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琦
【摘 要】中專學校的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傳統的灌輸英語教學法和枯燥的英語教學環境抹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聽、讀、表演”的特色英語課堂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加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真正做到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聽、讀;表演特色英語課堂教學;傳統教學;興趣;受益
藝術中專學校學生由于專業學習的長期影響,文化課都沒有引起重視特別是英語課,課堂上幾乎還是書、粉筆、錄音機、課堂教學沒有生氣。學生仍然充當著接受知識的容器。還有一些教師教學方式依然很陳舊,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太少。特別是在中專學校的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傳統的灌輸英語教學法和枯燥的英語教學環境抹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現代英語教學,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注重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接受。我認為,要轉變觀念,更好地實施新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必須格外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果說以前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老師傳授,學生記載)是因條件的制約不得已而為之的話,那么,在信息技術的發達、學校網絡資源的豐富前提下的今天,在采用上述模式,就是在繼續違背教材大綱要求,是一種有悖學生素質的發展的不負責任的工作態度。我們要充分利用已有條件,盡力改善教學手段和方法,努力優化課堂教學過程,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更加直觀更加貼近生活的呈現教材內容,使學生在有效時間內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首先,我們必須要摒棄上電教課準備太累,操作過程難的思想。這不是我們業務水平不高、業務能力不強的體現,絕不能當作不去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借口。眾所周知,信息技術已越來越成為人類立足于世的一種必不可少的生存本領。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腦師,肩負著陪養下一代的重任。如果自己都不會,怎樣去教學生,怎樣教好學生呢?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盡快行動起來,加強信息技術理論的學習,才能教學相長,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而不被淘汰出局。
21世紀的新課改要求教師更新觀念,外語教學也要有新的模式和理念。為加大教改力度,學校加強管理,抓好教研活動,強調充分發揮備課組的凝聚力,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片區交流,組織教師到兄弟校取經、聽課.校內開觀摩課、優質課評選活動。要求英語教師應有與新世紀發展相適應的改革意識,創新意識,每周教師至少一次集體學習研討,深刻理會課程標準的精神,了解教育改革動態、不同流派英語教學的特點,吸取精華,博采眾家之長,形成自身的教學特色。
與本校實際相結合確定“聽、讀、表演”的新課型。“聽”是學習者接觸新語言的第一步,有了一定量的“聽”,他們才能模仿“說出”。所以,本課型強調教師在新課教授的第一環節給學生足夠量的“聽”的訓練,教師可以從實際情境出發,以講故事,自述經歷等方法,講給學生聽,也可放錄音材料。在“聽見”的基礎上,學生會主動要求模仿,這是教師開啟第二步的時候,由于學生英語基礎薄弱,我們將第二步設計為”讀”,即大聲讀出聽過的語言材料,反復朗讀有助于他們的語音語調正確,同時初步理解所聽所讀的材料,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語言學習重在模仿,所以“背誦”是必不可少的學習環節。為了不使“背誦”變成枯燥乏味的過程,我們設計了“表演”環節。
“聽、讀、表演”課型的形成,我們的教學逐步從傳統教學思想中提升起來,汲取精華,倡導“學”與“用”并重。通常,我們認為英語是一門工具課,能把學生教會說英語、看英語,就相當不錯了,因而傾向于范讀、講解,而較少注意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太重視學生的參與。具體備課時,講稿上密密麻麻寫的都是單詞、例句、語段、語法知識,而很少設計有啟發意義、有思辨價值的問題。課堂上經常是“言者諄諄,聽者邈邈”,把相當一部分同學講倦了,講困了,講得一片“鴉雀無聲”,自己覺得教學秩序還不錯,實際上學生并沒有得到訓練,課堂教學效率低之又低。
依據藝術學校學生“動”即表演的特點。按照教學改革精神實施教學,設置一單元一話題,在對于教材內容通過“聽”“讀”來熟悉語言表達的同時,加入話題的表演,達到簡單自身話題經歷的表述。對踴躍并能準確表述的學生,理應給予鼓勵;對一時說不出,表述不甚連貫的學生,則應盡力發現他的可取之處,作一些鋪墊、點撥,引導他說;對基礎差、缺乏學習與思考主動性、暫時還比較被動的學生,則溫言相勸,婉轉地告誡。我認為,教師不要急于代學生回答,不要求全責備,而應有更多的耐心和責任心。這樣,課堂氣氛慢慢活躍起來,“動”起來。
我痛感“一言堂”式的教學背離英語教學的規律,痛感“滿堂灌”教學效率低下,很早就嘗試著進行教學改革。“一課一得”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完成一個學習目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依據課本和學生實際英語水平,也遵循著學生認知規律,精心設計表演情境,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并創建了濃濃的英語氛圍,英語課堂教學形成特色。通過舉辦英語演講比賽、故事會、辯論賽、主題班會,開展英語角、唱英語歌、校園廣播等一系列的活動,同時,教師在新課型的教學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課堂氣氛活躍,使教學效果更明顯;通過實踐,不僅學生的口語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學生的英語聽、讀、表演的能力也有了很大進步,同時也促進了專業方面的學習。
興趣是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學生有了興趣才能認真學習,以往很多學生就是因為聽不懂老師的口語,或者不敢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但是通過反復聽,反復讀,邊聽邊讀,邊讀邊聽,大量的活動表演課,通過大量的情景實踐,他們慢慢體會到了英語的樂趣,慢慢享受到了成功的樂趣,以往害怕英語的現象,變成今天人人爭學英語的大好形勢;在活動中,在課堂中,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一邊在提高英語口語能力,一邊也在提高英語的綜合能力,主要體現在,他們的聽力能力和閱讀能力方面,學生最害怕的就是聽力和閱讀,但現在絕大多數的學生正樂在其中,這都是聽,讀,表演的課堂教學帶來的效果。
學習英語講究眼到、耳到、口到、手到,更講究心到。好疑、善思,是一種良好的習慣,這種習慣不可能“渾然天成”,更多地要靠后天培養。在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責無旁貸地要擔負起培養學生勤于思考、敏于思考的良好習慣的責任。這樣做,當然是出于培養現代人才、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根本目的,同時應當看到,這樣做還有助于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在一個學生精神感奮、敏于思考、氣氛活潑的環境里教學,教師自己也是身心愉快的,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參考文獻:
[1]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8. 17.
[2]何廣鏗.《英語教學法基礎》.廣東: 暨南大學出版社, 1996
[3]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上海:上海外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