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展林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結構體系的更新日益加快,本文通過對國內相關文獻資料的廣泛調查與深入研究,借助其它學科領域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成果,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思想,探索適應創新人才培養的新型教學模式。
[關鍵詞]體育教學模式;理論探索;關系分析;特征分析
一、體育教學模式概念
1.《體育科學詞典》將其定義為“按一定的體育教學理論或進行思想設計,具有相應結構和功能的體育教學理論或進行活動模型”。它包括教學理論或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教學條件、操作程序和師生組合5個大要素。
2.楊楠將其定義為“體現某種教學思想或規律的體育活動的策略和方式,它包括相對穩定的教學群體和教材,相對獨立的教學過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
3.張軍認為“所謂模式是指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體育教學模式則是指一定體育思想指導下和教學的課堂目標指導下,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教學條件以及教學過程的特點而設計和實施的課堂教學的模型結構和程序”。
4.毛振明則指出,體育教學模式的概念應為“體現某種教學思想的教學程序,它包括相對穩定的教學過程結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主要體現在你教學單元和教學課的設計和實施上”。其特征是“直觀性、理論性、穩定性、操作性、整體優化等特征”。
以上分析可見,與教學模式的概念一樣,體育理論界對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解也是多種多樣。一般認為:體育教學模式是體現某種教學思想的體育教學程序,它包括相對穩定的教學過程基本框架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主要體現在教學單元和教學課的設計上。毛振明等人對體育教學模式給出的定義,對體育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實際設計與操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體育教學模式構建的理論探索
有研究者認為,教學模式的構建是建立在學習任務基礎上的,設計或提出學習任務是教學模式形式形成的靈魂。學習任務不同,教學模式也應有所區別;同一學習任務可以有不同的教學模式。學習任務的提出或設計又是以學習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學目標分析為依據的。通過教學目標分析,教師掌握教材的基本結構,試確定學習者的最近戰區;通過學習者特征,教師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智能水平,從而為正確提出或設計學習任務打下良好基礎。教學模式的構建可從創設情境和設計策略方面分別進行,并通過相互協調的循環設計,最終形成穩定的教學模式。情境的創設有助于將一個個學習任務置于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內置其中的認知工具(含會話與協調工具)有助于學習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內置的大量信息資源有助于問題的理解和可行性方案的提出。毛振明等人通過對體育教學模式的深入研究后認為,體育教學模式的內涵是“教學程序”,而它又分為過程結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兩個核心部分,這是由過程結構的“骨骼”和教學方法體系的“肌肉組織”共同組成的教學程序“軀干”。這是具有直觀性的教學模式。但這個軀干并不是沒有特點,它的特點首先來自于它的自然結構,即“結構孕育發功能”,其次來自于影響這一結構并反映其中的教學指導思想,這時它已是兼有理論性和直觀性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軀干”既然具有特性就必定有獨特功能,當然也有它的最佳適用范圍,包括運用的內容(相對應的教材)、對象(相對應的學生特點如年齡、運動能力、體育基礎、性別等)、效果(相對應教學作用)。在加上相適應的教學條件(如教師水平、設施條件水平等),這時的教學模式就有了操作性,同時各方面因素的規定更加強了穩定性,當然整體優化也就成為可能了。至此,才是一個完整的體育教學模式。
隨著研究的深入,毛振明又提出,體育教學模式應由三個基本的要素組成,即教學指導思想、教學過程結構、相應的教法體系三個部分。這是三者的關系是:教學過程結構是支撐教學模式的“骨架”;教學方法體系是填充教學過程的“肌肉”;而教學指導思想體現了教學模式的理論性;教學過程結構體現了教學模式的穩定性;教學方法則體現了體育教學模式的直觀性和課操作性。
三、體育教學模式與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分析
1.體育教學模式與教學指導思想
教學模式與教學指導思想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一般說來,一種體育教學指導思想會有一個相對應的教學模式,但有時也會出現一種體育教學思想有幾個教學模式;無論怎樣,教學指導思想必然反映在其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之中。如:主張培養必然有“設定問題”,“學生提出假設”,“邊驗證邊學習”,“討價”,“提出答案”等獨有的教學環節,這些環節充分地體現了發展學生能力教學思想。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的關系可以說是一種指導與被指導、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
2.體育教學模式與理論依據
理論依據是教學模式賴以形成的思想基礎。在不同教學理論指導下,會形成不同的教學模式。理論依據制約著教學目標的制定,技術手段的應用,教學策略的安排,以及師生角色的扮演等等。例如,在強調知識學習的控制論和系統論的指導下,會形成以傳授知識,強調以最終檢驗結果為特色的教學模式;若在強調培養學習者的獨立型、主動性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會形成注重學習過程,強調探究式學習方法,發揮學習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可以說,理論依據是構建以專題網站為輔助的教學模式的靈魂
3.體育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
任何一種特定教學模式都會有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的功能。特定的教學模式有其特殊的功能,它與某一特定的教學目標相對應,但特定的目標不能固定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特定的目標也可以通過多種模式來完成。因此,有的學者用特定的目標來代表教學模式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分析教學目標、確定學習主題。學習主題是指當前所學知識的基于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術和基本戰術。由于學習主題包含在教學目標所需要的教學內容(知識點)之中,所以通過教學目標分析,可得出總目標與子目標的形成關系,從而全面把握實現該教學所需的全部知識點,據此以確定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
