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寧新疆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
武術運動在“終身體育”思想上的實現與功能淺談
賀寧
新疆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830054
摘要:中華武術運動形式及其精神思想的博大與深厚能夠承載和覆蓋一個人整整一生的身體鍛煉需求和心理養成需求,無論是在人類的生長發育階段、成熟階段還是身體機能的衰退階段,武術運動及其文化內涵都能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這一本質恰好與我國所提出和倡導的“終身體育”思想相吻合,對我國終身體育事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關鍵詞:武術運動“終身體育”思想適應性
終身體育的其中一個含義的內容是指人從生命開始至生命結束中學習與參加身體鍛煉,使終身有明確的目的性,使體育成為一生生活中始終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在對這一觀念的分析中可以發現我國武術運動無論從內容、形式和思想上都能充分迎合“終身體育”這一思想。豐富的武術運動內容、豐富的武術文化提供著不同年齡段、不同人群的各種體育運動、身體鍛煉、身體保健的需求,武術運動可以承擔起人的一生中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因而充分開展武術運動有利于我國“終身體育”思想的發展,有助于終身體育事業的建設。
為了充分發揮體育在培養全面發展人的積極作用,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我國的體育理論工作者和體育的實際工作者在國際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歷經了數十年的實踐和理論研究,結合我國的國情在親身經歷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終身體育的思想。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終身體育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人從生命開始至結束一生,學習與參加體育鍛煉活動,使體育真正成為人一生始終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武術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同樣對力量、速度、耐力、柔韌以及靈敏有較高的要求,通過身體各部分肌肉和骨骼關節的共同作用完成有難度有觀賞價值的動作。這一特性滿足“終身體育”思想中身體鍛煉的要求,現今武術發展迅速,在開放的形勢下,“推奧”的作用下,武術套路分為兩大支系,一是保留傳統攻防意思、傳統思想的傳統武術,以及更加符合奧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強”現代武術套路運動。二是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以體育的體系化、整體化為目標,為人在不同時期、不同生活領域中提供參加體育活動機會的實踐過程。武術作為一項以身體動作為主追求“難美”類型的體育鍛煉適合鍛煉場地硬件條件要求較低,在繁多的武術流派中無論是少年武術還、太極拳還是健身功法,幾乎適合每一階段的不同人群,十分容易在人民群眾中普遍開展。
大部分學者認為人類的生命通常可劃分為生長階段、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人類的第一個階段一般需要20到25年,這一階段身體各項機能都處在上升時期。第二階段有機體成熟到35至40歲間,身體各項機能比較充沛。第三階段從35至40歲開始,身體各項機能開始明顯衰退,其中腦力在50歲前后處于高峰,此后也開始衰退。終身體育就是依據人體生長發育與發展的規律及衰退的不同表現,提出在人生的不同年齡段采用積極而有效的鍛煉方法,主動去適應有機體的生長發育和衰退的影響。體育運動是維持人體機能、體能處于較好狀態,增強體質的有效手段,在人的一生中都必須選擇不同的身體鍛練的形式和內容,以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因而終身進行體育鍛煉是提高身體健康的有效方式。由于人的健康狀況不是一成不變,體質的強與弱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因而只有經常進行體育鍛練,有效地增強體質,從而達到終生受益。[1]
武術是包含在中華民族博大文化之中,也包含了博大的文化為一身。是我國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武術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斗為運動形式,武術發展至今以經歷了各個時期的變遷,貫通了中華各民族的生活實踐、軍事戰爭和社會活動。形成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文化內涵宏大的運動形式。并且具備了健身、防身、修身養性、競技和娛樂的多方面功能。
通常我們將武術按其功能分為:競技武術、健身武術、學校武術、使用武術;按運動形式可分為:武術功法、武術套路、武術搏擊。無論以何種形式將武術劃分成單獨各項,武術的各種形式和功能都是相互聯通相互作用的。每一單項都需要有其他各項的相互融合和支撐。這一現象很適合“終身體育”的需求。武術作為一項運動便十分適合每個個體參與者的不同生命階段。
武術是由原始時期的生存和防御演化而來,經歷了各朝各代、不同時期文化的影響下發生著與生產工具和勞動技能發展同步的演變。不斷的吸收著歷史和文化,孕育出博大的技能和思想。第一,因為武術作用在人身上的功效也是巨大的,武術在身體鍛煉上強調內外兼修既是身心兼修。武術的這一思想與我國中醫理論是屬于同一思想理論的支撐。第二,武術的原始作用是攻防技擊,所以直到現今,武術套路運動依然含有豐富的攻防意識和內容,并在武術散打中將不同流派、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武術技擊方法與思想進行融通并予以呈現。第三,武術思想融合中華各家思想,融合民族優秀禮儀和優秀思想,通過武術的教與學的過程傳達,磨練磨練意志品質,修身養性。第四,武術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娛樂價值,并對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有巨大作用,并在這一過程中達到良好的社會交流。
3.1武術運動對生長階段的功能分析
生長階段包括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成長的兒童在各年齡階段身心都有較大變化。兒童期的成長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嬰兒期(0~3歲)、幼兒期(3~6歲)、學齡期(6~12歲)和青春期(12~18歲)。武術運動的影響可以從幼兒期開始。
幼兒時期場地武術運動只要以圍繞基本功的學習與練習為主,武術基本功是指為更好地掌握武術技術,發展某項專門素質的基本功法練習。[2]由于幼兒各項身體素質比較差,力量、耐力、爆發力等較差,無法完成難度較大的武術動作,只能學習簡單的基本功做基礎,相對于力量方面的欠缺,這一時期肌肉的延展性及柔韌性較好,身體較為柔軟可以較好的發展柔韌性練習。另外,這一階段通過武術的學習開始灌輸武術精神與思想,中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培養人的獨立性,提高人的接收信息能力,培養人的注重力??茖W證實武術運動對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與作用。
