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如潔
摘 要:在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過程當中,學生的作文實踐教育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因為作文實踐教育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思維,還可以促進學生樹立良好的語文思維,形成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小學三年級是學生學習寫作的起點,也是學生價值觀意識形成的重要階段,在此時做好學生的作文實踐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學習體驗,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作文思維,促進學生成長。那么,在農村小學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三年級學生的作文呢?為大家總結一些方法,以供借鑒。
關鍵詞:農村小學;三年級作文;作文實踐教育;問題研究
作文教學一直是三年級學生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制約作文教學發(fā)展的因素很多,在我看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作文批改。我們發(fā)現(xiàn),在許多學生的作文中,我們幾乎感受不到學生的靈性與活力,體會不到少年特有的稚氣與眼光,覺察不到敏感的情思和豐富的想象力,讀不到鮮活靈動的語言和獨特的表達方式。作文中沒有孩子,沒有靈魂,沒有個性,有的是千人一面的“裝在套子里的人”。要改變這種狀況,改革現(xiàn)有的學生作文教學模式是必要的手段之一,教師必須依據(jù)學生學習的現(xiàn)狀制訂三年級學生作文教學的思路,通過作文實踐練習提升學生作文的質量。
一、素質化作文實踐課堂的構建
在三年級小學生的作文實踐教學過程當中,小學生要體驗什么、探究什么,“課程目標”中都有具體的體現(xiàn)。實踐性的作文教學過程,不僅承載著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使命,更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信息傳遞、情感交流、思維碰撞的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小學作文實踐性教育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促進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興趣,增強協(xié)調能力。同時,作文實踐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重要的作用,加強課堂的素質感受體驗,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文實踐性的感官體驗作為學生興趣培養(yǎng)的第一要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從這個意義上說,作文不但是學生寫作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其世界觀、人生觀的集中表現(xiàn),所以教師不但要在寫作方法上進行指導,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道德品質、為人處世等諸多方面進行引導。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有低級和高級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師要站在理解、尊重學生的角度,改變以往作文引導教育中說教者的形象,與學生進行平等的、耐心的心靈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二、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fā)
教師應把學生寫作時注意力的培養(yǎng)與基本功訓練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排除外來干擾,維持長時間的、集中的注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觀察事物的能力,觀察力越強,注意力越高。所以,在作文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該要求學生細心觀察、時刻注意老師的示范和講解,并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興趣與需要對學生的直接影響就是學生的注意力,它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和需要,學生的學習才能愉快,才能有樂趣,而人只有在愉快和興奮的狀態(tài)下,才會具備創(chuàng)造力。因此,在教學中,用一些變換并且有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十分必要的。同時,老師需要依據(jù)學生的夢想特點采取個性化的教育方式,通過對每個學生成長過程中價值觀念的總結和優(yōu)化,找出各個學生夢想取向的具體方面,對學生自我夢想的樹立加以深化指導,給出具體的發(fā)展前景,充分激發(fā)學生為夢想奮斗的動力。“做人—作文”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作文批語必須改革,朝著“以做人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進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為契機教育學生邊作文邊做人。也就是說,作文實踐教育不僅要指導學生寫作,更重要的是能夠與作者實現(xiàn)心靈交流和溝通,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綜合寫作素質。
三、學生人性化作文教育實踐
學生的作文代表學生的內心世界,代表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想。老師把一份真誠、一份情誼借助文字注入學生情感的小溪中,讓它永遠流淌。教師通過作文指導與學生進行全方位的互動式交流,讓他們感覺在他們高興的時候,老師在鼓掌,在他們傷心的時候,老師在為他們流淚。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表達欲望,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與熱情。做人講究一個“情”字,作文也講究一個“情”字。學生既富于情感又難免不成熟,作文指導理應影響他們做人的尺度,引導他們遵循正確的做人原則,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芳草、有綠葉、有溪水的美好境界。學生作文猶如一架鋼琴,當你觸動它的琴鍵時,總會發(fā)出叮咚的聲響。但愿我們語文老師都能深諳樂理,真情投入,指導好學生的作文寫作,奏出和諧美妙的旋律,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生動評語中提高寫作能力,發(fā)展人格修養(yǎng),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心理世界用筆完美地描述出來,釋放自己的夢想。
農村三年級小學生的作文實踐教育是一個立體工程,要想做好此項工作不僅需要結合學生的作文實踐構建學生的作文夢想,更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人性化關懷,滿足學生作文學習的需要,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劉云生.兒童個體作文的源與流[J].語文教學通訊,2007(33).
[2]錢華.作文教學必須回歸生命主體意識[J].語文教學通訊,2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