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青華
【摘 要】興趣的激發是開展現代教育的前提條件,初中數學教學更是如此,只有真正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而且,初中數學學習的內容的難度比較大,對學生的抽象思維比較高,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遇到挫折,在這個時候,學習興趣是支撐學生堅持下去的最強有力的力量。因此,在現代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使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興趣;激發方法
在現代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開展數學教學工作的基礎。只有真正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讓學生產生強勁的內在學習動力,其能夠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克服問題、解決問題,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現代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的思考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以更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1采用多種教學方式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屬于義務教學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處于心理和生理發展迅速但不夠成熟的關鍵時期,數學教師的課堂興趣教學,需要抓住學生尚奇的心理特點,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的學習。初中數學教師想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進行興趣教學,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
首先,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采用圖畫教學的方式進行。初中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處于發展階段,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用圖畫教學的方式來喚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學習這部分數學知識時,數學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直線和圓的幾種位置關系,來幫助學生了解空間概念,這種畫圖的方式可以使數學教師將復雜的數學知識簡化,讓學生能夠更輕松的了解教師所要表達的意思,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
其次,需要教師注意運用課堂語言。教師的授課語言是一門藝術,有些教師語言粗鄙,常常羞辱學生,這不但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還會讓學生的自尊心受創,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再次,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穿插一些名人軼事,講述一些數學家的小故事活躍氣氛。青春期的學生喜歡新奇的事物,數學教師如果能夠在嚴肅的課堂氛圍中為學生講解一些有趣的數學小知識,就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自己的授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數學小常識、小趣聞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最后,還需要初中教師善于設置問題。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非常活躍,初中數學教師如果能順應學生的這種特點,善于巧妙的設置數學問題,能夠很好地調動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數學的興趣教學,還需要教師能夠通過多種教學方式,設置問題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有利于使學生在課堂上全神貫注的聽講,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效率。
2培養學習興趣要充分把握起始階段的教學
學生剛拿到嶄新的數學課本時,都會對新學期、新課標有一定的好奇,因此,教師要從起始階段抓起,讓學生在起始階段對數學學習留下深刻印象,延續對數學的興趣,牢牢把握新教材要求的目標。七年級數學起始階段的教學,側重消除學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學習興趣上做文章,以數學的趣味性、教學的藝術性給學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鐵上的鐵屑離不開磁鐵一樣,向往著教師,向往著數學學科。
3采用幽默語言,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語言交流是課堂上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思想溝通的橋梁。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們學習興趣的激發有較好的引導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課上應該幽默有趣,學生可以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并對正在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可見課堂教學的幽默性對于學生們的有很強烈的影響。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用一些詼諧幽默的語言進行課堂講述,并且投入足夠的熱情,這樣學生們在接受知識難點的時候就會更加認真仔細,也會投入更多的精力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進而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
4習題練習要“有的放矢”,不要搞“題海戰術”
習題練習,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極重要的環節,只有通過適當地練,才能打牢基礎,形成能力,編擬習題的原則是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通過一定時間的思考,大多能做正確為宜,可根據教學目標精選習題,力求概念習題化,體現一定的知識點和能力上的要求,采用題組的形式讓不同水平的學生來練習,充分注意題組的梯度,控制難度與數量,不搞題海戰術,不出偏題、怪題來難學生,在習題的形式上,可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出些鞏固概念的練習,培養能力的練習,暴露問題的練習,一題多解的練習,多題一解的練習等,可以先練后講或先講后練,也可邊講邊練,講練結合,通過練習,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動手動腦,獲得初步的成功,進而在成功的基礎上再進行新知識的練習,在輕松的練習中逐步積累知識,提高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能力發展情況,積極運用現代教學思想,找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最有效的辦法,這樣,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才會更加有保障。
參考文獻:
[1]王義堂,田保軍.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M].中國言實出版社,2003,7.
[2]傅海倫.數學教育發展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