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艷
摘 要: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尤其是《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實施,我國農村初中物理教學呈現出一些新變化,新課標理念正在課堂中“生根發芽”。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農村初中物理教學改革,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已成為相關教育者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初中;物理教學;教學改革;教學策略
新課程倡導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需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這是對農村初中物理教學在內容和實施形式上提出的全新要求。然而,由于農村辦學條件普遍較為落后及教學觀念陳舊等,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很多學校仍有著較強的“生命力”,新課程的實施面臨諸多困難,物理教學改革舉步維艱。為了響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促進農村初中新課標物理教學的順利實施,筆者將在本文提出幾點教學建議。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倡導自主學習方式
新課標下的農村物理教學改革,必須加快轉變教學觀念,打破教師的本位思想,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具體可分為四個層面:(1)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要鼓勵學生自己感受事物,并從中探尋與掌握規律,培養其自學新知、獲取新知的能力,避免“填鴨式”教學;(2)學生是課堂合作探究的主體。教師可以采取小組教學的形式,將學生按照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進行搭配分組,指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收獲知識與成長;(3)學生是課堂互動展示的主體。教師要給予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增強其主人翁意識;(4)學生是課堂學習評價的主體。在新課標下,課堂教學評價應包括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以及同學評價,注重對學生之間評價的合理運用。
如,在學習“光的折射”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進行這樣的小實驗:將一根筷子垂直或斜著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觀察現象;用激光筆垂直或斜著從空氣射入含有少量奶粉的水中,觀察現象。在學生小組完成實驗與交流討論后,各小組匯報結論,教師組織全班成員交流,并引導學生做好評價、總結工作,最終引出本課所學。這樣的探究學習方式不僅調動了學生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有利于發展學生智能,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
二、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維持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乃至實現素質教育的堅強后盾。新課標倡導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但在農村教學條件下,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卻不盡如人意。因此,教師應結合新課標理念,放低姿態,與學生開展平等互動交流,關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在課堂中,教師的授課語言應靈活多樣,或幽默詼諧,或平白易懂,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要盡可能采取激勵性話語,使學生更易接受,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這樣的交流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尊重、平等、理解、寬容,減少了師生之間的隔閡,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自覺的學習意識。在課堂外,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積極尋求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增進了解,建立信任,促進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如,在學習“聲現象”的有關內容時, 教師可以組織音樂特長生自帶樂器,在班上進行音樂演奏,同時鼓勵其分享對聲音的理解,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使學生充滿興趣,獲得了自我展示機會,還使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悅,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三、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自新課改實施以來,各種新式教學策略不斷涌現,如,探索教學、啟導教學、自學輔導教學、問題教學、單元目標教學等。這些新型教學策略的存在明顯的共性特征:一是激發學生興趣與求知欲;二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三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心理品質。對于農村初中物理教師來說,結合自身教學實際與學生需求而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是十分必要的。隨著多媒體設備在農村初中學校的普及,教師可以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豐富教學素材與資源,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在課堂互動環節中,教師要盡可能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實踐或動手做小實驗,而非一味的口頭講述和題海戰術,這樣才能使學生愛上物理,進而提高自身素養。
如,在學習“從粒子到宇宙”一章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渺小的微粒世界、恢弘的宇宙奇觀呈現給學生,學生在震撼于物理世界“不可思議”的同時,也會激發出濃厚的探索興趣和學習欲望,進而愛上物理學習,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新課標下農村物理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最重要的是廣大一線教師應有堅定的決心和信念,切實研究與貫徹新課標教學理念,并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真正付諸行動。
參考文獻:
[1]李保軍.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6(17).
[2]高志翔.談談多媒體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36).
[3]王飛鋒.多媒體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6(3).