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翠蓮
【內容摘要】高中階段的物理難度大大提高,一些學生(尤其是文科生)由于種種原因屢屢遭受挫折,知識漏洞越來越多,最后成為了學困生群體。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應該著眼于每一名學生的發展,因此對于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也應加以關注。為此,本文對高中物理學困生的轉化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 學困生 轉化策略
高中物理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有的學困生形成原因是基礎薄弱,有的學困生則是因為缺乏信心,還有的學困生是因為缺乏興趣,不一而足。作為物理教師,應該切實、深入地分析學困生的學習短板,有針對性地對學困生的學習加以指導和鼓勵,促使學困生真正實現轉化,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一、鞏固基礎
物理同數學、化學等理科一樣,需要堅實的基礎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然而部分學困生在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基礎沒有夯實,因此在后面的學習中越來越難以取得良好的成績,這也是絕大多數學困生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為此,教師要實現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就必須要鞏固學生基礎,夯實基礎。
二、進行心理疏導
學困生長期處于學習困難之中,其心理勢必會有較強的挫敗感與自卑感。少數學困生會因為這種挫敗感與自卑感而奮發努力,取得進步;多數學困生則會因為這種心理上的自卑而對物理產生懼怕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心理疏導,使學困生樹立學習物理的自信心。為此,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關愛學困生
學困生常常是容易被忽略的群體,這使得他們往往會缺乏關愛。為此,教師應該對高中物理學困生多一些關愛,使學困生在心理上產生溫暖的感覺,這種溫暖的感覺會是促使學困生“親其師,信其道”態度的重要觸發點。
2.化解心理問題
要從心理上對學困生進行必要的指導,要讓學困生明白,他們之所以成為學困生很多時候是自己的心理因素所造成,自己不能戰勝自己自然就很難改變,教師要多對學困生心理加以引導,使其盡快擺脫學困生尷尬的處境。
三、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困生普遍對高中物理缺乏學習興趣,這也是導致他們學習成績難以改進的重要原因。為此,教師應該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困生通過濃厚的學習興趣而提高物理學習水平。
1.生活化的教學
將生活中的現象跟物理實驗聯系起來,使學生領悟到生活的奇妙和物理的實用性。在高中階段學生一般具有求動、求知、求趣、求異、求新等心理特點。如果教師利用其心理特點,精心組織和設計課堂講授內容和實驗內容,把課本知識和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新奇的現象或較為先進的實際應用聯系起來,學生就會很感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2.游戲化教學
學困生都喜歡做游戲,為此教師可以“投其所好”,在課堂中開展一些游戲活動鼓勵學困生參與,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實現物理水平的提升。例如,在講到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時,教師可以開展“拋繡球”的游戲,重點邀請學困生參與。拋“繡球”時,只有“繡球”和接球人的連線是“繡球”在該時刻的切線方向時,才能夠接到“繡球”,這個方向就是“繡球”在該時刻的線速度方向。這樣學困生能夠快速了解和掌握圓周運動的線速度。
3.課外實踐活動
學困生雖然課堂學習積極性不足,但是只要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學困生肯定是最積極、最活躍的群體。為此,教師應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讓學困生切實感受到物理是實用的,通過實踐達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穩固學習興趣的目的。
四、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學困生認真聽課的習慣
學困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常常會走思,導致一些知識點沒有吸收,后面的學習難以繼續。為此,教師應該切實培養學生認真聽課的好習慣,比如多提問學困生、多鼓勵學困生、多開展課堂實踐活動吸引學困生參與等,使其形成認真聽課的好習慣。
2.培養學困生記筆記的習慣
記筆記是物理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它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記憶知識,在復習的過程中提綱挈領,收到良好的效果。關于記筆記的要點,教師則可以傳授學生:要處理好聽和記的關系,不能為了記筆記影響了聽課效果;要有選擇地記,不是記得越多越好,記得過多反而顯得累贅,給復習帶來不便……當然還有很多記筆記的要點,教師可以更多地傳授給學困生,培養學困生養成良好的記筆記的習慣。
五、結語
學困生的轉化是艱巨而具有獨創性的任務,不僅需要教師付出巨大的努力,也需要學校、家長和學生方面的積極配合。希望教師能夠更多地團結家長與學生,做好各項工作,以實現學困生的轉化。
【參考文獻】
[1] 武文學. 高中物理學困生學習動機的實證調查與影響因素分析[D]. 廣州大學,2013.
[2] 付元爽. 基于多元智力理論對高中物理學困生轉化的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學,2012.
[3] 呂榮華. 農村高中物理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其轉化對策[D]. 華中師范大學,2007.
[4] 王書方. 高一物理學困生成因分析與轉化策略之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2007.
[5] 黃永江. 農村高中物理學困生歸因分析及有效轉化的實踐研究[D]. 江西師范大學,2007.
(作者單位:江西省寧都縣寧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