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達
摘 要:文藝是一個時代的鏡子、是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是一個時代的精神風向標。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作用不可替代。我們作為一名基層的文藝工作者,要把優秀的藝術作品呈現給群眾,把有營養的精神食糧傳遞給觀眾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在時代飛速發展,社會快速進步的當今社會,為了滿足群眾的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甚至滿足群眾的個性化需求,我們的文藝工作者,文藝作品,文化演出等要向專業化發展,讓群眾在享受專業化文化欣賞中,提高審美!
關鍵詞:實質;審美;人才;創新
(一)群眾文化,需要建立一個審美觀,需要在活動娛樂的同時提高審美!
群眾文化,是指人們職業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歷史現象,群眾文化包含了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事業、群眾文化隊伍。文化的實質是什么,追根溯源是什么 ,表面上看是群眾開展的自我參與自我娛樂活動,其實是在滿足群眾對美的追求,對美的熱愛!中華民族有著5千年的燦爛文化,我們的先帝圣賢,在那時就告訴我們什么美,什么是善!中華民族的的發展史也充滿著對美的追求與渴望,也在傳遞著真、善、美。在搞群眾文化時,我們往往注重群眾性,娛樂性,常常忽視了對美的追求,對美的展望,這是欠缺的,因此我們從事群眾文化工作時,不僅僅要搞一些文化活動,培訓輔導,重要的是通過這些要告訴他們什么是美,引領群眾在娛樂時提高審美,把美學傳遞在每個人心中,讓美在群眾的精神深處生根發芽,從而更好的指導他們的工作生活。因此建立審美,提高審美,讓群眾欣賞美顯得尤為必要!
(二)群眾文化需要專業化的人才隊伍。
隨著國家政府對于文化的越來越重視,對于文化館設、設備、活動場所、惠民演出資金的提高,在硬件上國家和政府在重視程度,資金投入都達到了空前絕后的最高水平,最高規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方式不斷創新。但是作為一名基層文化的工作者,也在沉下心來思考著一個問題,我們文化的軟實力也跟著國家投入一塊上去了么,答案肯定是否。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的質量上去了么,編排、導演的節目的質量上去了么,有沒有創作出一些值得群眾百姓,值得歷時檢驗的文化精品呢,可能作為政府,作為圈內的領導對此領域考慮的欠少,我相信作為國家和政府的加大對文化的扶持力度和資金投入,是為了讓百姓欣賞觀看到更為優質的節目,聽到優美的歌聲,看到專業化的舞蹈,欣賞到更為專業的作品,從而提高大家的審美水平!這就迫不及待的呼吁群眾文化需要專業化的節目,專業化的藝術人才,專業化的培訓,讓更多的專業化融入到繁榮的群眾文化上來!在日益繁榮文化生活的今天,群眾的審美發生著改變,與提升,作為搞群眾文化的藝術工作者,也必定把專業化融入到工作上。同時也感到藝術人才,專業人才有些欠缺,在排練一些大的藝術作品時,感到藝術人才演員的缺乏,專業人才的缺乏,乃至讓藝術作品,編導思想進展不了,也談不上編排出,創作出質量好的節目。其中包括對于創作人才,也是缺乏的,具有較強創作能力人才也是缺乏的。面對著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與個性化的需要,我們作為一名基層文藝工作者,要加強自身業務能力提升的同時,更需要專業化的藝術人才,創作人才,加入到這個文化隊伍里來,給群眾創作出更多更為優質的精神食糧
(三)群眾文化在創作藝術精品時,需要提高創新性,以便讓作品更加鮮活有生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文藝座談會上講到:“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焙饬恳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作為一名基層的文藝工作者,創作出群眾喜愛,群眾滿意的文藝作品,是自己要追求的。當一首歌曲,一段舞蹈,一個話劇作品創作出來時候,在如何展現在觀眾面前也是我們應該下功夫的地方,歌曲怎么樣的演唱,如何演唱,多少人演唱。舞蹈的構思出來時,如何最大化體現作品中的內涵,如何形式讓觀眾容易接受,并且喜歡,這對我們文藝工作著提出了重大挑戰,因此創新性在藝術作品的呈現,編排,甚至構思創作時,就是要考慮的,是否具有時代氣息,是否客觀的反應的當下百姓群眾的生活。創新性也在時刻影響著我的創作表演,八角鼓作為聊城的獨有特色曲藝形式已經在家鄉傳承的200多年了,它是將身邊的風情逸事、日常生活融會進唱詞,持鼓自編自唱,擊鼓高歌,以排解勞頓。隨著時間推移,八角鼓曲藝演唱活動日漸衰退。如何讓聊城這一特色的曲藝形式綻放出新的光芒與色彩呢,唯有創新是讓現代觀眾認識,認可,喜歡上它的唯一渠道。因此我把這一傳統的曲藝形式,融入的舞蹈的成分,加入了話劇表現的形式,在擊打的形式豐富起來,讓它多元化,在編排是也由以往的少許人在那擊打說唱,變為很多演員在舞臺上擊打,說唱,同時對演員的形體進行訓練提升,這一個老的曲藝形式瞬間綻放出新的色彩和生命力,編排的作品不僅深受群眾喜歡,還深的全國專家的認可和喜愛,打造出來的作品受邀參加了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曲藝家協會、全國公安文學藝術聯合會主辦的“2013海峽兩岸歡樂匯優秀曲藝節目展演”獲得曲藝界專家的認可和好評!這也是創新來給藝術品的活力和魅力,在搞藝術創作時不要忘記創新,讓群眾在創新的過程中提高審美!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作用,要靠我們每一個文藝工作者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在專業化的藝術工作態度中提升,在優秀的作品中,提高群眾的審美,提高精神享受,為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每個人心中的美好的中國夢想而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聊城市東昌府區文化館,山東 聊城 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