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艷
?
新形勢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張素艷
【摘 要】在現代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快節奏的生活無時無刻充斥在我們身邊。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人們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生活與學習壓力等。如果人們對此不能良好的適應,很容易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事件,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對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予以密切關注,尤其是針對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這一群體。本文就當前的新形勢,對學校設置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現狀、必要的改革措施進行了認真探討。
【關鍵詞】新形勢 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教學改革
(一)學校未對心理健康教育予以足夠重視
雖然不少學校都已經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大多流于形式,純粹是為了應付國家相關的教育政策要求,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去落實這項工作。一些學校即便設置了心理健康咨詢室,然而由于宣傳不到位,再加上人們受傳統思想的限制,不愿將個人的心理問題放到明面上來,導致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效果不能落到實處。
(二)專業的心理教學人才嚴重缺乏
心理學專業在很多年前都是一項冷門專業,只是在近些年來由于受國外的影響才逐步發展與熱門起來。但是從現實角度來講,我國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步很晚,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建設存在很大不足,因此缺乏足夠的專業的心理學畢業的教師人才。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
雖然學校已經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設置為公共必修課,但是不得不說這門課的課程設置仍然存在很大缺陷,比如說一些學校僅僅在大一新生入學時安排了此類課程,而沒有做到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學生求學的全過程。而且不少學校沒有根據不同的專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課程內容太籠統,沒有針對性。總而言之,當前的絕大多數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極其不合理,并不能發揮實效作用。
(四)教學模式與學生實際需要不符合
目前不少高校仍是采用理論教學的模式,一味的在課堂上講述那些高深的心理學名詞等,沒有做到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學生也難以領會到其中的要領,導致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一)學校應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在當今越來越復雜的社會大背景和層出不窮的學生心理問題的現實形式下,學校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切實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和積極處事的心態,從而提高學生適應困難挫折和復雜社會的能力,真正培育出合乎社會發展要求的健康型人才。
(二)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建設
國家應不斷完善與強化心理教育學專業的相關建設,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的專業素質的培養,明確這門課的教學不能依賴一些兼職人員來負責。當前不管是心理學專業人員還是兼職人員,都要進行心理學知識的強化提高,比如通過團隊輔導、經驗交流等方式展開教師的在職學習以及專業培訓工作,提高學校現有心理教學人員的專業水平。
(三)優化設置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應結合學校設有的不同年級和專業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現實需要,合理規劃與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確保學生在學校的不同時期都能學到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全校學生的心理素質。除此之外,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適時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或調查問卷等,從而了解到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并且根據學生的反映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有效的調整與改進,以實現學校心理教學課程的優化設置。
(四)結合學生實際不斷調整教學模式
在教學課堂上,教師應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如結合圖片、視頻等對現實中的相關案例,讓學生小組討論分析,在學生做出自己的回答后,適時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以實現寓理于景,將生硬難懂的心理學專業知識轉變為生動的案例教學。從而讓學生充分的融入到教學中,體會到案例中的哪些方式要努力避免,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借鑒學習,為學生今后的心理健康行為提供有效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同時,應讓學生利用網絡等方式對相關教學老師的教學效果進行如實評價,然后將評價結果反饋給教學人員,從而促進教學老師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我們必須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學生、社會以及國家的健康發展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應加強對其的重視程度,并且積極尋找有效的應對措施,以努力解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參考文獻:
[1]孫福兵.;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24.)
[2]吳曉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J].陰山學刊,2009(02).
[3]吳彩霞;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03).
作者簡介:張素艷(1979-),女,漢族,廣西興安人,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系,本科學歷,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