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菊

[摘要] 目的 對老年糖尿病的夜間低血糖實行相應預防措施及治療進行分析。 方法 將該院于2012年6月—2015年8月收治74例老年糖尿病夜間低血糖患者的進行分組研究,分成各為37例的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實行預防低血糖的相關預防和治療,對照組則實行常規治療,并對比兩組效果。 結果 研究組低血糖緩解率為89.19%,低血糖改善情況良好,高于對照組的67.57%,二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為老年糖尿病夜間低血糖患者實行相關的預防和治療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低血糖情況,幫助患者恢復各項臨床癥狀。
[關鍵詞] 老年糖尿病;夜間低血糖;預防措施;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2(b)-0097-03
糖尿病是人體分泌代謝功能出現異常而引發的相關病癥,患者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進行治療,如果治療效果不佳,還可能導致患者長期承受各項臨床癥狀,以及相關并發癥的傷害,尤其是老年患者,可能會在存在夜間低血糖的癥狀[1-2]。為了有效減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現夜間低血糖的情況,該研究主要對患者實行相關預防措施和治療,并分析其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2012年6月—2015年8月收治74例老年糖尿病夜間低血糖患者進行預防和治療研究。全部患者均符合該院老年糖尿病夜間低血糖的臨床診斷標準,測試后的血糖均≤3.9 mmol/L,37例研究組中男21例,女16例,年齡62~75歲,平均(66.31±3.07)歲;病程7個月~20年,平均(20.17±4.19)年。37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18例,年齡61~74歲,平均(46.22±3.16)歲;5個月~19年,平均(18.54±3.28)年。兩組患者在臨床資料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均根據實際情況實行相應的治療方法,如果患者的低血糖癥狀較輕,則只需要對患者的飲食實行有效的指導,如建議患者食用糖類、糖水、水果類和果汁等;如果患者的臨床癥狀較為嚴重,則需要實行相應的藥物治療。利用含量為50%的40~60 mL葡萄糖溶液實行靜推;10%葡萄糖溶液進行靜脈滴注,充分觀察患者的緩解情況,如果患者的緩解效果不佳,則增加氫化可的松(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2020885)治療,將100~300 mg的氫化可的松與10%葡萄糖溶液相融合后實行靜脈滴注;若患者靜脈滴注效果不理想,或無法成功建立靜脈通道則肌肉注射1 mg的胰高血糖素(Novo Nordisk A/S,批準文號:國藥準字X19990262)后再建立靜脈通道。全部患者均實行吸氧、維持體內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常規治療措施,并按時測量血糖變化情況,從而合理調整葡萄糖的用量,治療時間以患者的緩解情況而定,病情穩定、臨床癥狀恢復即可適當減少用藥。
1.2.2 預防措施 ①合理的飲食指導:需要叮囑患者控制好一天中所攝入的食物熱量,平穩休息的情況下,按照患者的體重給予定量熱量,每一天按照104.5~125.4 J/kg給予;如果是運動量增大的情況下,則適當增加熱量的給予,定量在146.3~167.2 J/kg左右為宜,并根據患者胖瘦實際情況逐量增減,身材較瘦的患者可以增加部分熱量。食物中的其他成分,如糖類的攝入控制在總能量的50%~60%左右;蛋白質占10%~20%左右,脂肪占25%~30%左右。
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還存在多種內部器官疾病,如心腦血管或腎臟器官等,因此,飲食計劃的制定需要綜合患者身體各方面的素質來決定,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和愛好制定出合理的飲食計劃,要求食物中各部分能量滿足均勻分配的要求,必不可少的成分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這3種能量,飲食要有規律,并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如果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癥狀,應限制患者食物中的鹽分含量,盡量控制在6 g左右;如果患者有合并腎功能不全的癥狀,則需要限制患者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避免腎臟承受過多負擔而降低整體的治療效果;如果患者有合并腦梗塞的癥狀,則需要限制患者食物中的脂肪含量;為了增加老年患者體內的微量元素,則建議食用含有鎂或鋅等微量元素的食物。
因為膳食纖維能夠起到平衡血糖水平的效果,因此,以患者的實際身體情況將其加入到飲食計劃中,如果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完好,具備較強的耐受力,則可以選擇粗糧和蔬菜食材等,從而有效調節血糖水平,避免血脂過分升高,促進患者的腸胃消化能力。協助患者制定飲食計劃時,應將各類甜食排除在外,包括糖類、果醬甜品或者含糖量較高的飲料等。肥胖患者則不宜食用油炸類食品和高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或者魚子等,應盡量選擇植物油食用。
②合理的運動指導:為更好促進患者保持身體健康的發展狀態,減少心腦血管或者腎臟等相關疾病的出現,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身體狀態制定出合理的運動計劃,如無明顯器官疾病的患者,可以實行慢跑、騎車或者球類運動等較為劇烈的運動項目;如果患者的體能不足,可以適當散步或者打太極拳等耗氧量較低的運動;如果患者存在嚴重的合并癥或者心功能不全,則可以在病情安定的時候適當慢走或者掃地等日常活動。叮囑患者在開展運動時應注意人身安全和天氣變化的影響,選擇在早上鍛煉的患者不宜過早,也不適宜在多霧或者雨雪天氣時運動;選擇的運動場地應以廣闊和平坦為主,避免因手腳不便出現摔倒等意外情況;為了保證運動過程的安全性,應讓患者做好足部的保護工作,并隨身攜帶健康卡片,卡片上有患者的基本情況,如家人聯系方式和住址等,適當備用充饑食物;如果患者的年齡較大,則需要帶上急救藥箱,并有家人的陪伴。
