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發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9-000-02
摘 要 農村商業銀行作為農村信用社改革的產物,由于其以打造現代金融企業為發展方向,尤其是新的體制與舊的體制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亟待解決思想政治工作的機制重建問題。本文從思想政治工作在農商銀行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遵循現代金融企業特征要求、著眼思想政治工作職能轉變等方面提出了解決方案。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于新的機制模式;為適應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要求,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機構設置和職能轉變要同時進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職能從原來比較單一的“轉化人的思想”轉變到更多地參與農商銀行的經營管理工作中去。
關鍵詞 農村商業銀行 思想政治工作 機制重建
近年來農商銀行由被譽為“草根銀行”的農村信用社成功轉制,蝶變而來。作為我們黨一貫優勢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根據新體制的要求去重新審視和構建適應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機制,形成新格局,成為近年來紛紛走進人們視野的農商銀行當前需要認真思考和面對的課題。為此,筆者就此談幾點粗淺的見解。
一、建立與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機制是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和發展的需要,也是自身確立和運行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需要
農商銀行建立適應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機制,這個觀點前提是包含兩方面含義:一是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下,農商銀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必要的;二是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下,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按照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創新?,F代金融企業制度下的銀行管理不是也不應該是把員工放在被動的位置,而應通過對員工的管理,使其由被動逐漸轉向主動,把工作指令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變成員工的自覺行為。這種對員工思想的引導和調節而培養出的員工自我控制意識和自我控制行為的管理與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是相通的。農商銀行其思想政治工作只要在理念和運行機制方面在農村信用社基礎上做必要的調整,就完全可以融入脫離農村信用社后所面對的新的運行機制并貫穿于現代金融企業管理的全過程。
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是農商銀行整體工作的一部分,在這樣一個企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客觀存在的。從原來的農村信用社轉制而來后,農商銀行成為更加突出以盈利為主要目標的經濟實體,其思想政治工作要實現自身的價值,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保證和促進農商銀行自身盈利目標的實現。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下,一個銀行類金融企業和其他企業一樣不可能存在經營效益十分糟糕,而思想政治工作卻很出色的現象。
眾所周知,企業的經營效益是在企業中人的勞動過程中實現的。企業的經營活動,實際上就是人在一定思維支配下的行為過程。這個過程質量的高低,一方面決定了企業的經營成果,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行為主體的思想素質。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把提高員工的思想素質作為工作的出發點,這不僅在目標上與農商銀行業務經營相吻合,也從根本上強化了自身的管理。如果剔除過去農村信用社時期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些無力承當的內容,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在今天實際上滿足了自身在業務經營和管理方面的共同需要,并構成了農商銀行之所以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存在于農商銀行的原因。
二、建立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新機制必須遵循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特征要求
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特征,即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現已普遍為人們所熟知。按照國務院的要求開展農村信用社改革后,新成立的農商銀行與原農村信用社相比,產權制度由合作制變為股份制,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結構更加合理,股東話語權增強;農商銀行的監管標準比農村信用社更加高;農商銀行服務理念和經營模式發生了大的改變,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全面推進;產品創新的力度更強。在這種情況下,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于新的機制模式。比如,由于股東話語權的增強,農商銀行在經營管理中,要求要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預期效益。這一點對農商銀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其機制的構建也同樣適用。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下,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為促進金融企業工作服務,也要考慮這種服務的投入量與可能要達到的收益之間的比值(包括近期比值和遠期比值)。如果這種投入大于預期收益,那么我們就要考慮是否有必要進行這樣的投入,或者就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減少投入,增加效益。按照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這一特征要求,建立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新機制的原則,是在確保發揮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少機構的設置并簡化工作關系,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而機構的設置和職能與效率之間又是互為條件、互相聯系的,倘若機構重疊設置,則必然要在職能上進行多次分解,于是一項完整的職能往往就會因分解不當或分解過細而造成關系復雜,扯皮較多,從而影響工作效率。又如,隨著農商銀行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規范運行,農商銀行黨委如果繼續沿襲農村信用社時期“一元化”的領導方式,勢必造成農商銀行黨委的領導權力與法人治理機構的履職權利相沖突。因此,農商銀行改制完成后,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正確認識和處理黨委與“三會一層”(即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管理層)之間的關系問題,確保這個新建立的金融企業的黨組織與法人治理各個組織機構依法行權、依法履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這是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特征對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限制,也是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為適應其外部環境所進行的必要的自我調節。
三、建立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新機制必須著眼于職能的轉變
機制是指為實現目標所規定的機構及其相互關系和工作方式。機制之中包含著職能。職能是賦予一定機構、人員的責任和要求其應發揮的作用。判斷一個機制的優劣,主要是看其是否能履行職責和發揮作用。因此,建立與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相適應的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新機制不能只限于組織機構和人員編制,更重要的是要著眼于職能的轉變。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強并不等于增編機構和擴充人員;同樣,單純的精簡機構和壓縮人員編制也不等于建立新機制。因此,為適應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要求,農村商業銀行思想政治工作機構的設置要和職能的轉變同時進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職能從原來比較單一的“轉化人的思想”,轉變到更多地參與農商銀行的經營管理工作中去。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自我循環”和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與經營管理工作的“兩張皮”現象。
四、結語
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下,農商銀行對員工的管理應該是靈活多樣的,其中包括對員工的思想管理。而思想政治工作通過對員工思想調控達到對員工行為管理的目的,實際上就成了農商銀行企業管理的一部分。為此,我們在建立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新機制時,就要因應農商銀行適應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特征要求,樹立服從和服務于新的機制模式的思想。而對于農商銀行政工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的安排,也要考慮在融入了這些職能后,確保其如何有效行使。有必要指出,農商銀行思想政治工作職能的轉變是一種雙向性的融合,一方面它將農商銀行經營管理的一部分職能吸納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另一方面,它又將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職能注入給農商銀行其它管理工作。為此筆者認為,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下,農商銀行實行政工干部與經營管理人員交叉任職或互相兼職是比較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韓世春.國企黨委與法人治理結構關系探析[J].中國發展觀察,201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