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波
【摘 要】提高美術課堂時效性的方法多種多樣,筆者認為最主要的:一是讓學生充分認識美術課學習的意義;二是豐富和充實課堂教學內容;三是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問題;四是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
【關鍵詞】高中學生;美術鑒賞課;學習興趣;時效性
長期以來,高中學生受應試的影響,多數學生對開設的美術鑒賞課不夠重視。他們認為升學只考語數外,而不考美術,因此,覺得美術課學不學無所謂,于是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這便導致了美術課教師費盡心思,而教學效果不好。那么,高中美術鑒賞課作為一門基礎文化課,任課教師怎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呢?下面談點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讓學生充分認識美術課學習的意義
在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要教育學生端正思想認識,要使學生正確認識到美術鑒賞課雖然不在高考的范圍之內,但它對于發展思維,促進智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語數外學習主要運用邏輯思維,而人的邏輯思維主要通過人的左腦去完成,而藝術教育主要是形象思維,而形象思維主要通過人的右腦完成。科學研究表明,開發人的右腦有助于促進左腦的發展,培養形象思維有助于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因此說,加強美術課學習,有利于促進自己智力的發展,從而提高語數外的學習成績。在古今中外,大凡在科學文化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他們都是藝術愛好者。例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達·芬奇,既是世界著名畫家,又是數學家、力學家、工程師和生理學家。與達·芬奇同時代的米開朗基羅也同樣是一位在美術、文學、建筑、軍事工程等領域很有造詣的大家。中國唐代的王維“詩中有畫”,就是因為他不僅是一位詩人,又同時是一位繪畫出色的大家。由此可見,古今中外,許多成功者都與美術教育的關系非常密切,美術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素質教育和其他學科水乳交融,相互滲透。另外,學習美術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提高學生對真善美與假丑惡的分辨能力。因此,美術教育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十分重要而又非常必要的。學生只要明確了這些,就會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
二、豐富和充實課堂教學內容
對于有著強烈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高中學生,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最能引起他們的學習注意力。所以我在引導學生進行美術作品鑒賞時,有意增加一些諸如作者的生平軼事、作品的創作背景、作品的價值意義等一些與作品有關的教學內容,以引起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學習欣賞興趣。例如,在學習鄭板橋的美術作品時,先向學生介紹鄭板橋的生平軼事:一是向學生介紹鄭板橋一生最著名的一句名言“難得糊涂”;二是介紹他為什么被稱作揚州八怪之一,他究竟“怪”在何處等。學生聽了有關鄭板橋的這些軼聞趣事,思想情緒興奮起來了,對作者以及他的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迫不及待地要了解鄭板橋的作品有什么絕妙之處,開始全身心地欣賞他的作品。
除了向學生介紹作者的軼聞趣事以引起學生學畫的興趣外,我還在引導學生欣賞某一作品時,首先向學生介紹這幅畫的市場拍賣價格,讓學生了解作品的價值,以激發他們欣賞作品的興趣。
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問題
在教學中,好的課堂提問,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造成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搗練圖》時,當向學生講述了《搗練圖》反映的是唐代仕女的勞動生活之后,便提問“什么是仕女?”“什么是練?”再由直觀的畫面欣賞入手,“唐代婦女的服飾有什么特點?”“唐代衣服上的圖案、顏色和現代衣服上的圖案、顏色有什么不同?”“唐代婦女精美的頭飾說明了什么?”等,讓學生在這些問題的討論回答中不斷感悟作品,體會作品的美感。
四、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
在傳統的美術欣賞課中,往往教學形式單一,缺乏藝術情趣,使得審美教育成為一種空洞的藝術說教,造成了學生機械被動地學習,學習效果不好。如果我們能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運用電腦技術的動畫、音響,并配以教師的分析講解,就能以全方位、立體、動態的聲像結合的方式,全面、形象、直觀地展示教學信息的內涵,并且以多種方式組合,有效地交替使用,以全面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迅速融入教學情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欣賞水平和審美意識。其次,就美術課本身來講,它是一門以視覺為核心的學科,其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是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
總之,提高美術課堂時效性的方法和途徑多種多樣,這需要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總結、去探索。
參考文獻:
[1]劉偉君.如何激發學生美術課學習興趣[J].江西教育,2007年z1期.
[2]韓忠玉,韓忠玉.信心教育法[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年11月.
[3]周一新.中國當代美術的現狀與前景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1(02).
[4]李浩.高校美術史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價值工程,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