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 要】數學一直給人沉悶枯燥的感覺,所以數學教師課堂語言要講究幽默,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有幽默的心境、挖缺教材中的幽默元素、運用幽默組織教學,本文以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幽默性為中心,講述了幾點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幽默性
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幽默性,關鍵是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捕捉數學與事物、與文化的聯系,巧妙地運用修辭、情境、故事及語言、動作、表情等多種有趣、可笑的手段,直觀、形象地描述和揭示數學概念和原理,使學生既能享受學習的樂趣,又能頓悟深遠的道理。
一、提高數學課堂的幽默性的必要性
(1)開啟智慧,提高質量。幽默可以開啟學生的智慧,提高思維的質量,課堂教學的幽默,應和深刻的見解、新鮮的知識結伴而行,教給學生理智,學生會產生會心的微笑,獲得美感享受。在教師幽默的引導中,變得淺顯、生動而有趣。幽默、風趣的語言有利于開啟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思維質量和水平。
(2)激活氣氛,調節情緒。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心情舒暢地學習與惶恐畏懼地學習,其效果大不相同。最大限度的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那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成功了。
(3)幽默處之,調控紀律。良好的課堂紀律是有效學習的保證。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尊重兒童所以才約束他們。”現在的學生基本上都知道上課須遵守一定的紀律,但由于小學生注重力易分散,意志品質不強,教學中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調以及外界事物的干擾等原因,難免會有少部分學生出現上課走神、做小動作等現象。教師發現后,固然可以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但課堂教學效果往往會因此而受到影響。這時,教師如能運用自己的聰明幽之默之,則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提高幽默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擬人法。就是將數學人格化。教師要善于抓住數學與人的特征、思維、語言、活動等方面的聯系,巧妙地將死板的數學當作鮮活的人來描述,不僅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而且從中領悟知識。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更適合采用這種手法。例如,教學小數認識,我根據小數點的特征及移動規律,用擬人法編成這樣的謎語進行教學:“圓圓身子個兒小,愛在數字腳邊跑,跑到右邊數變大,跑到左邊數變小。”朗朗上口的兒歌,不僅使學生興趣盎然,而且讓學生記住了小數點書寫位置,知道了小數點移動規律。
(2)比喻法。就是用某些與數學有類似、相似之點的事物來比方要說明的數學知識。教師要善于根據某些事物與數學之間相類似的特點,用形象、恰當、有趣的比喻來說明,增強生動鮮明的表達效果。這樣既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記憶數學知識。例如,一年級教學認識大于號、小于號,我用打比方的方法,編成這樣的兒歌來教學:“樣子像箭頭,幫助比大小,開口對數大,尖頭對數小。”從生動形象的比喻、朗朗上口的兒歌中,學生愉快而輕松地記住了大于號、小于號,了解了它們的特點和作用。
(3)夸張法。就是用夸大的方法來形容、表達或說明數學概念和原理。教師要善于抓住數學某些特點、性質、作用等,采用言過其實的方法,通過語言、動作等描述和說明,啟發學生想象,進而深刻理解。運用夸張的方法,不僅可以增強教師語言表達的力量,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想象力。例如,教學多位數認識,我夸張地說:“只要上帝給我0-9這十個數字,我就能創造世界上的一切數。”這一句夸口,不僅逗出了全班學生的笑聲,而且使學生預見到數的千百萬化,激勵學生大膽運用數字組成其它的數。
(4)情境法。就是用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現實情境呈現、說明抽象概括的數學。教師要善于根據數學與其依存的現實生活的聯系,巧妙地通過創設生動有趣典型的現實生活情境,具體、形象、生動地揭示數學內涵,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物,真切地感知數學,感悟數理。例如,教學相遇問題,教師告訴學生:小明放晚學回家,發現自己的數學書被同桌小華拿錯帶回家了。為不影響晚上預習,怎樣才能用最短的時間拿到數學書,請大家想想辦法,討論討論。然后請同學們演示自己的辦法。有的辦法是小明到小華家去取書,有的辦法是小華把書送到小明家,還有一種辦法是:兩人通電話約定同時從家出發,小華送,小明取,兩人在途中相遇拿到書。同學們在笑聲中輕松地理解了相遇問題的基本結構,深刻地理解了相遇問題的內涵及其價值,比那種單純為理解“同時”、“相向”、“相遇”等詞語含義的演示,效果要好得多。
(5)故事法。就是用有趣、智慧的故事,揭示、說明數學概念、原理及解題思路。教師要善于根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選編生動有趣、富有智慧的小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得到啟示,獲得頓悟。例如,教學“幾和第幾”,教師講了這樣的故事:一天早上,一個小和尚一口氣吃了3個饅頭,當他吃完第三個饅頭,打起嗝兒來,心想,早知道這個饅頭能吃飽,起初那兩個饅頭就不該吃。同學們,你們評評看,小和尚的說法對嗎?同學們聽了都覺得很可笑,馬上議論開了。有的說:“吃了3個饅頭才飽的,前兩個饅頭不吃怎么能飽呢?”有的說:“如果只吃第3個饅頭,那就只吃了一個饅頭,不會飽。”同學們通過這個有趣的小故事,很輕松地明白了“幾”和“第幾”的聯系和區別。
(6)反例法。就是將錯就錯,用同樣的錯誤例子啟發別人認識錯誤。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故意模擬舉出一個類似的錯例,鮮明地暴露出其錯誤甚至荒唐的一面,讓學生從這個反例中醒悟,發現自己的錯誤,進而自行糾正。例如,教學分數的認識,教材中創設的問題情境是:一盤桃有4個,猴媽媽要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1/4,但當問到分數1/4中的“4”表示什么時,不少學生認為“4”表示4個桃子。面對學生的錯誤,教者急中生智,將錯就錯,“如果這盤桃有8個,那么這4只猴就分得這盤桃的1/8啦。”這個鮮明的反例一出,不少同學馬上發現了自己原來的錯誤,有的站起來說:“這個‘4不是表示桃子的個數,而是表示分的份數。”通過這個反例,學生擺脫了具體實物的“個數”對平均分的“份數”的干擾,比較深刻地掌握了“份數”與“個數”的區別,正確地理解了分數的含義。教師一個巧妙的反例,不僅使學生馬上發現了自己的錯誤,而且啟發學生另辟蹊徑,自己找到正確的算法。
幽默的手法有這多種多樣,除此之外,還有替換、錯位,等等,這里不一一贅述。不論運用哪種幽默手法,都應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同時還應該注意具有教育性。教學中運用幽默的手法,絕不能脫離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實際需要,一味搞笑、逗樂,也不能庸俗低級,給學生帶來不健康的東西,更不能諷刺、挖苦、侮辱、打擊、傷害學生。
三、總結
為使幽默走進小學數學課堂,我們教師必須加強學習,不斷增加知識積淀,發展教育智慧,豐厚文化底蘊,熟悉幽默藝術,使自己具有很強的幽默感,敏捷的幽默機智,自如的幽默藝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幽默順順當當地走進小學數學課堂,小學生才能在幽默的數學課堂里振奮精神,悅納知識,開啟智慧,獵取神奇。
參考文獻:
[1]秦亞芳.亦莊亦諧皆數學——小學數學幽默教學藝術效應例談[J].華夏教師,2014,S1:67.
[2]顧興軍.“一箭三雕”的數學幽默教學[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7:181-182.
[3]張曉芳.數學幽默教法的運用[J].基礎教育參考,2005,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