國內有學者提出,教學目標分析不僅要注意學習主題本身內在的邏輯體系特征,而且也要考慮學習者這一主體。他們認為教學目標不是教師施加給學習者的,而是從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提取出來的。它與教學模式是一種過程與終極的關系。
4.體育教學模式與操作程序(教學組織與教學方法)
從廣義上講,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教學操作程序或叫教學實施流程。包含教學組織與教學方法兩個方面。但教學模式與我們現在所說的狹義的教學組織還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現在一般所說的教學課堂常規、分組教學等,是一種在體育課中幾乎可以通用的教法的組織;現在有在學者把一節課的組織方法的改善也稱為是新的體育教學模式,這也是不準確的。
教學模式是一個穩定的教學過程結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的結合體,也就是說,教學方法是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教學方法本身并不等同于教學模式,某個教學方法的改變更不能成為一個新的體育教學模式。甚至幾種新方法的結合也不能稱為是教學模式。比如,一個體育教師只是運用了新的“提問”方式,也還不能說就是發現式教學模式。
5.體育教學模式與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以最終達到教學目標的評價方法和超標準。一般包括兩個方面,即教學目標程序的評價和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方法。由于不同教學模式所要完成任務的教學任務和達到的教學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條件不同,當然其評價的方法和標準也有所不同。教學評價與教學模式是一種檢驗與被檢驗的關系,教學模式的價值最終需要教學評價得出結論的。所以,要構建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就必須要有與之對應的教學評價方法與評價指標體系。
四、體育教學模式的特征分析
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特征,理論界對此的理解也存在各種不同版本。有人認為體育教學模式的特征包括:理論性、獨特性、操作性、開放性、優效性和穩定性。也有人認為體育教學模式的特征應包括:多樣性、明確性、結構性、簡約性、開放性和高效性。一般認為,體育教學模式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體育教學模式的特征的理論性
所謂理論性是指任何一個比較成熟的體育教學模式都必定反映了某種體育教學指導思想,都是一種體現了某個教學過程理論的教學程序。換句話說,只有是以明確的教學指導思想和理論作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才有可能比較完善和清晰。因此,體育教學模式與教學思想及理論的依存關系,形成了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屬性。
2.體育教學模式的特征的穩定性
一個體育教學模式的確立實際是一個新型的體育教學過程結構的確立,既然是結構,就必然有相當的穩定性。所謂“教學模式”,就是指無論在什么時候運用這種教學,其基本的程序和主要的環節都不應當有大的變化(當然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學條件變化做些細微的調整是可能的)。如果某個教學模式在不同人和不同時間運用時都要產生大的變化,那就說明該教學模式還沒有真正地建立起來,還只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教學程序模型。
3.體育教學模式的特征的直觀性
直觀性也可稱為可操作性,任何一個新型體育教學模式的建立,都意味著它和以往的任何體育教學模式是不同的,都具有某種明顯的特點和獨特的教學效果。如不具備這一點也就說明它是雷同于或相似于其它舊有教學模式的。所謂新的特點和獨特的教學效果一般體現在整個教程安排的特殊結構或某個特殊的教學環節上,因此應該是很明顯的。這就使人們可以根據某特定的教學環節和獨特的教程安排來談判是不是屬于此種教學模式(直觀性),這個特性也可以使人們通過設置獨特的教程或特定的教學環節來重現該教學模式(可操作性或可重復性)。
4.體育教學模式的特征的優化性
一個新的體育教學模式的形成也意味著一個教學系統的改變,也就是指在某個新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將教材工作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方法和選用以及教學評價方法的選定綜合起來,組成一個全新的教程。因此,一個新的教學模式的形成,必然產生一個教學程序的整體優化,并由此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只有某一局部的改變而沒有整體的優化,也就不能說已經形成一個理想的教學模式。
5.體育教學模式的特征的對應性
任何一個體育教學模式都不是萬能的,都是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和特點的教學過程,因此它一般有一個大概的適應范圍,如適應什么樣的教材、什么樣的學生、什么樣的場地設施條件等。由于各個體育教學模式的特點不同,其對應的范圍也就會有大小。
6.體育教學模式的特征的評價性
所謂評價性是指任何一個對成熟的教學模式確定,必然有著與其整個過程相應的評價方法體系。評價既體現教學思想的依據,也反映其教學過程結構的評價,也有著對其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的客觀評價。對體育教學模式的整體性評價,既體現教學模式的教學價值觀,也體現教學組織過程的可行性。因此任何一個教學模式都應可以對實施中國教學模式的教師給予明確的教學評價,這不僅僅是針對該教師對教學模式理解的程序的評價,也是對教師參與、認識和學習能力進行系統評價,從而使體育教學模式的形成過程,更符合其自身的規律。通過對體育教學模式特征的認識,有助于對各種的體育教學模式做出正確的判斷,并從中獲得有價值的可資借鑒的東西。
五、結語
1.新的體育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交互協作能力。
2.新的體育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新的體育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掌握技術技能、達標成績、教學實踐與創新能力。
4.新的體育教學模式更好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終身教育育終身體育的需要,為廣大體育教師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并將對體育課程改革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楠 體育教學模式與主體教學淺論 [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2000.1.
[2]張軍 體育教學模式論 [J].教育與職業.2005.,(14),P47-49.
[3]毛振明,吳健,馬錚 體育教學模式論 [J].體育科學,1998,(6),P6-8.
[4]毛振明 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 [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0(4),P41-48.
[5]委員會編寫.體育科學詞典 [M].人民體育出版社,1989.
[6]吳恒山.實施素質教育的模式選擇與創新 [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9.3.
[7]刁維國.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模式的分析 [J].教學與管理.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