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英
摘 要:為了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近幾年學校教育進行的新課程改革力度在不斷加大。小學數學教學在新課程改革下,在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新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境。主要通過分析小學數學在新課改下面臨的困境和問題,結合小學數學當前的教學實際探討了一些面對問題和困境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邏輯思維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由此可見,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再采取一味灌輸知識給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將課堂中的主體位置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新課改下,整個的教學過程都會發生改變,包括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與此同時,教師和學生也會面臨各自的問題。
一、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面臨的問題
1.教師面臨的問題
首先,新課程改革意味著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小學數學的教材、數學教學的方法都要相應地作出調整。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最先面臨的就是新的數學教材,而這其中的問題就是,雖然教材中的內容和過去教材中的內容沒有太大的差別,從表面上看新教材似乎只是在形式上發生了變化,簡單地說就是“換湯不換藥”。因此,教師很容易忽視新教材中的一些細節,在實際教學中則很容易走以前的老路,很難把握新教材的在數學知識結構編排與過去教材編排的不同,進而導致數學教學沒有根據新課改進行創新。
其次,由于小學數學新教材中的知識結構根據新課改的教學目標調整了難易程度,教師在教學時可能會出現與教材中知識點的難易程度的講解有所偏差,即重難點的知識講解詳略比例不是很合理,教學效果也就有所偏差。
最后,新課改也要求數學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但是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教師要達到新課改的目標要求存在一定的困難。數學課堂仍然更偏重于將數學基礎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現成的知識成果,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比較有限,對此還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可行的教學方案。
2.學生面臨的問題
根據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心理、年齡特征都是比較活躍的,小學生雖然沒有很好的自控力,但是他們對外在事物的好奇心是非常強的,這也就意味著小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學校教育進行新課改對小學生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新課改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學生在這個階段主要是處于接受和吸收新事物的階段,如果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沒有以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為指導方針仍采用灌輸法教學,學生則會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也會受到限制。
新課改下,學生在接受新的數學知識時,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學生對教師有較強的依賴性。小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主要依據教師的引導和教師設定的思維考慮問題,因此,比較容易忽視形成自己獨有的數學思維模式。
此外,在新課程改革下,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價值認識不清,他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數學教材是新的,但是數學學習的現狀和情況還是沒有太大的變化,因此,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對數學知識的渴求度仍然停留在過去的狀態和程度上。
二、新課改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措施
新課改下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各自都會面對新的教學和學習問題,但是從整個的教學發展看,小學數學教學仍然是走在前進的道路上。對于新課改帶來的影響,廣大的數學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兩點建議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1.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師必須改變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而目前我國產生了許多先進的教學方法,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本班學生數學學習的具體情況或者教材中不同的知識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以教材中的知識為主。例如,依據西師版教材,教師在教學小學一年級上冊的“10以內的認識與加減”時,可以適當地采取游戲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對10以內的數有更清晰的認識,或者教師也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清楚10以內加減的運算規則。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能得以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能增強。
此外,由于新教材中的知識編排與過去有所不同,為了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改變教學策略、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時,也應當注意學生是否真的吸收了某一堂課的知識內容,教學的質量是否有所提高。
2.注重對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
數學能夠鍛煉人的邏輯思維,也能鍛煉人的創新性思維。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新課改已經明確了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性思維,因此,教師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解決某一數學問題,但是教師還應當向學生強調自己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讓要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然后再給出解決數學問題的參考方案。
例如,在學習西師版教材中一年級的下冊“認識鐘表”這一章節時,教師主要以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聯系生活去想一想如何認識鐘表。在現代生活中鐘表似乎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看時間,例如,手機、電腦等,現在小學生使用手機的現象已經很普遍了,所以,當學生學習“認識鐘表”這一內容時,之前學生學的有關數的加減在此時就可以得到充分的運用,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鼓勵引導學生通過手機認識鐘表,從而對時間有正確的認識,使學生能靈活運用運算法則快速地算出有關鐘表和時間的計算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當前的新課程改革,對新課改帶來的教學問題積極應對。同時也要把握好新課改的內涵,適時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學,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適應新時代教學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劉忠鋒.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3(22):220.
[2]羅先國.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新課程(上),2014(11):12-13.
[3]于淑萍.淺析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中小學電教(下),2011(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