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 要: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為了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并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學;發散思維;評價機制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美術課程教學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美術是一門藝術性課程,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獨特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科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激發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為創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為了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的優勢,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首先,利用課堂活動激發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以造型的學習為例,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童話故事引入課堂教學中。學生對這個童話故事是非常熟悉的,教師讓學生結合故事中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利用紙板、彩紙等材料制作小女孩的紙偶,并為小女孩穿上漂亮的衣服。教學時教師注重開展課堂活動,借助學生熟悉的事情展開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利用民間藝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將民間傳統藝術引入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以剪紙為例,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利用精致的作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師可以發給學生剪刀、膠水、各種顏色的彩紙等材料,讓學生仿照課件中的剪紙步驟進行剪紙活動,教師在學生剪紙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剪紙的歷史,加強學生對傳統美術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利用實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拓印的學習為例,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經過拓印的樹葉和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樹葉,引導學生觀察樹葉的特點并從中發現區別。教師利用對比教學的方法,使學生切實感受到美術課學習的樂趣,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的能力
為了在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的能力。集中思維指的是學生把有關的信息集中起來,通過對信息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或最佳解決方案的思維。發散思維指的是學生根據現有的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尋找多樣化的結果的思維,學生創新思維的產生是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集中思維的培養。以美術設計的學習為例,教學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選擇主題,如,校園或小區改造、學校或社區活動等,進行設計練習。小組學生共同確定設計的主題后,分工利用互聯網、實地考察、市場調查等方式搜集資料,搜集了豐富的資料后,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篩選和提煉,寫出規劃方案、制作設計模型并繪制設計的效果圖,完成本次設計活動。其次,發散思維的培養。如繪制與春天相關的美術作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想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其中有哪些有特點的景象,如柳樹發芽、農民播種、小草泛綠等。之后,讓學生自己畫畫,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畫完之后讓學生交換作品進行欣賞,利用相互欣賞的方式使學生了解到表現春天景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的訓練,促使學生形成獨特、新穎的思維,并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充分地表現,大膽地創造。
三、建立科學的課堂評價機制并注重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
為了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注重改變傳統的課程評價機制,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的創新活動。首先,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機制。新課標明確提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教師在面對學生的美術作品時,除了觀看學生繪制的圖形像不像,美術作品是否整潔之外,還要關注學生的美術作品是否體現出一定的創新意識,是否體現出認真的繪畫態度。面對學生的美術作業,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晚交,但一定要保證質量,教師還可以當堂批閱學生的美術作業,當面肯定學生作品中的成功之處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其次,給予學生積極合理的課程評價。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給予學生合理的課堂評價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發現美術作品的美,并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在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理解。
總之,在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為創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注重培養學生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的能力,建立科學的課堂評價機制并注重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潘強.淺談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9.
[2]劉素丹.淺談美術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J].教師,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