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平
摘 要: 初入職場的大學生怎樣順利融入企業工作環境,順利與職場接軌,企業現行激勵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都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企業工作 大學生 職業規劃 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311-02
一、社會現狀的分析及激勵的含義
企業招聘應屆大學生,看重的是他們的可塑性,包括學習能力、適應能力、發展潛力,還包括誠信、執行能力和開放的思維、較好的溝通能力等方面。為了使大學生們更好的發揮這些優勢,企業就得對初入職場的大學生采取以人為本的激勵機制,來開發大學生潛能、調動工作積極性。
1.社會現狀分析
做好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關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國家現代化建設和社會和諧穩定。但是,由于我們國家經濟還不夠發達,去年以來又受到了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再加上人口眾多,連年的高校擴招,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急劇增加,僅今年大學畢業生就達到630余萬人,是10年前的5倍多,再創歷史新高,加上往屆未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超過700萬人,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2.激勵制度的含義
許多企業在激勵機制的制定上隨意性和臨時性強,建立激勵機制很少作通盤的考慮和充分的論證,到真正付諸實施時,才發現制度的系統性差,可操作性差。從理論上分析,激勵機制在制定時應充分經過職工代表的討論和認可,經過職代會討論通過后才能最終予以貫徹執行。隨著國家宏觀經濟結構的大力調整,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大部分的企業在激勵機制中主要是以物質激勵為主,再加上良好的福利制度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而忽視了精神激勵的作用。
二、應屆大學畢業生的特性及其價值觀
大部分用工單位對大學畢業生有專業方面的限制,希望專業對口。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對畢業后的職業生涯有很深遠的影響,用人單位當然都希望招聘進來的工作人員能以他們所學過、所具備的專業知識來服務于用人單位。
1.應屆大學生的特性
應屆畢業生思考能力強、主動性強、信息收集能力強是其特性,互聯網發達的今天,基礎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在網上早已有了成型的解決方法。如果你有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的話,不論是對工作,還是對自我提升都有極大幫助。團隊協作能力是職場上最被看重的一點,職場永遠是團隊在一起戰斗,既然身處于團隊,就要學會和同事溝通協作。
2.應屆畢業生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指主體按照客觀事物對其自身及社會的意義或重要性進行評價和選擇的原則,信念和標準,是一個人思想意識的核心,對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具有一定的導向或調節作用。價值觀在職業選擇上的體現,就是職業價值觀。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在不斷發生變化。各種福利條件相對于工作本身其重要性已逐漸下降。一方面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已不再追求虛名,而更加講究實利;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才流動,有利于各行業的發展。
三、企業根據大學生的特性制定的對策
在一個現代化的企業里面,最重要的核心,已不再是設備、技術、資金、場地等資源,而是員工。所以,企業領導者學習和把握好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尤為重要。安排與友善互助的人一起工作,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切入點,建立完善企業選拔任用和淘汰機制、建立完善上崗技能培訓機制、建立完善具有競爭性的報酬福利機制、建立完善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職業生涯管理機制等四個方面。
1.根據個體差異,實行差別激勵的原則
激勵理論告訴我們需要引發動機,動機決定行為。是否對大學生產生激勵,取決于激勵方式是否滿足大學生的需要,首先就要了解需求,對新來的大學生“體貼”很重要,通過網絡微信、QQ等方式接近和了解其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難,采取個性化的激勵方式,會為領導與大學生之間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基礎。
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設計差別性的薪資體系和薪酬水平,可從基于職位的工資體系、基于技能的工資體系和基于績效的工資體系三個方面著手進行,合理拉開收入檔次,公平地體現多勞多得,讓那些表現突出的大學生獲得更為穩定、更為保障的薪資、獎金和津貼,成為他們幸福生活的涌泉。
2.為大學生在職業方面的興趣提供服務
支持大學生在管理與發展方面的崇高理念,開發職業能力,促進和檢查相關的任職實踐、行為與道德標準。通過競聘上崗,讓參與競聘者在推進工作最優化中實現優勝劣汰,這樣大學生就會充分認識到做好本職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激發工作責任感、緊迫感、危機感和工作潛能。
確定接收應屆畢業生前,公司一般有1—2個月實習時間,以增進雙方之間的相互了解,公司借此對應屆畢業生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系統考察:1、是否認同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和經營管理理念,為人是否誠信、親和,做事是否專業、規范,有無良好的服務意識、工作心態,強烈的進取心,是否具備愛崗敬業和團隊協作的精神;2、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意識與職業素養,較強的學習力與適應力,專業知識技能是否適應崗位工作要求;3、是否具有一定的社會活動、社團活動實踐經驗,良好的溝通表達、組織協調能力;4、是否具有一定的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并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
3.針對應屆畢業生制定的對策
根據企業的總體目標結合大學生個人特點、興趣及職業追求方向,戰略性地制定提高個人技術水準,能力和工作業績等提高行動的步驟。給表現突出的大學生提供合理的、更多的培訓機會。
3.1科學管理完善精神激勵機制
滿足大學生非貨幣的一些需求,對其進行精神激勵如對其工作方法和時間的自由決定權力,紅利與反饋意見相關、工作再設計、全面質量管理,以此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融洽人際關系,增強工作進取心和責任感。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精神需要,也就是社會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而且滿足精神需要有成本小、成效大的特點,無需花費較大成本。
3.2培養大學生歸屬感和忠誠度
加強人文關懷,激發大學生熱情,有利于形成統一的思想、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業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培育大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通過騰訊QQ、微信等方式溝通幫助大學生克服畏難情緒,調整心態,解決和處理工作中遇到的疑難,使他們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信心。及時向大學生灌輸積極向上的思想理念,形成正確的思想導向,營造“企業關心大學生,大學生關心企業”的良好文化氛圍。
3.3鼓勵表揚大學生
把贊揚的話說出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人類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贊美”。表揚和鼓勵往往能使人在舉棋不定的時候重新獲得勇氣和自信。表揚大學生最細微的進步,做到誠懇的認同和慷慨的表揚。對業績突出的大學生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會產生更強烈的自豪感,會更加努力地工作,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為榮譽而努力。
3.4戶外運動項目
為關心大學生身心健康,組織各種形式的有益活動減負減壓,比如;爬山、旅游等,有利于營造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促進了團隊建設;有利于培養大學生人際交往,解決問題的能力、計劃能力、決策能力,增強自信心和正確自我認識;有利于提高時間管理的果斷性和風險承受能力。
3.5要授權大學生
首先是徹底改變通過集權管人的這種不科學的手段有損大學生士氣,因為影響企業績效做出貢獻,所以放權有得于幫助企業實現目標。給予大學生自治權,即對于工作方法和時間的自由決定權力,賦予他們一定的權力或獨立完成工作的自由,這樣才能增強大學生工作的獨立性,提高工作能力,促進工作目標的完成。給大學生最需要的,使倍受感動。
參考文獻
[1]張海娟.國有企業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初探[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3):21-24.
[2]張維迎.企業理論與國有企業改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徐兆銘.企業績效與激勵機制:戰略的觀點[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05:36-37.
[4]裴子英,劉元春.企業經濟與管理基礎[M].北京:化學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