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的學習應該符合生活,而知識也應該來源于生活,在日常的生活中通過對學生所熟悉的環境進行入手,有效的建立數學的模型,讓學生通過數學知識對生活中的情感進行表達,減少數學學習中的陌生感,對現實與數學之間的差距進行減少。使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體會到生活是離不開數學的,而數學又是從生活中來,并且應該服務于生活。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學習數學就會產生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增加自身的求知欲望,可以提升學生在科學探索道路上的不斷前進。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數學 數學實踐
一、將"生活情景"融入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從事小學的數學教育多年,在教學的過程中 ,可以將部份的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替換,通過使用學生們所熟悉的生活內容進行替換,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例如:“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部份內容進行替換,將學生的住家的分布情況進行了解,然后讓學生將自家的位置用小紅星進行標注,通過對區域內的家庭數量進行統計,引導學生使用條形圖的主式對數據進行表達。一些小學的學生,一般年紀較小,而且生活的經驗與能力較弱,但是生活中是有許多數學因素在其中的。從生活中對數學的因素進行挖掘,并且通過利用,使得學生將一些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數學知識,這樣才能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數學是無處不在的,這樣對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是一種培養,增強了學生的能力。
我們的生活中應該充滿了數學的思想,教師也應該懂得將生活與課堂教學風容進行結合,對于生活中常見數學案例的使用,小學生可以通過這種通俗易懂的方式明白一起較為困維的數學風容。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中應該包含有一定的生活問題,小學的數學教師也可以從生活中去提取相關的數學現象,在生活中的問題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體現生活內涵中不斷的體現數學知識,但是在其中需要教師不斷的進行變形與引用,使得數學與實際的生活更加的貼合。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可以更數學化,而小學的數學教學更加的生活化。
二、將"生活經驗"融入數學實踐
生活與數學應該是相互包含其中的。在我們進行小學的數學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內容進行引導,使得學生更好的思考問題。例如:在數學的應用題的解答上,“一堆水泥有55噸,使得一輛自重10噸的汽車去承載,通過幾次我們可以將水泥全部拉完?”。我讓學生列同相關的計算式子,學生得出需要六次。并且以課堂計論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彼此的交流更好的得到正確的答案。這種討論是讓學生知道,卡車的運輸次數,哪怕上面只有一噸也需要卡車運輸一次,這樣學生根據分析可以得出運輸水泥的過程需要六次。通過對數學的問題的解答,學生從生活多角度的自已進行聯系,對于一些問題的形成策略進行思考,這也是一種創新,使得學生的數學意識不斷的得到培養。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對學生進行教學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從生活教學中感受到數學,從生活中體會教師的數學思想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生活實際內容與數學教學進行聯系。小學生一般生活經驗少,渴望與社會進行接觸,在接觸中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同,所以教師設計一生活化的教學情景,有利于學生對自我進行表現,更好的應對數學的學習。
三、用"數學情境"解決生活問題
數學知識是來源于我們生活的,同時也應該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很多我們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如果使得數學的眼光進行審視,那么具有簡單、有趣的現象。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從生活中提取這一素材,對學生的求知欲進行激發,使得學生增強數學應用于生活的意識。
教師在進行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的知識獲得,還需要讓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相聯,對學生的應用數學意識進行培養。對數學的學習意義與價值進行體現,讓學生在學習中對于數學的應用有一個深刻的理解,這樣學生的學完數學以后,是以一種靈活的知識應用而不是刻板的書本知識。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只有要求兒童作用于環境,其認識發展才能夠順利進行。只有當兒童對環境中的刺激進行同化和順應事,其認識結構的發展才能得到保障。"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總結出,教師的行為應該從學生的生活中出發,對學生的生活環境進行聯系,在學生生活中的感悟與感知中支體會數學的知識。
根據這些因素,我們可以得到,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數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應該將生活中的例子盡量的舉例,從一些渠道對問題進行提出,讓學生接觸的問題種類是多樣化的。數學問題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可以是圖表的、文字的、聲音的等。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與生活中實際數學內容的接觸,促進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外的相關活動。傳統的數學觀代表了學生的計算含義。在新課改的前提下,新教材的數學內容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其中的數學都是來源于我們的生活中的,對生活中一些數學問題進行解決,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即體會到數學的基本知識內容,又可以增加基本的技能,對學生的應用數學能力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這是現在新課程教材中的最為重要的內容。
結束語
根據我們對上面的分析我們得知,新課改要求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將生活與數學進行相互間的聯系,而且應該加強對數學應用知識的引用,去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且實際的問題。對學生的智力水平發展進行促進,生活的能力進行提升,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教學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熊覓.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王晴晴.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3]蔣婷.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5.
[4]趙愛芳. 淺談小學數學的生活課堂[A]. 《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年2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2.
作者簡介:楊惠,小學部數學教師。于2005年8月進入古樓小學任教。一直擔任古樓小學小學部的數學教學工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