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穎
?
古希臘民主政治與師生的思考
王睿穎
【摘 要】教學中不斷反思課例,注重學情的變化,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對課堂教學設置有效情景設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把教與學、理論與現實緊密聯系在一起,提升課堂的有效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 教學方法 有效性 情景問題設置 合作探究
【案例背景】
通過設置有效的情景模式,以合作探究作為主要授課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探討中教師有效點撥,整堂課安排時間緊張,很難再強化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而講古希臘民主政治這一課給我留下的印象較深。
【教學過程】
高中歷史必修一《古希臘民主政治》是政治制度史中較難較重要的一課,它既要掌握古希臘民主政治的發展歷程,又體現了世界古代政治文明中的多樣性,因而學生較難理解掌握。
本課重點需要弄清以下問題:①掌握古希臘文明發展的基本發展歷程。②在中西文明差異:古希臘是奴隸制民主政治,中國則是奴隸制專制政體逐漸走向封建君主專制政治。③在對西方政治影響貢獻方面來說:古希臘的民主政治,成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頭。④在講課中對古希臘民主政治設置情境訓練,習題訓練,辨析知識點。內容安排較多,對高一學生來說用一節課較難以完成。
我在備課時,創設了層層設問的問題情境,來解決:古希臘民主政治的發展歷程;中西對比政治體制的不同。例如,在講到古希臘民主政治由奠基到達到黃金階段這一歷程中:①設置情境:一個叫帕帕提的公民,民主權利是怎樣變化并不斷擴大的?帕帕提要擁有公民資格必須要排除那些身份?②學習延伸:帕帕提若在同時期的古代中國會不會享有這些民主權利?③做一些針對雅典民主政治發展歷程中:公民身份、民主權利在中西方的差異進行鞏固訓練。通過問題的設置及針對性習題訓練,達到本節課知識的有效教學和能力的提升。設定好后,到教室授課。
師:同學們,請看書上圖示《古希臘城邦分布示意圖》,在古代世界中文明是多樣的,古代中國由奴隸制進入封建君主專制的時期,在西方世界出現了哪種迥然不同的文明?與這一文明形成密切相關的因素有哪些?
生:通過書本知識歸納小結為:古希臘城邦民主政治。相關重要因素有:三面環海,多山地丘陵,海外貿易發達,小國寡民,城邦政治。談到這里,學生就發問了,為什么小國寡民的城邦政治就形成了民主政治而不是其他政治?
【課后反思】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反思。聶幼犁教授曾在網上探討“歷史的有效性教學”的時候說:“講述法是一種基本的方法,關鍵是你講什么,怎么講,講到什么程度。有的放矢地講、饒有興趣地講、富有智慧地講、充滿情感地講,講得學生愿意聽、聽得進、想得明、悟得透是很好的啊!”
首先,在備課活動中,教師應該更充分的備學生,而不是簡單的備大綱。教案程序設置的再好,再完美,它不一定能有效、充分引起學生興趣。在充分的程序設置中,學生只是機械的“操作工”,對學生來說,只是一種應和、配合,這堂課又能有什么收獲、感悟?所以在課堂學習中,一定要有適度的學生自由學習空間,通過自主學習的樂趣,引發學習興趣,達成教學目標。
其次,要注重知識的前后聯系,教學設計真實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文科歷史老師,上課不可千篇一律,要努力緩解學生的學習疲勞,采用更新鮮、更有趣、更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得更開心一點,學得更好一點,學得更積極一點,而不是采取“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無為態度。所謂教學方式的有效性,應該是針對學生特點而采用的方式,是充分考慮學生現實狀況的教學方式,設置有效問題,環環相扣,充滿引領和感悟。
第三,更加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達到真正育人的目的。在高中生性格形成期,習慣養成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人生觀、價值觀非常關鍵。在授課過程中,時常發現,學生們對于課堂起哄非常熱衷,對于歷史事件、人物中的反派活動模仿得惟妙惟肖,對于演練正義的活動、正派人物反而覺得羞愧,尷尬。如果這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進入社會活動中,將是什么后果……所以,我們需做好情感態度價值觀導向,做好育人工作,將扭曲的是非觀、人生觀、價值觀矯正過來,達成教育的目的。讓學生真正的了解歷史,領悟歷史,學好一門課,做好一個人。
有時課后會有一種無力感充斥心頭時,我會靜下心來,對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我這樣講,他們聽懂了嗎?我有沒有扼殺他們思維的主動性?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于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學生入了門,上了路了,他們能在繁復的事物之間自己探索,獨立實踐,解決問題了,豈不是就用不著給“講”給“教”了?在這些日常反思中,作為年輕教師:更深刻的感悟到,在教學中,反思才能有進步,進步了更需要反思。即使“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參考文獻:
[1]趙亞夫.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黃牧航.歷史教學與學業評價[J].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3]林中澤.廣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師培訓系列教材——歷史[J].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4](美)荷克斯著,楊希潔譯.差異教學: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成功[J].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新疆阿克蘇農一師一團中學)
作者簡介:王睿穎(1982-),女,新疆阿克蘇農一師一團人,長期從教于農一師一團中學一線教學崗位,研究方向: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