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布杰
[摘 要]隨著教育水平的發展,當下的中專與以前相比,呈現很大的不同。過去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制約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很多人沒有機會上大學,于是成績中等偏向的學生都去讀中專了。而現在我國的教育水平大大提高,大學等高等院校數不勝數,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去讀大學和大專去了,現在反而成了學習成績比較一般的學生去了中專院校學習,或者是一些真正想學技能,早點進入社會工作崗位的學生會選擇讀中專。由此可見,現在的中專與之前相比,有了很大變化,呈現出新的形勢。在當今形勢下,如何做好管理好班級是中專班主任面臨的課題。
[關鍵詞]新形勢;中專生;中專班主任
我國自從實行擴招政策以后,高校大學生數量猛增,同時,中專學生數量也增加了很多,而現在中專生的學習成績比不上以前的,紀律管理和學習輔導也更難了。面對新的社會就業形勢,新的招生狀況和中專生素質,中專班主任的管理難度很明顯增大了,在這種情況下,探討當好班主任的策略,對改善中專管理狀況有積極作用。
一、充分了解學生
當前大學招生規模擴大了很多,絕大部分成績好的學生都是去讀了高中,念了大學,在社會潛意識里面,中專生一般都是成績不好,紀律性不強的學生。而對于中專的班主任來說,面對的是自己的學生,不應該抱有看不起中專生的想法,而要打心里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學生。可以首先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模擬考核,以便清楚學生的文化底子,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從而方便日后實行因材施教,或者給予何種程度的教育。其次,在了解學生基本情況以后,知道學生一般有厭學情緒才會成績差,所以要了解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并適時進行引導,讓學生重新對學習充滿熱情和動力。
二、改變偏見思想,多鼓勵學生
社會上很多人對中專生存在一定的偏見,更有甚者覺得中專生沒有一技之長,這種片面的觀點否認了一個人的全部,成績不好,不代表中專生其他方面的技能不行。在中專學校中,很多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都特別強,像開挖掘機,電路操作等,這樣的實干型人才也是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勞動者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都值得我們尊重。因此,對于中專班主任來說,不要因為學生成績不好就認為學生品德不行,更不要拿中專生和高中或者大學生相比,這不存在值得比較的方面,只是社會角色和分工不同罷了。此外,很多學生因為自己讀的是中專,看到高中大學生會產生自卑心理,總認為自己比別人低一等,起點比別人低。所以,班主任應該做的不是對自己的學生恨鐵不成鋼,終日絮絮叨叨,埋怨學生,而是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關懷,讓學生在中專的學習生活中過得更加充實和圓滿,至少能夠掌握一門安身立命的本領,這是對中專班主任最基本的要求。
三、引導學生樹立人生目標,注重激勵
很多中專生都比較迷茫,經常就是在混日子而過的,在學習和生活中,紀律混亂,缺乏奮斗目標和行動力。目標是前進的動力和方向,沒有清晰的目標,就不會有清晰的道路方向。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引導學生培養目標觀,樹立人生目標,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工作,達到一個怎樣的水平等。勵志性演講很能夠打動人的心弦,讓人認識到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即不忘初心,很多學生在中專環境的影響下,漸漸忘了自己最初的夢想,沉迷于各種不良的生活狀態中,這時候就需要喚醒他們的理想,讓他們知道自己來學習的目的是什么,而自己現在離目標有多遙遠,現在的自己有多么墮落。班主任帶學生參加一些勵志性的演講,不僅可以讓學生認清自己所處的地位,還能夠讓他們看到聽到別人成功的案例,從而開始認真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起到一種反省和激勵的作用。
四、為學生分析社會就業形勢,幫助學生制定適合的就業計劃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沒有一定的技能是很難適應當前的就業形式的,尤其現在大學生生數量屢創新高,這對于中專生來說,社會就業競爭力非常大。因此,中專班主任要為學生分析當下最新的就業情況,盡可能為學生尋找適合學生工作的行業,結合行業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本領,選出最適合中專生就業的一些崗位。這樣,中專生就夠對自己在中專期間所要的目標職業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逐步針對該崗位的要求太高自身的技能,以滿足崗位的要求。而且,班主任畢竟比學生更有經驗,社會經驗也更加豐富,深知社會上的各種職場規則,如果班主任能夠為學生分析就業新情況,幫助學生制定求職計劃,學生就夠少走很多彎路,對未來也會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不再迷茫。
五、結語
總的來說,中專班主任是中專生學習和生活的引導員,在中專生的教育過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就業選擇。因此,中專班主任更應該肩負起自己的責任,為學生考慮,為學生的成長創造更良好的環境,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學習和就業。此外,班主任要注重學生的就業目標,讓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發展的目標,班主任通過這些方面的努力,成為學生前進的良師益友。
參考文獻:
[1]王楠.略談職業教育中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作用[J].教師管理與師生關系,2010.
[2]陳桂珍.高職院校班主任工作之我見[J].江蘇五年制高職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