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燕
摘 要:多媒體教學設施的影、音、圖與文綜合性展示的功能,對以規律性聲音為主要載體的音樂教學,具有技術同一的支持作用。筆者總結教學實踐認為,通過示范內容展播、重點技能重播、分類內容比較展示等方式,以課件、音頻、視頻與文檔等方式,以優化課堂環節設計、整合教學內容等打造有效音樂課堂。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音樂課堂;有效教學
在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普及裝備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能以小學生更感興趣的方式,以他們更喜歡的影音兼具的內容,為學生創造綜合、立體、全面的音樂課堂與情境,讓他們在音樂的欣賞、表演體驗中去學習知識與音樂技術技能,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和高雅的音樂情趣。本文以蘇教版小學音樂教材為例,展開小學音樂課堂上多媒體課件有效運用的研究。
一、音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內容的有效選擇
1.正誤對比內容
由于小學生音樂知識和技術技能較少,在他們音樂興趣的發展中出現各種錯誤是常見現象。但他們并不能完全理解教師的講解和解釋,運用具有直觀分析、示范與說明作用的課件,通過表演技能比較、學唱或演奏效果比較的方式,讓小學生能一目了然明白對錯之間的區別,進而在教師的指導下去明確正確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如在學習《樹葉兒飄飄》時,小學生在全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運用和實踐中,例如切分音“5 3 · ”“3 2 ·”跳進“ 3- 5”“1-5 ”時,往往會出現混淆和搶拍的現象。教師把以往或課堂即時出現的學生錯誤,直接運用在課件的板塊功能中,或在同一版面或運用不同的頁面,去展示可能出現的錯誤類型及其有針對性的改進方法等。
教學實踐中,可以是視頻和視頻的對比、視頻和音頻的對比、音頻和音頻的對比,以及對視頻或音頻的文字解說性對比,具體形式的運用以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或小組的能力,去發現自己、理解與改裝自己的錯誤為選擇標準。
2.標準示范內容
按照教學環節適當、準時、準確地展播正確的示范內容,是教師運用課件教學的基本追求之一。根據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任務,主要展示兩類內容:第一類,歌唱示范內容。既包括完整歌曲的示范音頻或視頻,也包括單技能的視唱內容,以正確、標準的歌唱內容為學生做示范,讓他們或開展學唱或用來比較。第二類,樂器演奏示范內容。結合小學生的實際,以單技能的演奏示范為主,讓他們非常精細地了解每個演奏的細節,如節奏、指法、手型等,為他們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如在教學《兒童團放哨歌》時,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最喜歡的版本,為小學生展示學唱中的難點部分,如2/4拍的強弱演唱方法等,讓他們能精確地理解歌曲的旋律。
為確保實效性,教師可以選擇相同類型的其他歌曲,讓小學生在多樣性的比較中,去全面、深刻地理解某類風格音樂的標志性特征,并初步了解此類音樂的基本規律,引導他們培養興趣并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提升自己。
二、多媒體課件在音樂課堂上有效的運用方式
1.基礎支持性運用
把音樂教學的內容和環節設計融入多媒體課件中,對教學的全程中發揮支持、引導的作用,既引導教學進程,也對教學中的重難點起到重要提示的作用。日常教學是對教材內容的配合性運用,教師把對教材的創造性整合通過運用課件的方式展示出來。如在教學《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時,教師要把握歌曲的學唱和旋律的處理,尤其是歌曲情感的引導和變化,如從親切、平和到悲憤、凄楚等的規律性演變。教師可以在新授或訓練的環節,運用對音頻或視頻有針對性截取的方式,讓學生更明確地學習和了解其特點,以及與其他內容的區別。
2.重點啟發性運用
由于音樂教學的實踐性,多媒體課件需要結合教學內容作出靈活性的運用。教師根據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情況,有針對性、選擇性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去探索強化重點和突破難點的啟發性方式。如在教學《春光好》時,教師針對《小鳥,小鳥》的第一樂段與小提琴獨奏曲《新疆之春》的欣賞活動,運用課件開展重復性或專項講解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對二聲部合唱的情緒和節奏,有著更準確地了解并進而學唱和掌握。
教師結合學生對重難點技能或知識學習的順利程度,運用多媒體課件啟發學生,讓他們去辨別各種唱法、演奏技能之間的區別。實踐中,以針對性強、時間短、間斷性與次數多為主要特征,以知識的補充、示例啟發為目標,可以是幾秒的視唱視頻反復播放等,推動學生理解重難點和繼續開展學習活動。
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必備的教學技術手段和硬件設施,對教材內容整合、內容拓展與教學環節設計等,起到了過程性、方法性的支持作用。教師需要結合教學曲目特點、音樂類型與教師個人的個性,去探索課件制作、運用與有效教學的最佳結合點,為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興趣助力。
參考文獻:
[1]彭 鶯.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音樂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8).
[2]陳瑞芳.淺談多媒體與音樂教學的有機結合[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2,(1).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