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
【摘 要】試卷講評是常規教學環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每次考試后,教師都做講評,但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在高效講評中,首先教師要在講評前認真分析、研究,扎實準備;在講評時鼓勵學生全面參與,注重自主、探究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要注重講評的方式方法,力爭講評的最佳效果;最后,教師和學生還要做好講評總結,布置作業,使講評效果更高效。
【關鍵詞】講評;策略;高效
高效課堂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教育理念,洗刷了教育者塵封了多年的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在高效課堂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高效學習能力。現就課堂教學中試卷講評中的體會,作以分享。
一、試卷講評課存在的問題
講評不夠及時。測試后應做到及時批改,及時反饋,及時講評。大部分學生考試結束后不僅急于知道自己的成績,求知欲強,而且對自己的答題思路印象比較深刻,及時講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些教師工作不積極,責任心不強,往往拖到幾天后才把試卷改完,等到講評時,學生對試卷的內容幾乎己淡忘,這樣很不利于學生發現錯誤,解決問題。
講評方法不當。有的教師講評試卷時,就題目而講題,不重視對知識的深化和拓展,也不進行解題思路、方法的引導和灌輸。因此學生的解題能力不能得到實質性的提高。有的教學方法老套,既不注重啟發學生思維,也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一節課下來,老師從頭講到尾,課堂氣氛既嚴肅又沉悶,學生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
講評沒有主次。講評試卷不統計學生的錯題,教師不知道學生出錯率最高的題目是哪些,漫無目的地從試卷的第一題開始,喋喋不休地一直講到最后一題,這樣的講評不僅老師覺得累,而且最重要的是學生花了一節課的時間,收獲卻甚微,學生需要教師重點分析的題目,教師卻蜻蜓點水似地一帶而過,這樣的話,學生開始會對課堂產生厭煩心理,這樣做既浪費時間又達不到講評的真正目的。
二、高效試卷講評策略
1.講評前準備要充分
教師應該及時地批改好試卷,詳細分析考試成績,統計試卷出錯情況,然后第一時間把試卷發給學生,讓學生先在課前對試卷進行自我訂正。教師根據考試結果和試卷出錯統計情況,教師必須認真備好講評課。首先備內容,哪些該講,該著重講,哪些不該講或略講,仔細查閱學生的答題情況,把學生在試卷中的典型錯誤、常見錯誤及普遍性的問題都列舉出來,在黑板上演示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來訂正錯誤。所有這些教師在上課前都要認真備課,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是備方法。試卷講評課不能是老師的一言堂,教師應該把問題在黑板上呈現出來,讓全班同學自由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接著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讓學生當小老師,把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灌輸給其他同學,最后由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和評價。這樣下來,既可以讓發言的學生鞏固自己掌握的知識,獲取成就感,又讓原先沒掌握的學生通過同學的講授得到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悟。
教師還要認真對學生的檢測分數進行分析,既要分析全班整體情況,又要分析個別案例,如進步大的,檢測失敗的,這樣方便對進步大的表揚,對失敗的幫助分析原因,鼓勵迎頭追上。只有這樣深入分析才能在課堂上做到對于學生集中存在的問題要分類重點講,對個別同學存在的問題可以單獨輔導。
2.鼓勵學生參與講評
傳統的講評課是老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聽,作筆記。一節課下來,老師累得筋疲力盡,學生卻收益甚微,效果是事倍功半。其實講評課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讓學生先分組討論出錯較多的題目,指定一組或個人負責講評一個題型,這樣就能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身份不再是講解者,而是監督者、指導者和參與者了,學生間更容易溝通,讓學生自己講評,其他同學的收獲也更大,這樣既他們樹立信心,又拓展思雛。教師自己的負擔減輕了,學生對講評課的興趣濃厚了,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都得到全方位的訓練和提升。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試卷講評課應讓學生充分的參與、交流、探討。通過討論與交流,全方位地調動學生參與試卷講評的積極性,深化認知,促進每一個學生發展。鼓勵他們盡量用自己的語言完整地表達出來,以便清楚地了解其學習中的困難究竟出現在何處,存在錯誤的原因是什么,并且只有在交流中,在思維碰撞中,學生才會有所悟,才能有所收獲。要給每個學生表述思維過程的機會,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討論問題的時間,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尤其是錯誤思維,更要讓學生在暴露錯誤中加深認識。
3.注重講評方式方法
教師應根據課前對試題的分析和對錯題的統計,在講評課中要有選擇性地講評的和分析重點題目和典型錯題。對于部分學生出錯的試題,視課堂情況和學生的反應適度講評,而對于絕大多數學生出錯的試題,教師應重點分析和講評,并歸納此類題型解題思路和要點,最后進行鞏固訓練。
不是錯誤多的題目,就一定要花大力氣講評 因為考試中某一道或一類題目錯得比較多,我們就認為,需要在這個地方進行有針對性的、花大力氣的講解和練習??墒牵覀兛稍J真地分析題目錯誤的原因:是方法 完全沒有掌握,還是題目意思模棱兩可導致學生理解困難,或是題目本身偏僻,或是 題目已經超出學生所學范圍等。對于一些由于題目本身超前、偏僻等原因造成的錯誤, 則沒有必要花大力氣進行講評。一套試題中各道題的難度是不一致的,學生出錯的數量和程度也肯定是不一致的。有人講評試卷,沒有重點,面面俱到,從第一題按部就班地講到最后一題,這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試題講評課應該分類進行。一般來說可分三類。第一類,沒有或很少有差錯的試題,通常不講評或點到為止;第二類,部分學生有差錯的試題,視具體情況適當講評;第三類,絕大多數學生有差錯的試題,這類試題往往屬于迷惑性、綜合性較強的考題,應重點講評。
試卷講評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達到講一個題目而窺知整個類型試題的方法技巧,所以在講解過程中就要把解題的基本思路明晰化,使學生逐步掌握答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老師們平時上課重在逐個知識點的有機羅列,并不涉及到宏觀上知識點的系統化,注重基礎知識的感性理解。之于此,老師在講評試卷時就要突出到綜合語言能力的運用上來,所學知識點的系統化上來。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化,高考試題越來越重視對綜合語言能力的考查,也就是把知識放在語言環境中去考,所以試卷講評就不再是走過場,教師在試卷講評中更不能簡單的流于對答案、糾正錯誤的形式,而要幫助學生進行考點分析,注意學生答題可能會產生的錯誤思路,要幫助學生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并要求他們從中吸取教訓,從而建立某個知識點的宏觀知識體系。
4.做好講評總結
試卷講完后,并不等于講評的結束。應要求學生將答錯的題全部用紅筆訂正在試卷上,交一份滿分卷,并把自己在考試中出現典型錯誤的試題收集在“錯題檔案”中,作好答錯原因的分析說明,給出相應的正確解答。講評課課外作業的布置,應有利于學生鞏固、提高,有利于反饋教學信息。課后要根據講評課實際反饋的情況進行必要的檢測,這是講評課的延伸,也是保證講評課教學效果的必要環節。同時,要及時依據講評情況,再精心設計一份針對性的練習題,作為講評后的矯正補償練習,讓易錯易混淆的問題在練習中出現,檢測學生對于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程度,達到真正的講評效果。
參考文獻:
[1]唐為民,提高試卷講評課的效率之我見,福建中學數學,2011年10期
[2]王純旭,試卷講評中的八到位,中學數學研究,2011年01期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效試卷講評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甘規劃辦GS[2015]GHB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