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艷瑩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將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到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既符合新課改背景下對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又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相融合就成了現在初中數學教師教學的主要趨勢。主要提出了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幾點策略,為數學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信息技術;初中數學;有效教學
數學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空間想象能力的主要途徑。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應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抽象難懂的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從而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難點,更好地啟迪學生的思維,為實現有效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實踐,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一、創設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熱情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是新課改教育教學背景下一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模式。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會被激發出來,并使其跟隨教師的引導,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從而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地展示自我,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最常使用的就是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與生活情境,下面我就簡單談談我的教學實踐。
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我就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了“雞兔同籠”的問題,并展示了一張圖片,在一個籠子里有雞和兔,但是無法數出具體的數量。然后我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求出雞和兔各有多少只呢?在這樣的問題驅使下,學生直觀地看到雞兔同籠的圖片,他們便都通過自己的思考與想象認真地投入到解題中,從而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得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了提升。
再如,在教學“正數和負數”時,我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天氣預報”的音樂,學生聽到熟悉的音樂都十分興奮,然后我引出當時的溫度25℃,提出了冬天時的溫度是-10℃,并引導學生說出這兩個溫度的含義。然后我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現象,有的學生就指出了向東走與向西走的表示方法不同,體重增長與減輕等,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得學生都積極地參與課堂,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化抽象為形象,突破教學難點
多媒體集聲音、視頻、圖像與一體的功能使其在數學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大部分數學知識是抽象難懂的,學生如果僅僅通過教師的口頭講授,他們是很難真正理解這些內容的,還會造成學生學習信心的降低。而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可以將抽象的數學內容形象化,將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用多媒體直觀地呈現出來,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使其突破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
例如,在教學“相交線”這一節內容時,學生經常會被各個角搞混,尤其是同位角、內錯角與同旁內角,很多學生都會分不清楚。于是我在教學時,就將微課的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教學進行了融合,為學生錄制了一個教學視頻。在視頻中,有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形成了8個角,這8個角都是會動態變化的,并且,它們會主動說出自己與另外角的關系,以便學生在直觀的視頻觀看中理解這幾個角的概念。通過采用這樣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了極大的提高,他們的腦中也會逐漸浮現出各個角的位置與關系,進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豐富教學內容,啟迪學生思維
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更多的資源。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課堂教學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在學習時可以做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拓展教學內容時往往只能一筆帶過,學生無法真正體會數學知識的神奇,而多媒體的有效運用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他們可以通過網上的資源拓展自己的認知,從而有助于啟迪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這部分內容時,我就利用信息技術在網絡上搜集了一些著名的建筑,然后在課堂上播放。有故宮、天壇、埃菲爾鐵塔、泰姬陵、摩天輪等具有對稱性的建筑,學生看到這么壯觀美麗的建筑,他們都十分驚嘆。然后我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和臉譜為例,引導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通過對這些真實事物的研究與分析,學生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還提高了審美能力,使其認識到了數學學習的趣味與意義,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相融合是素質教育與時代發展下的必然趨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是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使其輔助數學教學,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朱繼峰.新課程下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合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1).
[2]梁敏.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與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