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辰
[摘 要]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課外閱讀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同時,還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最重要的是,學生是在自由、輕松、無負擔的心理狀態下進行課外閱讀的,所以他們對課外閱讀興趣盎然,充分享受著閱讀的自由和快樂。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基本環節,閱讀教學不僅是學生識字的重要途徑,還可以使學生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從而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
新課程標準指出: 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達方法,發展閱讀能力與形成閱讀習慣的過程。也是師與生、生與生、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彼此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小學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思想內容,每篇文章都寄托著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為語文教師要及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那么怎樣才能充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激發興趣,以趣促讀
興趣是人們對某種事物或某項活動的一種強烈的傾向和喜好情趣;是智力、能力發展的基礎;是主動學習的動力。實踐證明:學生在學習中興趣高,學習的主動性就強,學習效果也好,思維活躍。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會主動的去探索,去發現。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要注意從激發學生興趣起步,進而端正學生閱讀動機,把學生導下“書海”,養成讀好書的自覺性。首先,注重感情朗讀,以“情”激趣。激情是尋找新知的推動力,是激發學習興趣最活躍成分。為此,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十分重視感情朗誦,教師有感情的范讀,有聲有色,富有激情,將學生帶入角色,引入情境,學生沉浸在課文所描述的意境之中,此時讓學生練讀,學生的讀就成了滿足自身的需要,是發自內心的,因而能讀出文章中的喜、怒、哀、樂,能愛作者之所愛,恨作者之所恨,收到較好的閱讀效果。還可以采用巧設懸念法來激發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讓學生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身份投入學習的思維活動中,才能使學生在課堂的有限時間內迸發創新因素,獲得新的知識。因此,老師必須巧設疑問,以懸念來激起學生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習慣。” 而習慣的養成要靠教師朝夕指點,從小學起就要養成以下閱讀習慣:
1.養成經常誦讀、默讀的習慣。熟讀成誦是培養語感、積累知識的有效方法,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可見讀與理解的關系。
2.積累整理的習慣。小學語文中的文章是供學習的例文,文中有許多生字、生詞、修辭用法等語文基礎知識,教師要督促學生經常分門別類,隨時整理積累,以使知識系統化、規律化,語文能力的提高也在于這日積月累,為初中高中打好堅實的基礎。
3.運用工具書的習慣。小學生在閱讀中不認識的字、詞太多了,要求學生要自覺翻檢工具書,并結合該字詞的語境斷定其音、義。
4.提問答疑的習慣。閱讀中善于提問并回答就會促進學生自己去推測分析領悟,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能力自然而然會在回答中培養起來。
5.思考想象的習慣。語文能力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思考想象的再現培養思考想象的習慣,就是在閱讀中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力圖自己讀懂、讀通所讀材料,多思考包括與前文的比較思考,與該文有聯系知識的聯想思考及展開想象翅膀的創造性思維等,這樣既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也能使知識得以運用。
三、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1.略讀法。略讀就是一個人以可能達到的最大速度來進行的一種閱讀,也是提綱挈領地把握閱讀材料的基本內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閱讀方式。略讀速度應當是以最快的閱讀速度來閱讀書籍和文章,但略讀不同于普通閱讀。普通閱讀需要一字不漏地將閱讀材料全部看完,而在略讀時,可以略去一些材料不讀,如果感到自己已經抓住了內容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把半個段落或一段的四分之三略去不讀。略讀范圍很廣,可用于閱讀各學科的教科書、參考書、課外書籍和報刊。這種方法適合高年級段的學生。
2.精讀法。精讀法是指集中精力閱讀書報上的一些重點文章,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這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情節生動,思想深刻,教師可以將這些文章作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默讀法。默讀就是對所讀的文章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觀其概貌。這要求學生在快速瀏覽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快速處理和消化所需信息。我國古代有“讀書十行俱下”之說,速讀很早就引起人們的重視。默讀法可以使學生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4.摘抄法。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可以準備一個筆記本,把看到的文章中優美的、富有哲理的或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摘錄下來,這樣就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這種方法行之有效,能較快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5.寫讀書心得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日記或讀后感。也就是說,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后,用日記或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并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得到很快提高。
總之,只要我們不斷開拓創新,做到學生的自主性和教師的引導性兼顧,課內和課外閱讀結合,相信就一定能激發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閱讀教學必將會結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
[2]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