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葳葳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162-01
“愛”是通向師生兩岸的橋梁,是溝通彼此情感的一把金鑰匙,更是編織與加固師生情感交流的紐帶。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實踐證明:作為殘障學生的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生,因為沒有真誠的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只有讓愛融入殘障學生的心田,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才能“對癥下藥”。用殘障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恢復他們的自尊心,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樹立他們的責任心,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才能使他們不斷地進步,成為自食其力的好學生。
一、做好殘障學生的班主任工作要“愛”與“嚴”相結合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基礎,是構筑特殊教育事業(yè)大廈必不可少的奠基石,更是班主任工作的生命線。沒有對殘障學生的愛,就不可能做好殘障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他們離開溫暖的家庭,離開父母和兄弟姐妹,來到學校這個新環(huán)境里,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他們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上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這就要求我們特教班主任要象孩子的慈母那樣,時時刻刻地去想著他們,做他們的貼心人,要有一顆真正愛他們的心。
誠然,師愛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然而師愛必須有度。愛學生,不等于縱容放任學生,只愛不嚴,不是真愛,相反,只嚴不愛也無法真嚴,在此嚴與愛是辨證統(tǒng)一的。特別是對于殘障學生來說,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還不能完全作到自立、自律、自省、自愛,看問題往往比較膚淺或片面。然而,我們的學生正從幼稚逐漸走向成熟,養(yǎng)成什么樣的習慣,形成什么樣的品質(zhì),對他們將來走向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實踐告訴我:“以愛攻其心,以嚴見其行”是班主任教育學生、管理班級的一大法寶。殘障學生由于生理缺陷,使他們在認識能力、情感、意志上容易暴露出弱點、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身上暴露出弱點、問題、錯誤是天經(jīng)地義的、正常的、不足為怪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殘障學生呢?所以,作為班主任,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應該采取理解和寬容的態(tài)度,尊重他們的人格,以平常心和耐心同他們共同分析、研究犯錯誤的原因、危害以及應注意的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同時也是使殘障學生健康成長的先決條件。
二、做好特教的班主任工作要信賴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師生關系為什么要以信賴為基礎,這是因為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的主體。學生在教育過程中,不是被動的接受教育,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他們對教師所施加的影響有選擇性,這種選擇性往往帶有情感的色彩。如果師生關系是互相信任的,學生就會主動接受教師的教育;反之,學生就會拒絕接受教師的教育。對待殘障學生,只有信任他們,理解他們,才能真正接納他們。只有這樣,對他們的粗魯無能、甚至不通情理,才能表現(xiàn)出師者的寬容。“海納百川,有容為大,壁立千韌,無欲則剛”。
三、做好特教的班主任工作要公平對待每一名殘障學生
眾所周知,學生們都希望班主任與班級中的所有人公平相處,他們最不滿意的就是班主任偏袒某些人。也就是說,班主任在每個學生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每個人都希望受人尊重、關心和理解,都希望得到公正的對待。盡管殘障學生在智力、個體上有很大差異,但作為班主任,要以良好的師德為前提,從思想和行動上對殘障學生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殘障學生,決不可厚此薄彼。我曾看到一則學生寫的短文,記得題目是《老師,您不該這樣》。短文的內(nèi)容大概是這樣的:一個“普通生”在一次考試中偶然得了高分,被老師選入“尖子生”的課后補習班中。在第一次補習中,他的“突然靈感”做出了那些“尖子生”都沒做出的難題。當他強壓住緊張興奮的心情拿給老師看時,老師卻“掃”了一眼后,冷冷地對他說:“不要看書后的答案,要自己動腦筋。”面對這種不公平的無意的傷害,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強的學生可能會正視現(xiàn)實重新給自己定位,而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差的學生可能就會因此“滑坡”、“破罐子破摔”。這種由于老師的不公正、不公平造成學生心態(tài)不平衡,會使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抵觸情緒,產(chǎn)生心理隔閡,不利于培養(yǎng)殘障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致使教育失敗。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力求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殘障學生。
四、做好特教的班主任工作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的心靈,猶如長長的膠片,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上面‘感光,留下永久的印記。”班主任是學校工作的直接教育者,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與學生在一起的機會最多,時間最長,關系最密切。殘障學生模仿能力強,他們每時每刻都在觀教師之顏、察教師之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起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因此,班主任的一切行為都應成為學生的楷模、表率。對殘障學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語言上,還要以實際行動來影響帶動他們,班主任必須處處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發(fā)揮好示范表率作用。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必須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學生課堂姿勢端正,我首先講課時教態(tài)端正。我要求學生不要亂扔東西,當我看見教室地面上有廢紙、果皮時,就主動地把它撿起來,學生馬上就把自己周圍的雜物撿起來扔進廢紙桶內(nèi)。在大掃除中,我首先去干重活臟活,學生就會搶著干。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的一個真實具體的榜樣,才有說服力,才能感染學生、熏陶學生、教育學生,才能無愧于為人師表。所謂“先正其身,則人不言而化矣”正是這個道理。
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也是學生最容易親近的人。因此,我們要用愛心和耐心,認真地去認識殘障學生,研究殘障學生,因材而施教;我們要用自己的一顆慈愛之心對殘障學生進行嚴而不厲、真誠細致的教育,讓愛的陽光融入殘障學生的心田,將濃濃的愛撒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