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龍 李俊恒 張敏玉溪師范學院體育學院,云南 玉溪 653100
?
玉溪市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現代化風險與規避研究
白銀龍李俊恒張敏
玉溪師范學院體育學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摘 要:現代化的發展為玉溪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帶來了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有助于民族傳統體育的多遠元保護。但以此同時,現代化也對玉溪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帶來了一些問題,要實現玉溪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對其面臨的現代化風險進行評估,并對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的規避。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 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代化風險 規避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1]。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地方的重視,很多地方政府都出臺了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來保護,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文化的多樣性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在很多地區民族傳統體育還肩負著傳承文化、維系民族團結穩定等功能,隨著我國現代化的建設,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態也面臨了新的問題,伴隨著現代化的進程,一些民族體育運動表現出了與現代化進程不相適應的一面,的確,現代化的發展帶來了我國經濟、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物質上有了新的保障,然而物質資源的富足并沒有讓人們的精神面貌發生實質性的改變,相反,一些傳統的思想和觀念正在隨著現代化的潮流一去不復返。因此,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要對其產生的風險進行全方位的評估,以促進玉溪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發展。
1.1維系民族團結穩定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身體素質和思想素質、提高社會生產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動改革進程及穩定國家大局、安定團結等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3]。玉溪市是一個多民族構成的市,也是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比較豐富的市,例如,新平花腰傣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少數民族支系,其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該民族的社會團結穩定起到了很大作用,特別是在節慶日和農閑時期,他們通過體育運動使得相互之間的關系更加拉近,人們可以通過這些少數體育民族文化遺產的活動中得到很多的交流機會。
1.2民族文化的象征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4]。玉溪市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玉溪市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玉溪市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而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能夠體現出少數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如玉溪新平縣花腰彝女子舞龍的起源須從祭龍儀式說起。花腰彝民族自古就有崇拜“龍”的習俗,信奉龍圖騰。花腰彝女子舞龍是展示花腰彝女子獨具民族特色風情的重要契機,也是花腰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要載體[1]。因此,玉溪市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起到了民族文化象征的作用。
2.1傳承人風險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我國的沿海地區對于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再加之我國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的特殊時期,發達地區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投入到現代化建設中去,玉溪市的少數民族同胞也改變了傳統的刀耕火種的落后生產方式,在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當今社會,村落少數民族群體需要背井離鄉到北上廣等地方進行勞務輸出,來獲得比在農村生產勞作更高得多的經濟收入[5]。在這種大的背景下,玉溪市少數民族村落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甚至有的村寨出現了全村基本沒有一個留守青壯年的現象,這些外出打工的居民一般每年最多回家一次,甚至是幾年回家一次,長此以往,玉溪市少數民族村落的傳承人已經出現了斷層的現象。這就是現代化帶來的傳承人風險。
2.2文化入侵風險
文化入侵為一個國家或民族對它國或另一民族通過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而達到的征服行為[6]。要征服一個國家,必須先征服他們的文化,現代化發展使得信息的傳輸變得越來越快,人們常常在討論傳統的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而歐美國家的圣誕節卻被國人高度的追捧,這其實也是一種文化入侵,其后果是十分嚴重的,一些歐美國家的電影、電視也無時無刻不在宣揚著西方的思想和文化。玉溪市的村落在上個世紀基本上處于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狀態,但進入信息時代后,村落文化的原始生態發生了很多變化,傳統的體育非物質文化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極大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村落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要保留原來的形態其難度可想而知。
2.3過度市場化開發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特性是活態傳承,主要是依靠傳承人的口傳心授和言傳身教。但隨著現代化發展,經濟利益的挖掘已經成為了這些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面臨的重要問題[7]。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市場化開發程度越來越高,市場化本身可以對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提供很多的資金支持,然而,少數民族體育運動在旅游等過程中開發過度又會導致失去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有的味道,玉溪市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度開發和包裝也不能幸免,一些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呈現方式已經與原有的形態偏離太多,這種市場化導致的變味傳承其實是十分有害的。
3.1對傳承人進行培訓
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普通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大致相似,保護和傳承起來難度非常大[8]。一般傳承的手段主要是經驗式的傳授為主,這種傳承方式雖然簡便易行,但是也存在著致命的弱點,就是很容易失傳,由于玉溪市少數民族非物質體育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制度出現之前并沒有專門的傳承人來進行推廣。我們應該認識到在經濟、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如果沒有專門的傳承人,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失進程就會加快。鑒于此,我們應該對玉溪市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專門的傳承人培訓,以應對現代化帶來的傳承危機。
3.2加大經費和政策支持
