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瀛
?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視角的大學生就業心理探析
任瀛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深入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呈現出普遍化特點。這一特點成為導致大學生就業問題嚴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當前大學教育中不僅僅要對大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行培養,還應從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進行調整,使其形成健康的就業心理,緩解社會當前的就業問題,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就業心理的現狀,探討如何從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更改大學生不科學的就業心理;同時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形成的原因進一步分析,探析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是其重要的影響因素。旨在全面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 就業心理 現狀和成因
近年來,我國的人力資源主要呈現出不合理分配的總體特點。大學生就業率低、失業率高,而部分企業則出現“用工荒”的情況。這一現狀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因而有效分配人力資源,引導大學生填補“用工荒”的空缺對于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總體而言,各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造成當前就業結構矛盾突出的重要因素。
一是,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當前大學畢業生生活一帆風順,缺少歷練,因而缺少對社會發展建設的責任感,同時對于職業缺少正確的認識。在就業問題上,大學生主要以薪資高低作為擇業就業的重要標準,而忽視對自我價值的樹立、對人生發展進行規劃。因而,當前社會上一些基礎性、較為辛苦的工作缺少從業人才。如野外施工等。
二是,當前大學生擁有一定的區域擇業心理。如北上廣成為眾多大學生的擇業首選,而西北、西南、西藏等地區的發展缺少人力資源。另外部分學生習慣安穩,不愿意遠離家鄉,形成一種畸形的區域擇業心理。
三是,眾多大學生在畢業后選擇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逃避社會生產行業上的壓力和挑戰。在進行面試時,部分學生夸大自我能力,導致用人單位對學生能力誤判,最終造成求職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不信任[1]。
大學生就業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一是大學生的就業心理誤區。主要為畢業生對于實現自我價值的認識不清,貪圖安逸享樂。
二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就業市場的供求失衡,如高等技術人才的缺少,基礎性工作崗位的人員的空缺。同時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導致城鄉就業不均、沿海和內陸地區就業不均。
三是制度的原因。一方面國家制度的完善提高了各種考試的公開、公平和公正程度,驅使更多畢業生進行深造或是進行公務員、事業單位等事業機構考試;另一方面當前高校經營管理的市場化,越來越多的高校對熱門行業和熱門專業過分依賴,導致熱門行業的畢業生供大于求,其他行業的畢業生數量供小于求[2]。
(一)調整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重要方式在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大學生的就業心理發展根本性改變,才能改變當前的就業形勢,推動經濟的全面發展。
1、加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修養的學習,增強實例授課
具體要求為,運用先進的實例進行授課,要求學生能夠認識到自我價值的重要性,自覺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做出貢獻;增加優秀畢業生擇業就業榜樣的宣傳,深化大學生的職業觀念、道德觀念。同時,學校可以舉辦各種宣講會,對學生的就業心理進行正確引導,及時消除錯誤的就業心理。
2、加強學生對優秀中華傳統理念的學習,增加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中“仁、義、禮、智、信”等優秀價值觀念,是學生形成誠信意識的重要基礎。由于當前大學生在就業活動中缺少誠信觀念,導致用人單位、就業者兩者之間誠信缺失,不利于就業活動的展開。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優秀理念的學習,能夠增強大學生對歷史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掌握,從而以復興中華為自己求職的導向。
(二)創新高校教育模式,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當前高校教育中,必須從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進行培養,推動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鼓勵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同時從思想政治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解決困難的能力,還應該宣傳積極成功的創業案例,宣傳國家的相關政策,提高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認同感。例如,某高校通過宣講會,將國家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優惠政策宣傳給學生,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技術指導和基礎設施,最終鼓勵該校眾多大學生進行創業活動,帶動了該校的就業率。
綜上所述,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特點。而大學生的自身發展情況、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社會上各項條例政策都是造成大學生就業心理的重要因素。因而,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環節中入手,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高校主要從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修養課程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創新教育模式等方面進行大學生就業心理的優化創新。
參考文獻:
[1]劉鵬飛.對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如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1:13~15.
[2]胡小軍.論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價值與實現路徑[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0,02:39~43.
(作者單位:陜西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