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偉 郭 娜 劉曉彤
“慕課”對形勢與政策課程改進的影響及作用
郝 偉郭 娜劉曉彤
慕課作為信息技術發達下的教育產物,是一種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形勢與政策課程內容極具開放性、時效性,與慕課開放性、高效性的特點相契合,兩者結合,完成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并推動慕課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擬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通過精確的數據分析,發現目前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闡發慕課在推進形勢與政策課改革進程中起到的作用。
慕課 形勢與政策 優勢
形勢與政策課程是大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知識、探究國際形勢的主陣地,然而因為課程自身內容的龐雜性、開放性的特質,要求學生更自主性、發散性思維的學習,傳統課堂“大滿灌”式的教學模式顯然無法與之相適應,因此近年來,形勢與政策課程在教學中的問題日益突出,推動此課程改革的呼聲也日益高漲。當今社會已進入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對形勢與政策課程而言是發展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信息技術的提升為此課程的創新發展提供了發展平臺和技術手段,另一方面如何恰當地將技術引入教學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難題。
為深入了解山東省大學生對傳統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看法,比較分析慕課教學與傳統課堂的差異,發掘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的不足和缺陷,并通過解析慕課教學的優勢得出慕課教學對于改善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不足的啟示。筆者在山東省內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交通大學、濟南大學四所大學發放400分調查問卷中,收回有效問卷380份(有效率為95%)通過調查與訪談可知,形勢與政策課程雖然在理論上地位很高,然而因教育制度、教育資金配置等一系列問題,在現實教學中卻并沒有將其置于重要地位。教學制度的不合理,弱化了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地位,因其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缺乏嚴格的管理,教學組織散漫而無序,教學手段單一落后,教學模式漸趨僵硬化。總之,形勢與政策課程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方面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具體如下:
(一)傳統課程教學模式僵化
根據調查可知,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模式明顯存在師生互動不平衡的問題,“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占一半以上,這種教師在課堂上處于絕對領導地位的教學,顯然不符合科學的教學規律,學生在被動的學習狀態下很容易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教師一人承擔全部課堂教學任務很容易精力不足,無暇顧及課堂紀律,喪失學習興趣的學生往往會趁機鉆紀律的空子,進行隱性或者顯性的逃學,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二)傳統課程教學手段單一
通過調查與訪談,我們了解到這幾所高校中,教師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PPT或者網絡視頻等一些比較簡單的手段和工具,但這對于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長久發展仍然是不夠的。形勢與政策課程內容帶有開放性和時效性,網絡是傳遞信息最快、最便捷的載體,如果不能掌握信息技術,顯然失去了一大教學優勢。
慕課(MOOC)是基于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而產生的一種課程模式。他是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音譯,“慕課”即“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不同于一般網絡公開課,慕課是對傳統課堂的仿真,因具有與傳統課堂相似之處,但課程環節更完善。基本表現為:教師講授——學生學習、互動——練習——測驗(教師測評、同伴互評)——慕課證書。這種約束與自由力并重的模式使得其進一步推行提供可行性。另外慕課其他優勢也對促進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改革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慕課多種相對優勢可彌補傳統課程模式的不足
調查統計顯示,有45.6%的受訪者認為,慕課教學能突破傳統課堂時空限制,隨時隨地隨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形成極具自主性的以興趣為中心的課程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為了便于學生接受,慕課教學視頻一般短小精悍,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學信息明確清晰,將系統的知識打碎,使其零碎化,化整為零。
(二)“翻轉課堂”顛覆傳統教育理念
慕課是極具自主性的課程學習方式,若完全放任學習者自學,很容易形成半途而廢的后果,因而將課下線上學習知識點,課上教師講解、學生討論交流相結合,形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基本是對傳統授課模式的顛覆,打破了課堂完全由教師主導的局面,教師更多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并將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觀念、方式和習慣,并逐漸影響著教育教學。形勢與政策課的傳統課程模式的殘留的弊端影響并制約著這門課程的長遠發展,而新興的慕課教學模式卻在技術和運行上提拱了強有力的支持,因而堅持運用慕課技術和“翻轉課堂”模式,推進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向前發展,才能引領教育的前沿。
[1]葛彥東.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
[2]顧曉英."問題意識"與"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創新[J].經濟研究導刊,2011(27).
(作者單位:濟南大學)
郝偉(1981-),山東濟南人,濟南大學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辦公室主任,吉林大學馬克思主基本原理專業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