馬克思說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得到傳承和發展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持,玉溪市是云南省經濟、文化發展較好的地區之一,理應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給予一定的專項經費,主要使用在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和體育用品手工藝作坊的運作和保護方面。此外,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也離不開一定的政策支持,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準政策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因此,玉溪市必須在政策層面上進一步加強。
3.3非物質傳承人機制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主體包括傳承人和傳承單位,目前制定和實施的相關法律規范都沒有對傳承人下定義,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對保護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態文化,其最大的特點是無形性,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對傳承人的認定及保護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核心,傳承人是決定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否傳承下去的關鍵因素,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樣性又增加了對傳承人認定和保護的困難,目前制定和實施的相關法律規范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承人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地方法規,因為法律體系還沒有建立,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又具有多樣性和地域性,所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主要依據地方法規,但是因為立法技術等方面的問題,有些規范規定的內容和制度不夠科學和完善,存在一定的問題。在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和制度沒有完善之前,細化傳承人認定標準和確定各個主體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的責任分配則是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一個重點。
3.4建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玉溪市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于2004年啟動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工程,2005年8月成立了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遺產管理委員會,并在市文化局設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辦公室,全面指導開展普查、申報和建立名錄體系的工作。在經濟全球化和現代文明的沖擊下,非遺保護工作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保護中心的成立,使非遺保護工作有了機構保障,是玉溪市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將承擔全市非遺保護的具體工作;組織開展對非遺的普查、記錄,建立檔案、數據庫;負責落實非遺名錄和傳承人的申報工作;指導全市非遺保護計劃的實施;進行理論研究;舉辦與非遺有關的學術、展覽、培訓及公益活動,把非遺保護工作做好。通過該手段必將使得玉溪市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更加有序。
3.5保持本原性與多樣性
“原真性是定義、評估和監控文化遺產的一項基本因素。”1964年的《威尼斯宣言》對文化遺產的原真性也做了透徹的詮釋,明確表示:它是真的,而非假的;它是原本的,而非復制的;它是忠實的,而非虛偽的。玉溪市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著市場化運作帶來的失真性,通過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迎合旅游的開發,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因此,我們在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民族體育運動本身的色彩,在保護中一定要注意文化遺產必須是一地原有的,是一地所固有的,是有地域特色的原生態民族體育文化傳統原汁原味的延續和發展。不能哪些民族體育運動項目火熱就盲目跟風。其次,要注意尊重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樣性特征,我們都在強調文化的多樣性,以尋求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世界體育文化中的位置。在玉溪市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多樣性”同樣是不容忽視的。
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玉溪市在新時期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文化遺產具有“非人工再造和破壞后不可逆轉的特性”,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具有這一特性,這也為玉溪市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帶來了很多麻煩。玉溪市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現狀總體看來并不樂觀,其面臨的現代化風險主要是傳承人風險、文化入侵風險、過度市場化開發等幾個方面。玉溪市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傳承必須將其面臨的現代化風險合理的規避,這樣玉溪市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繁榮和發展也就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季誠遷.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1.
[2]謝中元.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核心價值觀傳播[J].四川戲劇,2015(5):15-19.
[3]孫家正.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總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徐 衛.關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思考[J].南方文物,2006(1):96-100.
[5]陳勤建.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的若干問題[J].江西社會科學,2005(2):107-117.
[6]汪立珍.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6(6):61-66.
[7]賀學君.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05(2):100-106.
[8]倪依克.蒸騰與困窘:當代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之惑[J].體育科學,2005(9):78-81.
On the Modern Risk Aversion of Yuxi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ai Yinlong Li Junheng Zhang Min
(School of Sports,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 Yunnan 653100, China)
Abstract:Yuxi modern development brought new techniques and method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being helpful for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various protection. But as the same time, modernization also brought some problems for protec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Yuxi national sport.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uxi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risks must be assessed on its modern face, and the existing risks must be effectively circumvented.
Keywords: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odernization risks aversion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2—0106—03
基金項目:玉溪市社會科學2015年基金項目,編號:Yxsk106。
作者簡介:1.白銀龍(1989~),男,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