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主義哲學方法論的基礎上,運用社會矛盾的方法論,來分析現階段中國傳統文化逐漸流失的社會現象。針對中國當前的這一社會矛盾,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進行客觀而準確的研究和分析,并正確的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來處理,正確運用社會矛盾方法論來進行分析和論證,從根本上分析中國對于傳統文化的流失是如何對待,又本應該是如何對待的問題,它又與現代文化的矛盾在哪里。
本文將從四個部分進行分析及論述。首先,緒論部分介紹本課題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及理論依據等。第二部分論述當前我國存在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矛盾。第三部分用社會矛盾的方法論辯證的來分析論證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矛盾,第四部分得出結論。
關鍵詞:社會矛盾;傳統文化;現代文化;方法論
中圖分類號:G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069-01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由中國長期社會歷史沿襲而形成的風俗、道德、思想、藝術、生活方式等物質與精神文化現象的總和。其中,傳統自然經濟占主要部分,傳統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小農意識的反映,其核心是以追求倫理道德為基本出發點,具有典型的封閉求同和消極迷信的色彩。隨著傳統社會向經濟富裕、政治穩定、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過渡,現代文化逐漸形成?,F代文化強調社會發展中人的能動性、創造性、和自主性,強調個人的價值、權利和尊嚴等等。
傳統文化至今仍沒有完成向現代意識形態全面轉型,而在現代文化進程的背景里,以小農經濟為特征的中國傳統文化與建立在弘揚個性的現代文化,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相背離。
(二)研究意義。
與現代文化不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重在精神上的傳承,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獲得信息的途徑不斷增加,青年人開始沉浸于迅疾的信息文化之中,流連于網絡文學之中,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我們享受的是現代文明。作為一個中國人,傳承自己祖國的歷史文化是每位公民的義務,我們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汲取現代文化的精華,相互融合,才能創造出更好的文化。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
本文將從社會矛盾方法論的角度出發,來辯證地分析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矛盾。要用分析的眼光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當前我國存在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矛盾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結構文化的沖突。
現代社會和傳統社會相比較,現代社會這種網絡型結構基于商品經濟的要求,它必須在不同的地區、行業和領域里進行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因此現代社會結構是網絡式全方位的。而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因為是以自然經濟為主,其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滿足商品生產和交流,而是為了強化統治階級的職能?,F代文化具有網絡型組織結構,與傳統的縱向奴隸型組織結構文化在本質上存在區別,因此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在結構文化方面發生沖突。
(二)形式文化的沖突。
現代社會,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消費者和消費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例如用高檔手機、去高檔餐廳等等。而中華傳統的美德是以艱苦樸素為美德,提倡節儉。東西壞了要修理,而不是換新的。這種傳統已經遠遠不能適應于現代社會。在器物和消費觀念上面,二者的形式文化發生了沖突。
(三)觀念文化的沖突。
觀念文化的沖突主要體現在外在的現象、態度和行為方面。中國現代化建設有兩個目標——經濟目標和道德目標。在現代化進程中,現代觀念是堅持集體主義方向,而不是通過爾虞我詐等方式。而傳統的儒家學說認為:在處理利義關系時,應當先義后利。這種觀念以與現代觀念產生強烈的沖突。
三、用社會矛盾的方法論辯證的看待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矛盾
(一)從社會矛盾的普遍性分析。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矛盾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生產結構、形式文化、和觀念文化,首先兩者屬于不同結構,其次,消費觀念等均不同,另外其態度和行為也有極大的差異
(二)從社會矛盾的特殊性分析。
從不同領域矛盾的特殊性來說,由于受歷史影響。傳統文化對中國的經濟和政治的發展影響深遠。從不同過程的特殊性來說,傳統文化作為一種傳承,其重要性不可忽視。
(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傳統文化確實有些地方不符合現代社會,但并不代表傳統文化一無是處。在社會歷史的沿襲中,傳統文化的寶貴之處是不可忽視的。
比如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中的一種,這些傳統節日讓我們銘記了歷史,也銘記了古人。還有一些傳統的服飾等等。作為生活在現代的我們,面對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其與現代文化相結合,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文化。
四、結論
在中國文化的背景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矛盾日漸突出,我們要做的是以一個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它。借鑒把傳統文化中好的地方并應用到現代文化中來。在提高國家軟實力,增強綜合國力的同時,讓世界文化向中國文化看齊,培養一種高尚的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胡笳.處理社會矛盾的方法論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1.
[2]董靖保,王尚儀.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沖突[J],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0(01)
作者簡介:季雙霞(1992-),女,漢,山東蓬萊人,研究生在讀,大連工業大學,研究方向:當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