍,降低小學生的戒備心理。游戲化學習的模式成為學生的心理壓力的一種發泄方式。因此,在課堂上進行游戲化教學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全面發展。
3.有利于小學生責任心的培養
小學語文不斷豐富著學生的知識世界,與此同時也能夠豐富小學生的精神世界,開闊學生的視野。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方案需要根據學習者個性需要,設計有趣味的、靈活的、學生參與度高的教學方法,即,既能保留學習的重要元素,又能夠展示游戲的娛樂性。這樣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能夠清楚地面對自己的角色,也能夠清楚地承擔自己的責任,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夠養成承擔責任的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游戲不是一種單純的娛樂活動,而是一種有價值的教學方式。游戲和教學的正確結合,使學習過程充滿了趣味性,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這是小學語文游戲性教學的最佳狀態。
參考文獻:
張曉英.對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10(3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