③睡前的血糖檢測工作: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適當調整加餐,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超過10.0 mmol/L屬于正常范圍無需增加飲食;血糖保持在5.6~10 mmol/L左右則要適當加餐;血糖保持在2.8~5.6 mmol/L左右則適當增加牛奶或者甜品的攝入,并在次日早餐前檢測患者的血糖,以調整睡前的加餐計劃。常規的加餐食物中,可以建議患者選擇米飯或者饅頭等復合型碳水化合物,因為米飯等食物能有效將患者血液流動速度控制在正常的范圍內,從而有效平衡血糖水平。保證緩慢的進食速度和有效的進食量,能有效保持血糖的平穩性,進食量控制在25~50 g左右。為了避免患者攝入的食物過量,進而引起肥胖等不良情況,則注意控制加餐的總熱量,應以患者自身所需熱量為準,選擇合適的食物加餐,因為患者出現肥胖則可能降低胰島素的敏感度,從而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若患者的血糖低于2.8 mmol/L,則可能因為血糖過低而出現昏迷的情況,此時應為患者給予藥物治療,將50%20~40 mL葡萄糖溶液實行靜推,并將2~4 g維生素C融入到10%250~500 mL葡萄糖溶液中實行靜脈滴注,并按照一定的間隔時間檢測患者的血糖。
1.3 療效評定標準
有效緩解:血糖水平在3.90~6.10 mmol/L之間;輕度低血糖:2.9~3.89 mmol/L之間;重度低血糖:≤2.8 mmol/L。低血糖緩解率=有效緩解率。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并用t檢驗,用[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2 結果
研究組低血糖緩解率為89.19%,低血糖癥狀明顯改善,優于對照組的67.57%,二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現夜間低血糖的主要原因為:①胰高血糖素調節能力不高,腎上腺素的分泌功能不足,從而無法有效調節患者體內的血糖水平。②患者的機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老化,導致代謝功能緩慢,降低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從而導致患者引發低血糖。③由于患者的糖尿病癥狀長期無法得到有效治療,一定程度上會造成交感神經功能出現下降或者靈敏度不高等不良影響,以至于無法有效控制血糖。④老年患者的部分器官功能逐漸出現衰退等情況,無法準確感知到血糖的變化,對低血糖的反應能力不高,糖異生功能不強,因此,在夜間出現低血糖的情況也很難感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低血糖引發相關臨床癥狀的發生率[4]。⑤由于患者腸胃功能不健全,個體的食欲不強,就會導致攝入飲食中的熱量無法滿足機體運行的要求,所以,患者一旦在夜間出現低血糖,又無法及時感知,則可能會引發腎臟器官疾病。基于此,做好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間低血糖的各項預防措施,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患者實行相應的預防措施,常規預防還包括:對患者的心狀態進行了解后,盡量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讓患者認識到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助于病癥的緩解,讓患者以積極健康的心態的配合治療;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糖尿病及夜間低血糖等相關疾病的知識內容和引發機制,并叮囑患者安排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運動,保持身體機能的健康,教會患者正確使用血糖測量儀;病房巡視工作的重視,按時到病情觀察和了解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尤其是夜間,應在患者睡前測量血糖,并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多汗或者呼吸異常等情況;最后是用藥指導,應叮囑患者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定期檢測血糖水平。此次研究采用以上方法預防和治療的研究組低血糖緩解率為89.19%,低血糖癥狀明顯改善,優于對照組的67.57%,二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為老年糖尿病患者實行有效的低血糖預防措施和治療,能有效改善其低血糖情況,明顯緩解患者低血糖的臨床癥狀。
[參考文獻]
[1] 李西軍,趙春華.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報告分析及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2):122-123.
[2] 魏冬紅.甘精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20):2221-2223.
[3] 何洲,王捷,李勝華.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發生藥物性低血糖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河北醫藥,2015,37(15):2291-2293.
[4] 張珊英,劉雪彥,周佩如,等.18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發生情況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5):74-76.
(收稿日期: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