學齡期兒童年齡在6到12歲之間,這一階段兒童的智力和體力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豐富的武術內容開始慢慢介入其中,樣式繁多的武術種類給兒童提供了寬泛的學習機會,在幼兒時期基本武術練習的基礎上,學齡期兒童開始學習具有一定規范性的兒童武術套路,進一步發展武術基本功的同時學習更多運動技術。武術套路的介入,快速提高兒童腦力與體力的綜合發展,多數兒童規定武術套路需要練習者對自身規范要求,動靜結合、神態端正、精神充沛。規定套路的學習與練習中要求動作規范,這一功能完美的塑造了兒童的身體形態,改變了身體不正確的姿勢,增強了身體的靈活性與協調性,促進了骨關節以及肌肉的發育。[3]科學證明,此階段由于受到不良生活習慣所導致的骨骼肌肉變形能在武術練習的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矯正和恢復。同時內容豐富的武術套路的學習提高了兒童的注意力、記憶力接收能力和模仿能力,對兒童智商的提高有良好的影響。
青春期階段為12~18歲,到18歲為止,此階段兒童的各項機體機能達到最高水平,心理發育正在需要更多的經歷好機會得以發展和完善,此時武術套路自選類項目的奧林匹克體育精神能夠充分激發兒童的運動機能,同時豐富的武術套路比賽提供了兒童發展心理、生理的有利條件。從參加武術套路比賽和武術散打比賽的賽前訓練、比賽過程和賽后總結中,兒童的身體機能、運動水平和心理健康成長都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和促進,并且促進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隨著兒童文化與見識的增長,武術的深邃思想開始對這一時期的兒童起作用,幫助這一時期兒童建立民族價值觀、民族認同感和自我認同。
3.2武術運動對成熟階段的功能分析
此階段身體各項機體機能發展完全,此時盡力充沛,生命力旺盛。這一階段也是生活最為繁忙,工作壓力較大時期,需要適度的體育鍛煉進而緩解工作壓力,緩解由于工作帶來的身體不適。武術運動對場地設施的要求相對于其他運動項目而言較低,普通練習情況下,只需要一塊較為平整地表不過于太硬的場地即可。所以很容易開展起來。武術運動對身體肌肉和關節的活動作用甚佳,武術動作要求身體的每塊肌肉每處骨骼參與其中,不同的武術套路要求演練風格和動作要求不同,但每種風格的武術套路在運動中都能夠充分調動起身體各處進行非常規活動,從而有效地緩解因長久伏案工作或體力勞動對身體帶來的不健康。
武術套路運動的運動形式為需要不斷調動身體各小肌肉群配合大肌肉群和身體各關節非正常運動的運動模式,能夠充分調節人體運動機能,肌肉關節,是指達到較為平衡的狀態。并且如果沒有得到充分的熱身,鍛煉者能從套路運動過程中明顯的感受出來,從而降低運動難度,是運動負荷和強度逐步提升,因而較少出現由于突然過度運動和缺乏運動前熱身而造成的身體傷害。
3.3武術運動對衰退階段的功能分析:
在生命的衰退階段,重點在于養生,隨著現今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科學的不斷發展,中醫養生已經越來越普及和得到廣泛的認同,武術的養生理論與中醫的養生理論同屬一類理論思想。武術運動的養身功效也越來越受歡迎。這一階段,由于身體機能的衰退,較為劇烈的體育活動已經無法適應此時的身體技能,于是太極拳便提供給這一人群更廣泛更豐富的鍛煉條件和健身條件。
在太極拳之中種類繁多,并且在基本派別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創新。太極拳屬于武術一大拳系,是一種中國古代的“陰陽”理論來解釋拳理而命名的傳統拳術。主要的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太極拳具有很好的強身健體、養生保健價值和醫療康復作用。[4]在多次的社會調研中證明太極拳在豐富老年人體育鍛煉生活、增進老年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在華夏大地上延續近數千年,現今呈現在世人眼前的是一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思想深邃的體育運動。它的博大與深厚能夠承載和覆蓋一個人整整一生的身體發展需求和心理發展需求,在現今社會觀念,物質文化,精神文化錯綜復雜的形勢下,武術運動與武術文化依舊光輝奪目,它依然充分適應我國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無論是武術的不同形式,武術運動的各種流派,還是武術獨特的精神文化思想都完全符合我國提出的“終身體育”思想,并在“終身體育”思想上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盧元鎮.社會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0-204.
[2]紀秋云.武術(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教材)[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126.
[3]張瑞平,周馨.談武術教學對兒童少年的影響[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4(02).
[4]紀秋云.武術(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教材)[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126.
The Realization and Function of Lifelong Sports Concept in Chinese Wushu
He Ning
(P.E.Schoo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 830054,China)
Abstract:The thoughts of Chinese Wushu form and spirit can support and cover one’s whole lifetime physical exercise demand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demand,whether in human growth stage,mature stage or recession stage of body function,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Wushu can be targeted to offer helps.This nature coincides with the "lifetime sports" thought advocated in our country,and plays a decisive help for the cause development of lifelong sports undertakings in China.
Keywords:Chinese Wushu“lifelong sports”Adaptability
作者簡介:賀寧(1990~),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3—00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