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鑄
摘 要:基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直接影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教學進展而言,小學數學較好地切合了新課標教學理念。但是,教學課堂仍然存在效率低、質量差的現象。因此,就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教學問題初探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新課標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要求教師鼓勵學生主動地學習、探討數學課堂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做好“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高效學習”三位一體。教師要有時效觀念,要在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關注教學時間的投入,切不可依賴“拖課”效應。研究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策略,并針對自己在課堂上的教學問題進行總結,完善有效教學體系。在新課標背景下,有效教學理論要深度貼合課堂教學互動,教師要把握課堂教學節奏,充分展開課堂有效互動,在互動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課堂教學效率。以下,我便結合詳細的教學案例與各位同仁一同探討。
一、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問題分析
(一)“機械灌輸”化嚴重
就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況而言,大部分數學教師具有端正的課堂教學態度,在課堂上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但是,在教學方法的掌握上,教師并不能達到教學要求,從而會出現教師一味地機械灌輸知識,學生一味地接受知識灌輸,形成課堂低效率與低質量的死循環,大大削弱了學生數學課堂的積極性。
(二)教學主體性差
在傳統數學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忽略了學生才是小學數學課堂的主體。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必須做到教學以生為本,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接受能力以及思維變化能力為己任,打造“積極、主動、探究、思考”的高效課堂,并有效地形成完整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體系。
(三)缺乏教學反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課堂的知識灌輸過程,而忽略了課后的教學反饋。教學反饋具有直接、明確的評價時效性,它能夠讓教師充分掌握課堂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在把握新課標數學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措施,做到及時跟進、迅速糾正。
二、有效教學策略
(一)增進師生情感,打造和諧課堂
教師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必須深入研究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與課堂學習問題,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溝通,使得小學數學課堂向“和諧化”發展。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的同時,要注重教學策略與情感增進的融合,立足于教學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不可面無表情、臉型僵硬,要以深厚的教學情感引領學生逐漸走向課堂深處,讓他們充分體會數學知識的奧妙。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讓教師解答,這樣可以讓學生參與課堂,并且拉近師生關系。比如,在學習梯形的面積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給老師出一道相關題目,由教師進行解答。這樣的好處是題目由學生設計,增加了他們參與課堂的機會,并且,學生出題目教師回答的模式能夠拉近師生關系,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
(二)開展教學活動,培養思維能力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不可依賴于教學灌輸,而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學習、探究實踐與合作溝通。教師要在課堂中豐富教學形式,及時開展各種各樣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理解與升華,充分培養數學邏輯思維與動手實踐能力。
比如,在西師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軸對稱圖形》的教學過程中,我在課堂上開展了剪紙小活動。讓學生畫一些軸對稱的圖形,如正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等。然后將這些圖形剪出來,并沿對稱軸分成兩半,取其中一份。在小組內,讓學生將所有剪出來的圖形進行混合,學生再隨機拿取剪紙,并制作出選到的剪紙的另一半。比如,一個學生選到了正三角形的一半,那么他需要制作出正三角形的另一半。
(三)做好“問題引入”
新課標數學教材的教學特點是一系列的數學知識點都是在相應數學問題的引入下所提出的。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深入研究數學教材內容,根據數學課堂知識的切入點來打造“問題引入”教學方式,創設問題引導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在西師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材第三單元《圖形的變換與確定位置》的教學過程中,結合銳角和鈍角、平移和旋轉的教學內容,我積極準備了問題引入環節。在課堂上,我首先提問:“長方體、正方體、圓錐體分別是如何得來的?”“角的種類有哪些?”“銳角與鈍角間有什么關系?”在這些教學問題的引入下,學生初步領會了平移、旋轉的數學思想,提高了數學思維能力。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到教學以生為本,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性格特征來探討高效教學策略,在教學反思中提高教學能力,進一步打造高效課堂。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給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一點啟發,進而更好地投身于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的建設中!
參考文獻:
[1]周君成.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研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7).
[2]成中正.探討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對策[J].新課程導學,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