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萍
摘 要:英語語法是傳統的教學內容,本文強調了語法教學在初中階段的重要性及其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英語語法; 措施策略
英語語法作為傳統的教學內容,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已為廣大教學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其教學方式、方法越來越豐富,其評價體系越來越完善,使語法教學有助于發展學生,成長教師。
一、語法教學目的
我國新課標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傾向……”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綜合各種觀點,語法是掌握英語的工具,而不是學習目的。語法教學的目的一是培養學生的語法意識,即通過學生理解與運用目的語,培養其判斷目的語正誤和規范的能力及其敏感度。二是培養學生歸納語法的能力,自主學習語法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刪除了對語法不當的貶低之詞,這一重大修改使迷途上的中學師生終于領悟到忽視甚至放棄語法教學是導致英語教學事倍功半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語法教學
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談語法教學是空洞的,缺乏實際意義的教學活動。“以講代練”或者“以練代講”都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精講精練”,培養學生的語法能力才是有效的教學活動。從牛津中小學英語教材可以看出,在教材編寫時不回避語法教學。詞匯和語法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不可或缺。英語教學在中國是外語教學,中國學生學英語缺乏自然習得的語言環境。因此在中小學階段讓學生學習一定的語法知識,能使他們了解英語的一些基本的語言規律和語法規則,對理解和運用語言有重要作用。語法教學要做到學用結合,注意語法知識的基礎性和系統性。基本思想是:歸納演繹并舉,講練結合,講求實效。
(一)顯性與隱性語法教學相結合。顯性語法教學往往采用演繹的方法,教師首先解釋語法規則,然后引導學生做練習。隱性語法教學采用歸納的方式,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和大量的語言材料中歸納出語言的規則。顯性語法教學強調語言形式,卻又忽視語言的意義及其使用的傾向。隱性語法教學強調語言的意義及其使用的環境,但卻忽視語言使用的準確性。二者各有優缺點,明智之舉是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二)在語境、語篇中教學語法。在傳統語言學習中,語法基本上是被當作沒有上下文的獨立的現象來處理的。語法教學只培養了學生在詞和句子的水平上的一種抽象的語言能力,而語言的使用都是在具體的情景中進行的,學生不僅要了解語言方面的知識,還要了解文化背景知識,語用知識和認知策略等知識。
語篇教學就是從語篇的形式和內容入手,結合語言運用的環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語篇。不僅注重語篇的形式,更注重語言的功能,讓學生建立形式與意義的相連。為此利用具體的教學材料,提供含有某目標語法點的閱讀材料,和在練習中進行語法教學,能使其更有真實性。
(三)通過結構——任務學習語法。目前的語法教學強調在語法規則的教授過程中加入交際活動中,或是在交際練習時加入語法規則教學,以力求在能力的培養上取得平衡:既兼顧規則學習,也兼顧使用語言能力的培養。結構——任務教學模式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語言形態的意識程度。同時,這些任務又是交際性的,因為學生必須參與以意義為主的交流。語法形式就是任務的內容。這樣的任務首先向學生提供目的語語法結構的例子,然后要求學生把握這些結構,并從中推斷出一定的規則。
(四)過程性語法教學。過程性語法教學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可理解性輸入,指導學生觀察、留意語篇中包含的要學的語法特征,并做歸納、總結,然后練習、使用。通過“提升學生的意識”進行語法教學,把語法教學同時建立在形式、意義和理解運用的基礎上,增強語言信息輸入量,強調語言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反復接觸和應用語言的過程中逐步體會和感知語言的規律性,使語法知識“內化”成語言能力,幫助學生實現從語法到語感的順利過渡。
三、關于語法教學的幾點建議
初中階段是英語語法打基礎的關鍵時候。就其內容而言,側重在詞法、句法(主要是簡單句)和時態概念的養成。
(一)強調語法,同時注重語法訓練。聽教師講解語法是明白道理,把道理變成習慣則需要大量的機械訓練。如pattern drills,就是不停地重復一個動作,直至足夠的深度,把它變為自己的東西。
(二)注意積累名詞、動詞、介詞、形容詞等詞構成的短語。學習英語時最小的記憶單位應當是短語而不是單詞,記住短語等于記住單詞,同時也記住了單詞的使用方法,甚至語法習慣,一舉三得。
(三)時態概念的掌握。學生每人要預備一副“時態眼鏡”,理解了一篇文章之后,戴上“時態眼鏡”,再重讀一遍,就是說讀時只看時態,不看其他,用心體會文章中的時態走向;自己寫完一篇文章也要戴上“時態眼鏡”,把動詞逐一掃視一遍,從中發現問題。多多用心體會,時態的學習需要從整體上把握,在使用中體會,當然也需要熟練。
(四)建立名詞的數的概念。在英語里,這個概念是十分嚴格的,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的界限也是很嚴格的。一般句子中出現的名詞,除非是不可數名詞,否則名詞的前后經常要出現“a”、“the”、“-s”等冠詞和復數形式。
(五)有關句法的問題。英語句子之間的關系有三種:簡單句、并列句和復合句。初中階段主要學習簡單句,以及簡單的并列句和復合句。在句子的整體結構上,中國學生喜歡用漢語習慣處理要表達的英語句子。其實,英語句子的主干結構突出,即主謂機制突出,名詞和介詞使用的多;英語表達復雜思想時,往往開門見山,然后用英語特有詞匯的關系代詞進行空間搭架,把各個從句有機的結合起來。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洮縣明德初級中學,甘肅 定西 73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