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 高職高專教育是以就業為目的的教育類型,它面向社會招收人才,定向培養專業技術人員,除了要求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熟練掌握實踐操作技術。然而市場需求常常變化,在高職高專教育中應該清晰自身定位,保證自己及時向社會提供豐富的應用型人才,否則很可能在快速變動的市場下失去方向。
關鍵詞:就業導向 高職高專教育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201-01
前言
我國如今經濟飛速發展,市場在不斷壯大,對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一直供不應求。高職高專教育作為以就業為目的教育方式,一直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為人口素質的共同進步、就業率的提高作出貢獻。然而不可避免的,在復雜的大環境下,現代社會對高職高專教育的認知產生了誤區,導致教育發展受到桎梏[1]。本論文將就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一、高職高專教育的現狀分析
高職高專是以就業為目的設立的教育機構,其強調理念知識與實際經驗能力都要具備,能在步入社會之時定點投向專業領域上崗。高職高專旨在培養高級技術型、專業技術性人才,除了提升人口素質外還能解決大量的待就業問題。學生看重實際操作能力,這方面的比重對于常規教育來說更大;同時高職高專教育的師資團隊也需要“兩師”型教師,除了自身專業的身份如建筑設計師、計算機工程師等等,還都需要“教師”這一身份,以便順利向學員傳輸理論知識以及專業領域內實際存在的問題[2]。然而中國的高職高專越來越偏向常規教育,看重理念而忽視實際經驗,許多院校也為了畢業率而對學員十分不負責,導致學員在校受教育時受到的是不完全教育,畢業后自然無法就業。據上個世紀20年起步,中國的高職高專教育得到迅速發展,06年已有1147所院校,招生人數為293萬人(超過普通本科招生人數),這恰好體現出我國待教育人口的眾多缺口,同時數據表明截止2009年1月止,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不過22%,對于2008年同比大幅度下降。如今的高職高專教育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為自己在市場中找到準確的方向,是高職高專教育需要改革創新的地方。
二、高職高專教育如今存在的問題
高職高專教育關系著龐大的待教育人群、數量眾多的院校、職位空缺的企業、快速發展的經濟等等。在這樣復雜的環境下它各方面都容易產生問題,其中影響其就業導向的因素有三。
一是對自身概念的混淆。高職高專教育機構成立便是以就業為目的的,同時滿足龐大的市場人才需求。但是許多院校以常規教育為目標,不遵守職教原則,試圖提高全面性素質教育和理論知識。這不僅使許多學員無力負擔高額學習費用,也是對自身定位的模糊,失去了為就業而教育的目的,導致高職高專教育無法讓學員快速就業、又不符合常規教育證明的尷尬局面。
二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普遍存在學歷層次低、動手能力差、結構不合理的狀況。雖然一些學校通過內部挖潛,培養和引進高職稱、高學歷人才,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結構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許多學校青年教師比例偏大,教授、副教授比例較低。高職教育師資隊伍的這一現狀,與培養21世紀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高級技術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這將難以保證高等職業教育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3]。
三是教學課程的片面性。高職高專教育講究動手能力,保證畢業后能快速就業,因此對專業領域內的認知要十分熟悉。而如今的高職高專教育理論課程眾多,實踐課程卻十分稀少,這就導致了盡管就讀了高職高專院校,卻無法從中吸取對應的實際操作經驗,在待就業時對崗位職能陌生、模糊。這不符合以就業為目的的高職高專教育。
三、如今就業環境下高職高專應該進行改革創新
作為實現就業率的第一大教育機構,高職高專教育的存在必不可少,由于各種原因其未能完全實現本身價值,或許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規范完善高職高專的教育系統:
(1)以就業導向為目標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深入了解市場,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相應課程,同時設立相應的實習模塊,例如學習企業合作,這樣既解決了學員的就業問題,也滿足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4]。
(2)完善師資以及物資建設。采取專業針對性的課程學習,在教育實踐內讓學員能快速吸取實際操作經驗與動手能力,豐富自身知識和技能。高度重視高職師資和實訓基地建設。實行開放式教師培養培訓機制,挑選愿意擔當職教教師的普通高校畢業本科生和研究生到企業生產第一線或校內實訓基地頂崗實習,接受一至二年的教育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增強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并通過教師資格考核后到高職院校任教;教師職稱評審要向“雙師型”傾斜,鼓勵教師走“雙師型”的道路;鼓勵社會上有一定理論基礎并有一技之長的科技人員和能工巧匠到高職院校兼職授課。
(3)加強與企業之間的雙向合作。學校可以與特定的企業合作,為其所需人才開設相應課程,將學生的實踐操作并入課程之一,提高學員畢業后的就業可能性。
政府應鼓勵行業、企業支持職業教育。而且行業、企業支教助教的行為需要立法保障,凡具備一定規模的行業、企業必須每年接受一定時間的高職院校的實訓安排。
(4)端正學員的受教育態度[5]。作為以就業為目的的教育方式,部分學員卻抱著并不正確的態度進行學習,比如打發實踐、拿到畢業證,卻對之后的安排計劃毫無準備。學校應當加強對學員的思想教育,使其以就業為目的進行學習,有著清晰的就業計劃,提高學習效率,這樣的改變無論是對自身還是學校、企業都有益處。學校可以為學生分析時下的市場就業形勢,掃清他們心中對于就業的顧慮和迷茫,找準自身的就業方向,為將來就業順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結
科技在不斷發展,與其緊密相連的教育問題也隨之露出種種問題。作為以就業為目的的最大機構,高職高專教育是關系著人口整體素質、國家就業率、企業發展速度甚至經濟增長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對于它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每一個都重視,盡量找出相應的方法予以解決。國家制度的改變也是重要元素之一,為整個職業教育證明制度提出完善的規范體系。
參考文獻
[1]李旭晴.關于高職高專改革的幾點建議[J].考試周刊,2015,(21):13-13.
[2]喬春英,高入秋.淺談新形勢下高職高專教師的角色調整與定位[J].學周刊,2015,(13):20-21.
[3]許勁松.當前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6 ,(21)
[4]時鋼,慕金強.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高專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對策研究[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4,(10):223-223.
[5]張春梅.高職高專教育改革途徑探索[J].時代教育,2016,(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